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方法,提升实效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1期4月   作者:唐宁兰
[导读] 曾经有一位前辈给我推荐了一本书有意思的书——《生活中的诡计》,其中有一句:“生活中很多地方都需要诡计,我们常常需要这些小的计谋去解决生活中的困难的事。”
        唐宁兰
        余姚市第二实验小学  浙江余姚315400
        
        曾经有一位前辈给我推荐了一本书有意思的书——《生活中的诡计》,其中有一句:“生活中很多地方都需要诡计,我们常常需要这些小的计谋去解决生活中的困难的事。”我便想,我们教师在课堂中,在教育中何尝不是绞尽脑汁设计一些“诡计”,从而吸引学生的关注,来达到顺利地突破重难点,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获取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目的。
        多年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经历,本人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结合“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本人一直认为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战场,因此本人不段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性。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课堂的效率呢?那么就要在课堂中设计一些“诡计”,来吸引学生的关注,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目标。 
        在《了解旅游景点》一课的教学中,我便“设计”了一些“诡计”,它们是我课堂教学的催化剂、润滑油,使我的教学更加高效与精彩,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了解旅游景点》的课堂中。
一、尝点甜头,诱入课堂
        在《了解旅游景点》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本人以“科学小博士考考大家”先提出了两个问题:
        1.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哪一位爱国诗人?
        2.“春蚕到死丝方尽”,蚕会吐丝作茧,她是以什么树的叶子为食物的?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这两个问题是很容易回答的,从而建立了学生的自信与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之后继续让小博士提问,而这时候我便选择了这些问题:
        1.象山是一个海滨城市,我们都是大海的孩子,那么你知道世界上最古老的海有多长呢?
        2.在地球的南极有一种可爱的动物,对了,是企鹅,请问现存的企鹅有几种?
        3.同学们家里都装有宽带网络吧,那么有谁知道电信日是哪一天?
        4.同学们去过恐龙展吗,请问谁最先发现了恐龙?
        5.两个同学争论蜘蛛是不是昆虫,你说呢?
        6.汶川大地震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你知道中国最早的地震记录是什么时候吗?
        7.有人吃了蘑菇,结果呕吐了,请问他吃了什么蘑菇?
        这些问题较难,需要学生在外界的帮助下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试图通过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便想到了可以借助身边的朋友——电脑,来得到正确的答案。于是便水到渠成,有了“网站的浏览与查找问题”的学习。对于本课中,我的问题设置,前几个希望同学们可以能过思考便能回答出来,让他们尝到回答出问题的“甜头”,这样学生便更有积极性去解决下面的问题了。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的问题总是“直白”而没有“情趣”的,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只能是当成任务去完成,等到在生活中遇到同样的问题,他们也仍然不知道怎么样去解决,所以教师要真正将课堂生活化,使学生的技能真正能内化成能力。如,本课中要学生通过因特网去查找的问题,不是直接的问题,我还对他进行了生活化,让学生更乐于去查询答案。
        如问题一:象山是一个海滨城市,我们都是大海的孩子,那么你知道世界上最古老的海有多长呢?这一问题的本质是:最古老的海有多长?而我将问题生活化,使问题更靠近学生的生活。这样的题问方式让学生更利于接受、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去探索的兴趣。“诡计”让他们有了更好的学习兴致。
二、抛砖引玉,各个击破
        《了解旅游景点》片段:
        师:出示一个问题:最古老的海有多长?请大家默读这个问题,思考答案会在虚拟博物馆的哪个板块中?(教师机到主页,把鼠标指到虚拟博物馆)
学生回答,为什么?
        师:演示点击地球故事,请同学们再仔细浏览,会是在哪个链接?
        生:海洋
        师:点击“海洋”,点击 “最古老的海”,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页面,你看到问题的答案了吗?
        生:(回答问题)
        师:回忆,我们是经过怎样的路径找到问题的答案的?(随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板贴)。


