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惠梅
连州市连州中学 广东 清远513400
摘要:高中生处在人生转型的重要阶段,一方面,其处于青春期,身心特征凸显出与其他阶段明显的差异。另一方面,高中生身处特殊的环境,如面临较大的升学压力、多样化的社会角色等,因此,影响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因素较多,而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要了解高中生独特的心理状态,引导高中生身心健康成长。文章结合教育生活实践,分析影响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各类因素,探讨高中开展有效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高中生;教育实践;心理发展;教育对策
一、结合教育生活实践分析影响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因素
(一)学业因素
影响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学业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高中生个人对学习的兴趣。高中生面临较重的学习压力,但光依靠学习强度并不能保证学生在考试和升学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在这个过程中,兴趣是让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最大动力。学生在缺乏兴趣与不得不开展学习的矛盾之间参与学习,很容易产生焦虑、畏难等不良情绪,影响高中生心理发展。其二是学业压力以及由学业压力引发的一系列考试焦虑,高中生面临高考,在高中生有限的认知范围内,高考几乎是决定人命运的转折点,高中生对学业以及高考抱有较大的期待,加上学校和家庭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一旦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排遣压力的渠道,很容易制造紧张的氛围,在不良心态的面前,高中生容易产生糟糕的情绪,影响心理健康的发展。
(二)家庭关系因素
家庭对人的影响不言而喻,而父母可谓是人的第一任教师。结合教育实践经验看,家长的错误教育理念与行为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是控制型父母,这类父母性格大多强势,在教育子女方面拒绝民主,鲜少倾听子女的意见,面对这样的家庭,高中生会产生两种明显的心理趋势,服从或叛逆。服从型的子女往往性格软弱,在学习生活中无法很好地处理挫折,进而产生抑郁、受挫、自卑等心理特征,因而影响身心健康发展。而叛逆型的子女会容易与父母形成紧张的亲子关系,直接影响心理健康发展。二是溺爱型父母,溺爱型父母全盘满足子女要求,这类父母对高中生的性格定型产生不利的影响,高中生难以形成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难以独立面对人生和成长。三是冷漠型父母,这类父母往往游离于子女的成长之外,很少关心子女,容易让高中生产生孤独、茫然等不良情绪。总之,这几类父母的不良教育理念和行为,都会对高中生心理健康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从高中生家庭内部关系探讨,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也会间接影响高中生健康心理的塑造,主要指的是父母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父母恩爱、家庭和谐的家庭氛围和关系有利于高中生健康心理和良好性格的养成。反之,父母经常吵架,家庭氛围紧张会间接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三)社会与社交因素
人是社会的产物,任何人都无法孤立于社会。对于高中生而言,社会与社交因素也会导向其心理健康。一方面,高中生与同伴、教师等的良好相处,往往会有利于其健康心理的养成。一般来说,乐于积极融入集体,并与集体展开互动的高中生会有更加积极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社会的价值观念等也对高中生产生无形之中的影响,尤其是当代互联网迅速发展,高中生容易被网络多元化价值观念吸引,高中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和社会经验,如果缺少正确的引导,会容易因为多元化社会理念陷入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误区。
(四)自身心理因素
除了上述的客观因素之外,高中生自身的主观因素,也是影响其自身心理健康状态的关键。一是高中生自身的认知独立性,高中生的年龄接近成年,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少量社会经验,因此这一群体普遍渴望独立,而学校与家庭教育的管控和制约,会让高中生本能产生叛逆心理。
二是高中生处在青春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情绪稳定性差,容易产生情绪波动,进而表现出冲动、鲁莽等特点。三是高中生相比其他阶段更倾向于盲目关注自我,容易把握不好尺度造成自私等心理。四是高中生群体在人际交往方面也呈现出极大的差异性,少数高中生会陷入心理封闭期,拒绝和厌恶与外界开展交流,容易陷入个人世界。
二、推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开展的策略
(一)学校教育方面
学校教育是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平台,学校必须领导教师,制定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这不仅是新时代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立德树人的基本职责。首先,学校要为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包括结合学生实践情况建立校本教材,建立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专门教育和心理辅导针对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同时,要引进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设立心理咨询室。其次,教师要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理论讲座的形式进行,这种方式单一且缺乏系统性,教师可以结合文化学科开展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围绕心理健康开展征文比赛,将国学、音乐等知识渗透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尤其要围绕学习压力释放、高中生人际交往、亲子关系等问题展开针对性教育。最后,要以班主任为中心,对班级学生进行调查、沟通和摸底,了解不同学生的具体心理状态与性格,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定期沟通、交流,如性格悲观的学生可以与性格乐观的学生同为一组,设立组长,教师定期与组长沟通,以针对性开展教育。
(二)家庭教育方面
学校要开展家校合作,从家长入手,引导家长和孩子形成健康、积极的亲子关系。一方面,学校可以邀请专家来校进行家庭教育讲座,并通过互联网的形式让家长在线学习。尤其是针对家庭教育有所欠缺的家长,教师要多与其进行沟通,共同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另一方面,要开展一些亲子活动,如借助母亲节等契机,让学生给母亲准备礼物,并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拉近亲子关系,以和谐的亲子关系推动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此外,学校要秉持家校合一的理念,建立家委会制度,在家长中推选出家委会成员,围绕家委会为中心,开设家长为主体、多维家庭教育体系的新合作模式,家委会要积极关注孩子的共同心理健康问题,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大力推动家校合作关于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三)高中生自身方面
高中生要在学校教师的有效引导下,积极调整心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首先,要学会了解自己,即了解自己当前心理状态,一旦察觉到自身有持续性的负面情绪时,要学会通过正确的渠道予以释放,如找教师、同伴沟通、开展运动、听音乐等。其次,要学会接受自我,不少高中生不良心理状态的形成在于其对自己有着极高的要求,或者容易与他人进行不当的攀比,高中生要看到自身的闪光点,接受自己的不足,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最后,要努力开展和谐、健康的社交,包括与父母之间的相处、与教师同学的相处,要在表达自我的同时,摒弃固执己见。
三、结语
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高中教育阶段较为缺失的部分,表现在不少高中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以及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上高中阶段教学压力大,大部分高中都集中于开展文化学科的教学,忽略了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由此,也引发了不少问题,不少高中生存在一定的成长困惑,如因为学业压力过重而产生焦虑、自卑等不良情绪,不能正常地与周边人开展社交,甚至有部分高中生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如引发抑郁症甚至有自杀倾向和行为。基于此,高中教育必须关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从了解高中生独特心理特征入手,开展有效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王树林.在心理辅导中提高高中生的自我教育能力[J].教育科学论坛,2020(08):73-77.
[2]黎艳华,沈振华.高中学生考试心理调查分析及对策——以九江三中、上高三中学生为例[J].亚太教育,2016(09):5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