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有效的幼小衔接思考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1期4月   作者:洪艳
[导读] “幼小衔接”这个话题,一直被教育工作者所研究、被家长所关注,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洪艳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居幼儿园    116600
        摘要:“幼小衔接”这个话题,一直被教育工作者所研究、被家长所关注,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幼小衔接问题上,只是重视知识上的衔接,忽略了学习习惯、社会性品质、能力培养以及任务意识等方面的衔接。近期教育部出台的《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更加明确幼小衔接的全面性,幼儿园应从小班开始逐步做好衔接,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提出从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四方面内容融入到幼儿园游戏活动和一日生活当中,科学有效的开展幼小衔接工作。为此,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参照标准,谈一谈我在大班幼小衔接中的思考和实践方法。
        关键词:幼小衔接思考;科学有效衔接;实践方法
        一、幼小衔接在日常生活之中
        幼儿园和小学生活完全不同,小学的生活更为独立。幼儿步入小学后能够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应注重幼儿生活习惯、生活自理和任务意识的培养。《指南》中指出:“在生活中学习与发展是幼儿的一个显著的特点,融教育于一日生活中也由此成为幼儿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
        (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幼儿较快适应小学的作息和生活。《指南》健康领域提到:“让幼儿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教师每天有规律的按照一日作息时间开展相应的活动,科学有效地利用好每一段时间。在幼儿升入大班后,逐步调整了大班的作息时间,在大班第二学期将集中活动时间调整为35-40分钟左右。考虑到小学没有午睡的作息,根据这一点大班午睡时间也逐步的做了调整,大班幼儿午睡将由原来的2个小时逐步减少到1个半小时到1个小时。幼儿在午睡前后,能够独立穿脱、整理自己的衣物并且摆放整齐。
        其次,是生活自理能力对于幼儿入学后是十分重要的,只有管理好自己,才能服务于他人。在大班幼儿盥洗、如厕、喝水环节由原来的集体统一进行逐步转变为个人单独进行,起初我会跟随幼儿如厕、盥洗,到了大班下学期我会请幼儿间相互督促,独立到卫生间如厕、盥洗与喝水,这样不仅满足幼儿的身体需要,而且幼儿有了可以独立做事情的能力。每天会有如厕大便的幼儿,会交给幼儿擦屁股的方法,幼儿自己尝试将屁股擦干净。每天饭前便后要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为每位幼儿提供一个柜子,每天来园时将自己柜子里的物品整理干净,衣服叠整齐。每天整理书包、文具盒和准备学习的用品,每天在离园前,我都会请幼儿整理自己的书包,检查自己物品,并且将书包里的物品进行有序摆放。
        (二)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增强幼儿的任务意识。
        值日生工作是小学生每天的日常工作,培养幼儿参与集体劳动任务,是为他人服务的表现,针对值日生工作,将大班幼儿分成五组,和幼儿商定值日生的任务:带领小朋友做早操、检查洗手、擦桌子、扫地、播报天气预报等,这些任务根据值日生的开展幼儿可以逐步更改值日内容,这在中班的时候就可以开展了。大班幼儿特别喜欢并且愿意参与劳动,劳动的质量很高,通过值日生活动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任务意识。
        提高幼儿的任务意识,还可以每天给幼儿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如:在大班第一学期时,分配任务的方式是以幼儿口头记录任务;到了第二学期时,幼儿在纸上运用绘画、符号和文字记录任务的方式完成,任务内容由简易难,由少到多,可以是整理书包任务、阅读任务、做家务任务、运动任务等,逐步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
        (三)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有助于幼儿积极向上的心态。
        从幼儿园到小学,帮助幼儿初步形成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它能使孩子更好地与他人相处、理解他人,更快地融入小学集体生活中。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该每天带给孩子积极向上的情绪,一声问候,一个拥抱。请孩子们将自己每天的情绪表达出来,并且记录下自己的情绪。结合《小海娃成长记》教给幼儿一些表达感受的词语,让幼儿懂得如何描述自己的情绪。如,“小朋友不小心把小海娃的书撕破了,小海娃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他是如何做的呢?” 带领幼儿讨论书中的人物的感受,如果是自己应该如何处理这样的事情。引导幼儿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并理解他人的情绪。
        二、幼小衔接在集体教学和区域游戏之中
        在集体教学和区域游戏中的幼小衔接,我们遵循《指南》精神,通过大班组的教研活动,根据大班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相关衔接内容,注重集体教学和区域游戏中的规则的建立、幼儿间交往、专注力的提升和学习的准备等。
        (一)增强规则意识,提高幼儿守规则的能力。
        在集体教学过程中,幼儿在发言时,其他幼儿要认真倾听,活动过程中不能如厕、喝水,想回答问题时要举手。规则意识体现在集体教学的每个环节,孩子们在稳定有序的环境中进行各种活动,体会到了规则带来的各种便利并自觉制定和遵守规则。对幼儿安全规则的建立,如: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地震防踩踏安全等,通过集体的谈话,安全演习等方式,幼儿在遇到危险时能够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在区域游戏中,孩子们自主商定进区规则并自觉遵守,如:在各个区域中,要保持安静游戏,游戏过程中幼儿间可以说悄悄话;每次选择一种玩具,玩后放回原处;当听到收玩具音乐时,快速整理好玩具等。这些规则已经深入到孩子的内心深处,形成为了一种习惯。
        (二)建立合作的经验,提高幼儿交往能力。
        幼儿时期的孩子喜欢做游戏。因此,教师在集体教学和区域游戏中利用这一特点,在集体教学上设计了各种各样需要幼儿间协作的小游戏;在区域游戏时,建构区幼儿合作搭建,科学区分工合作实验,表演区角色扮演等游戏,这一系列的游戏都是让幼儿了解合作的意义,建立起幼儿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的同时,提高了幼儿间的交往能力。
