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立德树人植根于语文教学中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1期4月   作者:董水群
[导读]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还要践行立德树人的育人使命
        董水群
        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林尘镇新岸小学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还要践行立德树人的育人使命。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在切实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同时,要将立德树人贯穿课堂,始终为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
        关键词:立德树人 人文性 语文教学
        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棒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道德是指由社会舆论的力量和个人内心驱使下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品德是人们在生活中,为了维护共同的利益、协调彼此关系而形成的态度。道德的本质是使得人能够实现和生成人的本质,使自己能够成为一个人,实现人之为人。道德的根本功能是发展人和解放人。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能干什么呢?教育的原点是“育人”,教育的指归是“成人”。而立德树人不是 “思想的改造”,而是为学生终身发展需要培养的品质。
        一、关于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点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初步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和沟通,吸收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素养。因此立德树人应贯穿语文课堂的始终。语文教师应借助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点,重视语文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
        二、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践行立德树人使命
        (一)深入教材,挖掘立德树人教育资源
        语文教材篇目繁多,其中包含着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对生命的珍惜,对理想的追求,展现着作者的情感态度。如《麻雀》《詹天佑》《囊萤夜读》《小英雄雨来》等教材就是对立德树人教育的鲜活素材。我们要深入挖掘其中内涵,引导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1、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教育是亘古不变的主题,在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抱负,如在讲读吕行华写的《詹天佑》时,可以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来朗读,去理解詹天佑的爱国情怀,将詹天佑为国争气的决心和与当时年代的背景联系起来。从句子的品味中,学生感受到詹天佑强烈的爱国精神,水到渠成地将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学生心坎上;再如讲读《小英雄雨来》一文时,先让自己产生情,也让学生产生情,让学生感受抗日战争历史的真相,然后让学生带着这种情感,去体会作品中雨来有志不在年高的行动,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激发他们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只有让学生从小培养责任感,树立责任意识,才能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勇于担当,不逃避责任。如在讲授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引导学生领会“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意思,进而了解诗人关心那些贫穷人读书的博大情怀。让学生从中得到熏陶,从小树立责任意识,培养学生历史责任感。
        (2)随着祖国的发展和强大,在培养学生历史责任感的同时,也要重视与时代息息相关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如在学习完《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后,可让学生思考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的景象。

请学生利用节假日或查阅书刊,整理成一篇文章与同学们交流。这样不仅使学生走进生活,还培养了他们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愤慨,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在教学中让学生感悟生命的价值
        “生命诚可贵”,生命赋予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是值得珍惜的。在一次课外阅读教学中,我与学生分享了汶川大地震教师保护学生而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片断,我告诉学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只有敬畏生命,热爱生命,才能让生命光芒四射,正如那位教师,将生的希望让给学生,把死的绝望留给自己,挺感人啊”。学生在赏析中泪流满面,以此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敬畏与舍弃。
        4、在教学中让学生认识爱与被爱
         面对当前独生子女较多的社会现状,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爱与被爱的能力,使学生妥善处理与亲人朋友间的关系。如学习《慈母情深》一课时,可让学生自由谈谈自己的母亲是如何爱自己的,自己对母爱有何感受。学生在课上交流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和爱意,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懂得了母亲在极端贫困艰难的生活条件下对“我”读书的无私支持和厚爱,表达出“我”对母亲的爱与感激。同时课后学生通过撰写相似题材的作文来强化了他们对母爱的感激之情。
        (二)发挥教师的模范作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为人师表,不断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对学生言传身教。学生具有向师性,在教学中,教师要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整洁的仪表影响学生、以和蔼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才能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1、教师应不断学习,加强自身业务能力,对教材编写不仅要熟悉,而且对每篇课文的内容都要深刻理解,需把自己置身于作品之中把丰富的情感倾注于教学之中,变成一种情感艺术,使学生在认识理解作品的过程中,在教师丰富情感的感染下,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美的享受。
        2、精心备课,找准德育渗透的着力点,长期坚持。
        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专研教材,多角度、多侧面分析教材,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进行德育渗透,如诗歌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文言文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等等。这样德育教育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同时要想让德育教育真正的达到效果,不流于形式化,就需要广大教师长期坚持,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
        3、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志存高远,以身作则。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如要求学生文明用语,自己就要杜绝污言秽语;要求学生上学不迟到,自己就要提前到校;要求学生讲究整洁,自己穿着就要大方得体,见到地面残留纸屑,要自觉弯腰捡起;要求学生勤奋读书,自己便要博览群书。
        总而言之,作为教育工作者、立德树人的引领人,道德兴,则未来兴,让我们在以后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真正践行立德树人的育人使命。
        参考文献:
        【1】黄卫红.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方法探析【J】课程教学研究,2018(06):68-71
        【2】范晓敏.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践行立德树人的育人使命[J]教育教学刊,2019(02):57-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