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1期   作者:余朝中
[导读] 新课改的颁布落实,初中语文教育需要不断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育的过程中将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强化语文教育的有效性
        余朝中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新安镇初级中学  237100
        摘要:新课改的颁布落实,初中语文教育需要不断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育的过程中将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强化语文教育的有效性,这相对于传统“满堂灌”的课堂教育模式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进而为优化初中语文的教育效果奠定良好基础。以下将对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有效性;教学方法
        初中时期帮助学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初中阶段是承上启下的阶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与初中做好衔接工作。现如今,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知识,不能活跃课堂,由此将导致学生缺乏语文学习动机。为此,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打破应试教育对学生的束缚,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思维能力,进而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师对学生达到的学习成果或最终行为的明确阐述。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的。所以教学目标的制定非常重要,在设计教学活动前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只有确定了这堂课的教学是为了实现什么目的,为什么要实现这些教学目标,如何实现教学目标,后续设计课程结构才会显得合理,整节课才能一以贯之,不会出现断层或者无用的情况。例如教师在讲解《桃花源记》这一课时,可以确立“美丽景色”这一主题内容,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在明确的主题构建中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架构,同时为提升整体的语文教学质量奠定良好基础。期间学生可以根据《桃花源记》课文学习的内容,将以往学习的《三峡》内容整合起来认知,以此使得初中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美丽景色”的主题内容,同时也将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对后续将要学习的文章《小石潭记》中石滩景色进行学习,由此更好地提升初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在开展语文学科的课堂互动时,需要严格落实求同存异的主题目标,切实使得学生能够在主题氛围下深化对语文知识的认知,期间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化对语文知识的认知,进而为促进学生深层次的认知理解奠定良好基础。
        二、合理规划教学,灵活选择方法
        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应试教育思想,过于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采用一些机械、枯燥的教学手段,导致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下降。在多元化教学中,教师应制定符合学生学情的学习目标,合理规划每堂课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保证学生学习效率的最大化。

初中语文课文的形式比较丰富,包含了记叙文、古诗词、文言文、说明文等,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多元化课堂,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例如在《黄河颂》的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本节课除了指导学生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还要深刻感悟课文情感,形成诗歌鉴赏的能力。
        三、利用问题导学,激活学生思维
        在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指导下,教师可以运用问题导学的方式,用问题引发学生对课文的主动思考。以《回忆我的母亲》教学为例,问题导学是指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在课前教师可以简单介绍课文是朱德记录自己母亲的回忆录,拓展朱德的生平事迹,使学生了解事情发生的时代背景。在阅读课文前,教师先询问学生几个问题,如回忆录有什么样的写作特点,可以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主要讲述了什么事,蕴含了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情感等,这样学生能从问题中了解到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自觉探究导学问题。在自主学习完毕后,由师生共同解决课前问题,先让学生自己概括回忆录的特点,再由教师介绍回忆录这种写作体裁。在深入分析课文时,让学生说出不同的分段方式,简单概括课文描写了几件关于母亲的事件,思考为什么作者描写了这几件事,能体现出母亲哪些品质。通过问题导学的方式能有针对性的点拨学生语文思维,保证学生对课堂整体的把握。
        四、讲述故事,引发学生诵读兴趣
        故事是有情节的、有鲜活的人物形象的,讲故事给学生听,能短时间抓住他们的心。结合作品背景,教师将讲生动故事的手段运用在课堂前,迎合学生探知欲浓的心理特点。讲好故事,对于学生理解文本意义,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讲授《出师表》时,向学生讲讲三顾茅庐的故事,既加深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又推动对课文的理解;滕子京和范仲淹的遭遇,范仲淹对朋友的勉励之期,《洞庭晚秋图》的寄托作用,对学生朗读和理解《岳阳楼记》来说,是很好的辅助材料;讲一个如何赞美和奉承的故事,引发学生理性的思考,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之时,无疑是打开了学习的兴趣之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将能够更好地契合现代新课标的教育要求,促使学生能够在欢快的活动氛围中感知语文学习的乐趣,进而为提升整体的语文学习效果奠定良好基础。初中语文教师需要针对课程开展的性质做好合理的规划,将问题导学以及合作诵读等方式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而为提升语文课程开展的有效性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徐洁.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课程整合实施方法探析[J].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7,32(04):7-12.
        [2]王树国.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02):47-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