        (三)培养学习兴趣,提升幼儿的专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幼儿喜欢学习、爱上学习比起学到更多的知识更重要。因此在课程设计上,多以游戏为主,可以让幼儿对学习产生兴趣。在区域自主游戏时,教师提供充足的材料,幼儿通过选择喜欢的游戏材料,开展自主游戏,如:美工区进行绘画、裁剪、粘贴等技能;益智区拼图游戏和自制棋游戏等,教师会发现这时幼儿的游戏状态特别的投入,游戏中的学习水平会逐步提升,就是要分析幼儿的游戏行为并做出评估。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孩子的专注力不是被培养出来的,而是被保护出来的。那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内驱力所引发的冲动,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只要不干预,大部分孩子都会是一个安静而专心的孩子。
        (四)注重语言发展,培养幼儿的倾听与表达能力。
        在语言方面我们则强调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特别注重幼儿对词汇的积累。《指南》中语言部分有两个目标:“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准备”。在集体阅读活动中,幼儿通过倾听故事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结合画面讨论故事内容,学习建立画面和故事内容的联系,理解故事的内容,幼儿表达出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在阅读时,幼儿能够学会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语言区游戏时,提供适合大班幼儿的图书,通过阅读图书、运用图画、文字、符号的形式制作图书,讲述图书故事等游戏,并且在图书上尝试书写自己的名字,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书写准备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开展讲故事比赛活动时,幼儿能够用到一些新颖的词语、句子,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幼儿在倾听中相互学习,锻炼幼儿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的能力,建立幼儿的自信心。在每天的晨读和晚离园的时间里,幼儿可以讲述读过的故事、发生的有趣事情、讲笑话、说古诗、播报每日的天气状况等等,交谈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提供给幼儿倾听和交谈的机会。
        (五)做好前书写准备,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数学能力的培养可以在游戏中开展,强调幼儿对数字的书写和计算的掌握,更加注重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幼儿在实践中真正理解计算的意义,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每日测量并记录下自己的身体温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统计每天来园的人数、认识时间和人民币等,了解其含义,尝试对人民币的兑换。给予幼儿更多时间探究、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幼小衔接在户外体育游戏之中
        幼儿在各项活动中总体表现为活泼、好动、思维敏捷等特点。体育活动中,幼儿情绪饱满,喜欢参加体育运动,以游戏的形式较好的掌握攀爬、躲避、投掷、跑跳、平衡等动作技能的发展。进入小学后跳绳和拍球是小学生需要达标的体能,因此,通过教师的指导,开始由徒手跳到一个跳再到几个跳最后能够连续跳的过程,在教师的鼓励下,幼儿通过自己坚持练习,学会了跳绳的方法,显得尤为自信;在拍球初期,只能拍几个,再到十几个,通过教师引导,幼儿间相互传授经验的方法,幼儿在尝试多次后手对球的控制力明显进步,掌握拍球的技能,现在能够拍几十个球,幼儿那种喜悦无以言表。大班下学期开展跳绳和拍球比赛,促进幼儿动作协调性和反省灵敏的能力。幼儿园每日的早操和周五的离园操活动,增强幼儿肢体动作的发展,还锻炼幼儿的体魄。
        四、幼小衔接在家园合力之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身心上
        家长和幼儿经常谈论关于自己的小学的名字,到幼儿到小学门口看看自己的即将要上的学校的样子,和孩子说说自己的小学,初步建立幼儿对上小学的渴望。
        (二)生活上
        家长帮助幼儿调整作息时间,每天早睡早起,按时送幼儿入园,每天没有急特殊的情况不要给孩子请假,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家长提醒幼儿每天用完的学习工具和玩完的玩具,都需要幼儿自己整理好。在家中参与家务劳动,如:摆放碗筷、擦桌子、洗碗、扫地等,家长可以将幼儿劳动过程分享到班级群里,以此来激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将自己的物品分类整理的好习惯,家长不可包办代替。
        (三)学习上
        教师每天会布置小任务,家长配合教师每天完成小任务的能力,坚持每天完成任务,将任务完成后,家长发到班级微信群中,培养幼儿做事的坚持性。教师每月统计小朋友完成任务情况的结果并颁发奖状,运用这种方法鼓励幼儿。每天利用晚上或是休息日进行亲子共读时光,养成幼儿爱阅读的好习惯。
        五、幼小衔接与小学协同合作之中
        (一)幼小合作,走进小学。
        幼儿园和小学进行沟通合作,大班下学期幼儿走进小学参观。让孩子们近距离体验小学生活。当幼儿坐到小学课堂时,孩子们好奇心、期待的眼神显露出来,幼儿对做为一名小学生充满期待,在孩子们心中有无数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和讲解下,让幼儿参观了小学的教室、观看小学的升旗仪式、和小学生一起做操、走进小学的食堂、参观小学的卫生间等,帮助幼儿初步了解小学生活。结束参观后,幼儿带着自己的问题,和教师一起交流谈论,让幼儿明白幼儿园和小学的区别。
        (二)幼小教师交流,完善幼小衔接。
        建立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之间的联系。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进行幼小衔接的交流,幼儿园教师说出自己的在幼小衔接方面的疑惑,听取小学教师在幼小衔接方面的建议,双向进行交流,相互联动、相互补充,更全面的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最后我想说,幼小衔接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完成了,是需要幼儿自己的坚持努力,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每天坚持,家长与幼儿园的合力,小学与幼儿园的联动,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顺利地由幼儿园进入到小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2021年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
        [3]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