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自然美的教育路径创新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1期   作者:徐汉栋
[导读] 与城市相比,乡村小学的各类软硬件设施都相对较弱。那么,如何发挥其在乡村语文教学中的天然优势和独特的语文教学,让孩子们受益并使用独特的语文教学,是农村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题。
        徐汉栋
        齐河县晏北街道马官小学 山东 齐河 251100
        摘要:与城市相比,乡村小学的各类软硬件设施都相对较弱。那么,如何发挥其在乡村语文教学中的天然优势和独特的语文教学,让孩子们受益并使用独特的语文教学,是农村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题。为此,本文结合个人的实际分析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自然之美的一些看法;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欣赏自然之美;在日常观察中发现自然之美;感受当地风景中的自然美景;在化妆写作中培养自然美,向同学学习,在交流中增加自然美。将美育在教学中的作用渗透到语文教学的自然美中,使语文教学呈现出浓厚的人文关怀和自然情感。
关键词:乡村小学;语文教学;自然美;教学路径
引言
        我国的文学教育应该强调人文教育和美学教育,但目前的教育教学中往往缺乏美育。美育缺失导致美育缺失。今天在农村小学教语文和在城市教语文有很大的差距,这种现象可以改善吗?事实上,农村教育也有其独特的优势。 我们可以更深入地学习文学。比如农村孩子住在大村子里,那里有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草木低语、小雨淅淅沥沥、雨天晴天、山上云雾缭绕的美景等非常迷人和美丽。这些都可以在课堂上介绍,启发学生发现乡村的自然美景,并对乡村美景有一定的热爱情怀。
        1基于乡村地域环境,提高小学生自然美认知
        1.1带领学生前往乡间采风,感受自然的美
        在乡村地区,学生接触到自然资源较为丰富,自然美又恰好在山野田林间,教师可以借助乡村地区,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美的多样性。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的过程中,可以借助自然属性的感受,让学生深入体验自然生活特征。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恰当引导学生进行活动,教师实际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小学生词汇量问题和事物特征表达问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利用正确的方式发现美。例如让学生闻到花香等,在该步骤中,教师需要积极让学生认识自然美;在认识自然美后,教师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对自然美进行描摹,乡间能够发现自然美较为多样化,学生看到植物、动物或者画面后,需要对自然美进行描摹,借助描摹对自然美加深感知和认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借助合理方式进行阐述,看到景色或者景物后,借助知觉、触觉、视觉、嗅觉进行细致化的描述,例如看到花朵,教师引导学生从花朵气味、颜色、形状等五官感受,对景物进行描述,让学生能够对自然美的觉知力增强;当学生在实地考察中认知自然美、感知自然美以后,乡村教师需要借助自然景色,让学生发现美。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个性在多样化事物描摹中,得到表达,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美,所谓“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自然景物在不同学生眼中景色各有不同,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让学生积极探索属于自己的独到美学经验。
        1.2借助语文读物,将阅读内容与现实环境结合起来
        在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中《雪地里的小画家》,如果学生没有对相关课本内容有清晰感知,那么对于课本中描摹的景色是愚钝的,小学生无法清晰将所属内容感知,并清晰捕捉到自然美和文学内容相互印证的痕迹,如果在课本内容学习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亲眼看到下雪过后,小动物们在雪地上留下的爪印,那么小学生将会有清楚的认知,并对自然美产生更加深刻的体验。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仅需要引导学生对自然美和文学美之间的交互产生强烈的共鸣,更需要让学生能够主动将阅读结果和实际观察、描摹结果进行吻合处理。所谓吻合处理,是让学生看到景色后,能够快速反应是文学作品中自然美描摹的何种场景。例如课文《山雨》在学习过程中,城市学生难以对山雨有切实体会,但是乡村小学生,会对情景产生更深的体悟。
        2将自然美带入语文课堂教学,开展情景式教学课堂
        2.1将语文教学内容和自然美进行深度融合情景教学
        语文课堂实际开展过程中,教师将教学内容和自然美进行深入融合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课堂内容,将自然美带入到课堂中,展开教学。

例如小学语文五年级课本《桂花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桂花盛开季节采摘桂花,并摆放在教室,当学生踏入教室后,学生首先闻到桂花的香味,让学生在桂花花香中开展一天课程,通过该种闻到味道的方式,加深对课前自然景物的认知。当学生在开始上语文课后,教师借助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想象置身在桂花树立中,借助自然美中的嗅觉感知,构建语文课程学习情景。在该种教学过程中,乡村语文教师自身首先要认识到自然美并不局限于视觉感受,听觉、嗅觉等等都是自然美的象征,听到淅淅沥沥的雨声、嗅到花香和牛粪臭都是感知,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感受自然当中的乐趣。教师在自然美和教学课堂深度情境创建中,需要结合天时地利,让学生情感和自然之美交织起来,感受到自然美真谛。例如在《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课教学中可以选取阴雨天作为自然铺设的情感背景,让学生在阴雨天更能清晰捕捉作品中的情感。
        2.2利用自然美,对语文教学课堂进行延展,展开情景教学
        自然美和语文课堂之间的关系从不独立,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利用自然美,对语文教学课堂内容进行合理延展,开展内容和情感更为丰富的情景教学。古人常言触景生情、寓情于景,两个词汇都充分解释了情感和自然美之间的关系,教师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应该利用情感和自然美之间的关系,帮助小学生能够借助景色升华其中情感,对语文课堂教学内涵进行充分延展。例如教师在冬日采摘梅花进入教室,放置在教室内,让学生对梅花颜色、形状进行观察,对梅花这一自然景物有初步了解,接着带学生到教师外,让学生站在雪地里感受自己在冬日环境下的心情和情绪,进而观察野外梅花的生存状态,最后将学生带回到教室内。教师通过系列课堂教学举动,让学生能够感知到梅花基本生存环境、自身在严寒中的情绪状态、对比学生自己和梅花之间的情绪状态,最终让学生能够清晰感知梅花的铮铮傲骨。借助自然美和美的内涵的感受,升华语文课堂教学本质,让学生自主对自然美的本质有更加深刻的见解,也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美来之不易,需要珍惜眼前美景,更需要借助欣赏和理解自然美的来之不易后,能够对自我情绪和情感表达有更清晰的把握和表达。
        2.3在同学交流中提升自然美
        听读教学主要是理解接受语言材料,美育的侧重点就应是感悟、欣赏美。说写教学主要是运用书面语言的表达训练,美育的侧重点就应该是如何发现美和表现美。
        通过同学们对美文的相互朗诵来不断的提升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力,通过同一篇文章的不同理解增添和丰富学生对自然美内涵的认同感;甚至可以让美术能力比较好的学生把这些美景通过绘画的形式呈现出来与同学们一起分享。提高对自然美的感染和学生的感性认识。
        结语
        综上所述,乡村地区学生在教学中自然美的发现和开拓渠道十分多样,具体自然美参与过程中,也能够积极融入各项活动,不断用乡村地区优质自然教学资源进行发掘和学习,帮助学生以多元化方式认识到乡村地区学生对自然美的探索也是多样化的,基于不断发现和学习,强化学生对自然美的基本认识,最终能够运用语文表达方式,展现自然美,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李贞萍.乡村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J].课外语文,2021(18):62-63.
        [2]罗靖雯.乡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自然美的教育路径创新[J].现代农业研究,2021,27(06):58-59.
        [3]张金.乡村小学语文乡土文化教育现状及优化策略[J].现代农业研究,2021,27(06):60-61.
        [4]于洋.“自然景观”在小学语文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26):62-63.
        [5]陈明媚.乡村小学语文教学的自然美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4):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