疫情期间如何利用互联网对中小城市小学留守儿童进行家校共育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1期4月   作者:黄雪荣
[导读]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 由于长期亲子分离,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的教育和关爱, 存在严重的亲子教育缺失
        黄雪荣
        广东省茂名市双山小学   525000
                
                
        摘要: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 由于长期亲子分离,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的教育和关爱, 存在严重的亲子教育缺失。对这些留守儿童由于亲子教育缺失而引发的心理问题、行为问题、安全问题的关注并予以合理的对策是我们长期需要探索与思考的德育问题。疫情期间,有的留守儿童在家乡学习和生活,爸爸妈妈则在外地。针对此情此景,教师采用互联网+教育的形式,引导留守儿童线上与家长互动,疏通心灵,获得良好的成长动力。
        关键词:疫情;互联网;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指外出务工连续三个月以上的农民托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以父母一方外出即算留守儿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的,才算是留守儿童。
        一、中小城市小学留守儿童进行家校共育的实践意义
        留守儿童是现实中弱势儿童群体中很大的一个群体,在疫情大考下,很多的留守儿童与父母分开,自己没有得到良好的心理疏导,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素质都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教师需要组建这些孩子家长的聊天群,及时开展家校共育,关注这些群体。
        (一)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能力
        提升留守儿童的安全自我管理意识。小学生的辨识能力差,自控力不足,在校生活、体育锻炼、课间活动等方面往往没有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容易发生危险。同时需要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留守儿童的管理过程中,暴露了很多的问题,我们对留守儿童的寄宿管理,需要有时间的规划,还需要有任务的布置,更需要有生活自理能力的管理。
        (二)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寄宿经验的差异,我们对寄宿留守儿童在管理的过程中,要注意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启发这些留守儿童学会从最基本的学习入手,生活入手,再到安全管理和情绪心理管理,最终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帮助其懂得要能立足社会,放眼未来,让自己有更加坚定的社会角色观,让我们能从寄宿留守儿童的管理中获得力量。

        二、中小城市小学留守儿童的现状
        我国小学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和性格发展以及个性气质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调查发现以下的问题。
(一)问题一: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较差
        笔者对六年级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经过统计,在学习方面,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较差等问题。以“家里是否有人督促你的学习?”和“父母对你的学习状况是否满意?”这两题为例(如图2-1),数据表明大部分的留守儿童的学习是处于自由散漫、缺乏家长督促的状态,家长过多地放任这些留守学生,导致他们学习成绩普遍不好。

(二)问题二:性格孤僻,不主动倾诉
        笔者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在“我希望什么?”这一道多选题中,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心里渴望家人关爱及朋友的关怀,但实际生活中,他们往往缺乏迈出去的勇气与胆量,更多地是将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孤僻与胆小。
        (三)问题三:普遍较自私冷漠,以自我为中心
        由于父母在外, 使得留守儿童普遍以自我为中心,人生价值观发生扭曲。四年级留守儿童小乐因为爷爷没有给他足够的零花钱,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年迈的爷爷找了一天都没找到,急忙跟学校老师反馈。经过全校师生一天一夜的寻找,终于在一处废弃的化工工厂找到小乐。事后,老师询问小乐是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小乐回答,爷爷没有给我钱这是他的不对,我没有什么错。
        针对上述种种情况,需要对留守儿童密切关注,针对其心理问题进行关注,在家校合作中,对留守儿童进行对应性帮助。
        
三、疫情期间利用互联网对中小城市小学留守儿童进行家校共育
        (一)互联网+视频,引领留守儿童爱国
        教师可以引导留守儿童来给疫情中的女中豪杰献花。留守儿童在疫情期间,有的不能和父母共处,这时候,教师可以引导部分学生来了解疫情中的爱国人物。让留守儿童给陈薇将军献花。陈薇,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献给祖国。从浙江兰溪作为生命的起点,到军事科学院。她与“毒”成了莫逆之交。她热爱祖国,更援助外疆,支援非洲埃博拉,她和黑人孩子的亲切合影让我们感受到她的慈母。而她自己的儿子只能在电视和妈妈亲吻。这位女将军,在抗击新冠疫情中挂帅出征,是中国的骄傲。我将这位将军的照片发在自己的朋友圈。教师在朋友圈中引导家长在家的人员带领留守儿童,学会自己来献花,表达自己的内心真情,从而体验到生命中需要表达对英雄的膜拜。同时教师在微信群推送新闻:由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闻令而动,争分夺秒,集中力量展开应急科研攻关,在疫苗研制方面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让留守儿童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爱国的感动。
        (二)线上感恩主题,引领孝爱共品
        在互联网+教育下,我们在疫情下,带领学生开展“线上感恩教育”活动,活动前十天将之前评选出的六份邀请函通过邮件形式,分别发放给一至六年级的孩子们,让他们传达给自己的父母,让自己的父母提前协调好工作,尽量准时参加本次活动。
        在活动内容的设计上笔者抓住家人团聚的契机,利用本土资源设计并组织了一系列亲子活动:“亲子摘桑叶比赛”“亲子共画孝爱图”“心语心愿”,孩子们与父母一起参与线上活动,一起亲手绘制出自己内心独有的孝爱图,把自己和父母的共同心愿写在红丝带上。每个活动都是让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
        (三)融入仪式,感化童心
        在疫情中,开展线上仪式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隐性教化的功能,能够赋予一些看似普通的事件以神圣的意义。如在互联网中,教师引导学生来融入在“孝爱文化活动”,在疫情其中,引导学生来对爸爸妈妈大声表白。一是对父母大声说:您辛苦了,我爱您;二是给父母深深鞠躬;三是为父母双手献上康乃馨花。四是给父母一个爱的拥抱。同时,在互联网中,我们还给学生播放了《感恩的心》这首歌,来让小学生在远程给爸爸妈妈倾诉思念。爸爸妈妈也感到自己陪伴子女太少,会注意调整自己的状态,多陪伴子女。                         
        这些仪式很简单,但对于不常看到自己父母的留守儿童来说是珍贵而神圣的,这种仪式化的设计通过塑造具有教育意义的情境来实现,让父母和孩子之间所有无法表达出来的情感都化作一句话语、一个动作,无形中触碰孩子们的心灵。
        留守儿童的问题化解,需要在家校合作中,通过引导家长和孩子多沟通,同时孩子和家长多沟通,通过双向的互动来培植情感。在互联网的应用下,更需要创设多种有价值的活动,来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顺利成长。
        参考文献
        [1]陶婧,程志元,方金勇,陶德刚,王芸,翟翌,杨丽丽,韦婉.留守儿童的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留守类型的调节作用[J/OL].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3},{4}{5}:1-10[2021-07-16].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5257.r.20210712.0948.007.html.
        [2]周晓春,韩旭冬,张肖蒙,尹姝亚,聂睿.留守儿童抗逆力提升的历奇干预:基于混合方法试验研究的项目可行性探讨[J].社会工作与管理,2021,21(04):16-24.
        
         黄雪荣,女,广东省茂名市,1973.02,汉族,大专,小学健康教育一级教师,茂名市双山小学,小学健康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