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1期   作者:胡婷
[导读] 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语文作为初中教学的基础科目,伴随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胡婷
        东莞市翰林实验学校  广东 东莞 523000
        摘要:
        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语文作为初中教学的基础科目,伴随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而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合作学习已经成为初中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能大大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的集中注意力和参与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因此,如何让巧妙的在课堂教学中加入小组教学,是初中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教学;合作学习
        引言:
        为了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初中语文引入了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丰富了开展语文课堂的形式,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话语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合作学习要求加强课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能更好的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在与其他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学生能够对班级的其他学生有更深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学生的团队影响力,对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目前存在于初中语文课堂学习中的问题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
        一些地区的教学仍然沿用老套的教学模式,上课主要依靠教师讲解,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讲解的内容,教师作为课堂节奏的掌握者,课堂教什么、怎么教完全由教师决定,在课堂上掌握绝对的主动权。学生不仅要保证将课上的内容完全记在笔记本上,还要按时按量的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在这种枯燥又繁重的学习压力之下,学生已经没有了课堂的话语权,只需要按照教师布置好的过程进行学习即可。长期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无需独立思考,每天机械的完成重复的学习动作和流程,被动的接受教师安排的学习计划,对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高效性产生不利的影响。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是朱自清先生的文章《春》,春天本来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季节,若教师在授课时仅仅要求学生背诵重要段落、会写课后生字,学生则完全感受不到文章所描写的美景,将一片描绘祖国春季美好的文章当做无趣的文章来讲解,学生读起来也味同嚼蜡,极大地降低了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语文课堂的有效性也大大降低。
        (二)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形式化问题
        当下新课改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许多学校已经有意识的参与到新课改的进程中,语文教学在初中教育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在语文课堂已经开始逐步使用合作教学的教学模式,然而收效甚微,这是由于一些教师开展合作教学的方式过于形式化,对合作教学的本质并未有足够清晰的认知,对其内涵一知半解。虽然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堂的形式上引入了合作教学的而学习模式,但是在实际上使用手段上过于生硬,不考虑学生实际的学习水平和学习习惯,导致合作学习的效率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更愿意在课堂上表现自己,从而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表现机会,从而更加主动的参与学习,从表面上看困难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学习能力差一些的学生则会因为不愿意参与与个人水平不符的合作教学而出现学习状态变差,不愿参与课堂教学的情况。这就导致了班级两级分化程度加大,不利于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学习七年级语文上册的文章《再塑生命的人》这一篇课文时,情感比较细腻,领悟能力比较好的同学聚在一起侃侃而谈,对文中莎莉文老师对主人公温暖的照料和教导,以及主人公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能够有很好的理解。但是另一些学生则无法理解这种感情,对于教师突然松懈的教学无法适应,也难以理解相助仍这般病痛的身体在感知世界这一简单问题上的困难。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无法合理的分配学生合作学习的小组,很容易出现成绩好的学生抱团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聚众讨论的情况,学生的学习氛围差异过大,导致班级语文学习两极化更加严重。


        二、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采用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优化合作学习模式下的小组成员结构
        针对教师开展合作教学模式过于形式化的问题,为避免出现班级语文成绩两极化的情况,教学时在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优先考虑学生之间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根据学生实际的语文水平,对学生进行分层,分层后再进行分组,组内学生的人数几乎相同,并且包含各个学习阶段的学生。在分组之后,教师并非要将学习的主动权全部教给学生,教师要引导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帮助组员进步,并且在上课时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以合作学习作为授课的基础方法,以小组作为班级的学习单位,从点到面,扩展到提高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教师分配学习任务的对象不再是学生个人,而是学习小组,小组内经过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八年级下册庄子篇中《北冥有鱼》是极具庄子浪漫主义的篇幅之一。但是由于篇幅较长,内容天马行空,学生的学习难度增大,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就很适合学习这类篇幅长且难度大的文章。教师根据难度和长度为每一组分配不同的任务,要求每一组将本组的段落翻译为白话,且标注重点字词,最后在每一组内随机抽取以为同学为全班同学展示小组的讨论成果,由教师和其他学生共同检验该小组的讨论成果,教师根据表现对该小组进行表扬或者批评。
        (二)初中语文课堂上开展多种合作学习方式
        近期合作学习受到更多初中语文教师的关注,主要是因为合作学习在提高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度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合作教学的学习方式多种多样,在开展合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游戏的融入其中,辩论赛、击鼓传花等都满足合作学习的要求。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状态,以游戏的方式开展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好胜心,提高参与感,在游戏中加强学生竞争合作的意识,团队意识,使语文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九年级第十七课是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文章在本身便具有一定的辩论意味,教师在讲解这篇文章中之后,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正方论题“人的自信力”,反方论题“人的他信力”,将小组评分为两部分,由学生推举选择双方辩手,就栓发放论点进行辩论,结合鲁迅先生所处时代与当今时代进行辩论。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逻辑能力、表达能力与竞争合作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三)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过程给予及时且公正的评价,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进行评价,也是初中教师的责任。实际行为是在每一次合作学习行为完成之后,针对本节课各小组成员的表现,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上课的活跃性、互动性以及回答问题的正确率进行评价。对学生在小组合合作学习中不足之处加以指正、并鼓励学生进步,对表现好的学生提出表扬。由于个人问题而导致小组评分降低的学生会努力改正自身的缺点,在下次课程中表现的越发优秀。评价能给学生带来进步的动力,学生更加注重团队的利益,在课堂上具有更优异的表现。
        三、结束语
        本文通过分析初中语文课堂中出现的问题,点明了团队合作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进而对初中语文课堂中引入合作学习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采用合作学习方法时,切不可形式化,从学生实际出发,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独立学习能力的优秀学生。
        参考文献:
        [1]吕娇.桂花香自来  兴趣自能添——试析如何打造初中语文趣味课堂[J].名师在线,2021(17):19-20.
        [2]李旺盛.新课改实施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策略探析[J].文理导航(上旬),2021(06):5-6.
        [3]周茂芽.初中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提升小组合作学习品质的作用与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21(17):7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