        师:当我们在页面跳转过程中,出现错误,我们可以通过单击后退按钮退回到前一个页面,也可以通过单击前进按钮进入下一个页面。教师演示。
        师:同学们,如何使我们的这个网络探索过程更高效?
        师小结:在网络探索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动手操作,更要动脑思考;来完成挑战二吧。
        之后,要求学生试着去解决其它问题。
        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教师引领学生边思考边操作,解决“最古老的海有多长?”这一问题,通过让学生思考“答案会在虚拟博物馆的哪个板块中?”,“仔细浏览,答案会是在哪个链接?”等问题的思考,让学生明白到“一个规范的网站,在内容的组织上,都有一定的规律,而我们就是要善于去发现这些规律,从而高效地获取想要的信息。”学生在这一演示中找到了寻找问题答案的规律,让他们掌握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建立了他们解决问题的信心,为之后的探索学习奠定了基础。这样,学生在尝试去解决之后的问题时,便能很容易地“各个击破”了。“诡计”使学习难点,分散难度,更容易突破。
三、移花接木,知识迁移
        随着计算机学习的不断深入,我们会发现许多软件的应用方法是有通过性的,对于这些通用性的知识与技术,我们要让学生能将它们整体化、通用化,使学生有融会贯通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一种操作技能的时候便可以对类同的问题进行迁移应用。
        例如:对于窗口的组成部分的教学,本人只用了一句话带过“IE浏览器的窗口与‘画图’、‘记事本’类似。”将“画图”、“记事本”的知识延伸到“IE浏览器”的学习中,不仅大大提高了这一部分知识内容的学习效率,同时也让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又比如,不同浏览器的认识与使用,要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浏览器它们的使用方法是类同的,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放大胆子给学生自己去亲身实践,去探索去发现。本人故意在教师机中演示时使用的是“360安全浏览器”,而让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中使用“IE浏览器”,提醒他们学生机中没有安装“360安全浏览器”,你可以使用“IE浏览器”,效果很好,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在没有演示“IE浏览器”的情况下运用的依然很顺利,而对于这样的尝新,他们甚至有一些窃喜。 “诡计”让知识点整合,让学生学起来事半功倍。
四、以逸待劳,思绪飞扬
        给孩子更多创作的与想像的空间,在教学中注重选择的多样化,素材的多样化、主题的多样化、作品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的思维,放纵他们的“胡作非为”,让他们可以伸展拳脚,大干一场!
        教师往往为了便于控制课,能使学生都能够完成作品,在布置要求时总是给定条条框框的要求,同时还展示一系列的优秀作品或是展示许多演示等等。以上行为也确实可以让班级整体作品提高质量,然而同时也限制了同学的思维,学生在这些明示与暗示中,思维只能跟着老师走,创造力被限制,思维被定向,作品只能是千篇一律。
        为了摆脱这样的困局,本人便在新授内容结束后尝试布置一些开放性的题目,我可能只提供一小部分的素材,让他们由此去创作,甚至有时候我也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任意定主题创作,只要能够用上我们所学的知识技能即可。这样的方式,常常让我得到意外的惊喜,也让学生收获颇丰。
        比如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首先引导他们通过网上查找“象山是一个海滨城市,我们都是大海的孩子,那么你知道世界上最古老的海有多长呢?”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我抛出了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自行选择进行解答:
        1.同学们去过恐龙展吗,请问谁最先发现了恐龙?
        2.同学们家里都装有宽带网络吧,那么有谁知道电信日的由来么?
        3.在地球的南极有一种可爱的动物,叫什么啊,对了,企鹅,请问同学们现存的企鹅有几种?
        4.两个同学争论蜘蛛是昆虫吗,你说呢?
        5.中国最早的地震记录是什么时候?
        6.有人吃了蘑菇,结果呕吐了,请问他吃了什么蘑菇?
        问题涉及学科范围广,总有一款合学生的谓口,这使他们有了更加积极的参与热情。“诡计”让他们学习谓口大开,知识食量大增。
        对于教师,“怎么样让学生掌握知识?怎么样让学生学得轻松?”是我们永远的职业课题。而我们的主战场就是四十分钟的课堂,要让这四十分钟分分种发挥它的最大效能,我们便要使出浑身解数,动用一切“诡计”,让我们的课堂精彩而丰富,这样,才能让学生一心一意地关注课堂,心甘情愿地听,积极地操作实践,从而达到提高课堂实效的最终目标。
        
        唐宁兰,1983.4,女,汉,宁波余姚,本科,一级教师,信息技术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