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丽
深圳市光明区凤凰甲子塘幼儿园518132
【摘要】幼儿园混龄教育与学前教育改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即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高、理论满足不了实践、教师、家长观念认知不全等。但幼儿园混龄教育对学前教育改革而言有利于提高教师综合能力、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和创新教育方式。基于此,幼儿园混龄教育与学前教育改革应完善课程体系,奠定学前教育改革基础;尊重幼儿发展规律,诱导幼儿参与活动;优化教育评价,改变家长认知。
【关键词】幼儿园;混龄教育;学前教育;改革
混龄教育指一个班级中有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给其进行有目的且有计划的教育,促进幼儿互相合作与模仿。近年来人们已经意识到幼儿园混龄教育的价值,这就要求幼儿园教师加大混龄教育力度,推动学前教育的改革。
1 幼儿园混龄教育与学前教育改革困境
目前幼儿园教育中混龄教育与学前教育改革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
1.1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近年来幼儿园取得一定的发展,且学前教育教师教学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高。但从对教师而言混龄教育则是较大的挑战,其不仅对教师育人机制提出较高的要求,而且也要求教师具有很强的环境创造能力,由此可知对教师而言学前混龄教育除了给教师提出较高的素养要求之外还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推动幼儿社会互动的能力[1]。但仍有不少教师面对混龄教育模式时无法及时转变角色,自身教育能力不高,很难对幼儿健康成长起到推动作用。加之幼儿发展能力差异较大,教师开展混龄教育活动时必须结合幼儿具体情况提高教育针对性,开展个性化的教育活动,不少教师措手不及。因此当前阶段幼儿教师整体教学能力处于有待提高的阶段,必须及时努力提高。
1.2理论满足不了实践
广大专家和学者不仅加大力度研究了学前混龄教育的理论,而且也研究了相关实践,但结合我国混龄教育研究现状可知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且该教育方式与本地情况联系相当密切。目前我国在混龄教育方式理论方面的探究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幼儿园混龄教育缺乏完善的理论支撑,无法给学前教育改革提供良好的支持。除此之外,当前阶段我国幼儿园教育在多个方面如内容设计、确立根本目标和构建与实施教育方案方面都没有相关的理论支持,且问题较多。虽然不少地区幼儿教师和幼儿园想要实施混龄教育,但是缺乏相关理论支撑,且很难找到优秀的参考案例,因此开展混龄教育时尽可以集中在某个时间段,只能将混龄教育与同龄教育等同,无法将其作为独立的一种教育模式,很难让混龄教育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1.3教师、家长观念认知不全
西方国家学前教育的研究中,大量的实践表明幼儿园混龄教育对学前教育改革起到有利的作用,可以实现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目标,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与现代学前教育思想相吻合。但当前阶段不少教师、幼儿家长等对混龄教育的理解不足,人们混龄教育的质疑较多,甚至存在激烈批判这种教育方式的问题,阻碍了学前混龄教育的发展[2]。年龄偏大幼儿的家长认为孩子和年龄小的幼儿共同学习并不利于提高其思考能力和认知经验,对孩子进入小学新环境是否能快速适应这一问题比较担心。而部分年龄偏小幼儿的家长则是担心孩子与年龄偏大的幼儿一起学习容易被欺负,这是因为无论从经验还是认知方面分析年龄偏大的幼儿都占据较多的优势,因此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学习阶段出现不良心理情绪。家长更希望孩子能接受最好的教育,因此出现这种担心也是正常的,但这些可通过教师正确引导实现,改变家长对混龄教育的错误认知,全面了解幼儿健康成长中混龄教育模式的价值。
2 幼儿园混龄教育对学前教育改革的意义
从某种程度来说,幼儿园混龄教育对学前教育改革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总的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提高教师综合能力
混龄教育对幼儿之间沟通互动更为重视,该教育模式主要对象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另一类是相同年龄段的幼儿。幼儿参与互动活动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学习并试着模仿其他同学,掌握为人处世的方法。对年龄偏小的幼儿而言,年龄较大的幼儿潜移默化地影响其行为,对教师的过分依赖更少。因此,教师在混龄教育中应重点给年龄偏小的幼儿减轻学习压力,意识到所有参与到混龄教育教学活动的幼儿在多个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如交际能力、反应能力、环境创造能力等等[3]。幼儿教师开展混龄教育的过程中自身教育理念不断更新,锻炼了自身教育能力,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对自身专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2.2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
在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下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独生子女健康发展问题。混龄教育授课方式以温暖的大家庭班级授课制为主,幼儿有了更多机会承担并感受不同的角色。与此同时,混龄教育贴近社会生活,为幼儿理解和关爱他人奠定基础,提高幼儿适应社会的能力。独生子女在混龄教育中有机会扮演兄弟姐妹的角色,消除其存在的“个人主义问题”,对幼儿社会化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2.3创新教育方式
同龄教育是我国传统教育比较常用的方法,也就是一个班级中都是年龄相差不大的幼儿。然而现代教育中这种教育方式弊端不断凸显,对独生子女跨年龄沟通产生不利影响。但是混龄教育的开展改变了教育方式,班级中的孩子年龄各异,教师在尊重幼儿的前提下引导幼儿自由沟通,优化资源配置,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混龄教育模式的推广为教师开展分层教学奠定基础,满足幼儿们与不同年龄儿童交流的渴望得到满足,创新了教育方式,提高教育成效,对幼儿起到促进作用[4]。
3幼儿园混龄教育与学前教育改革策略
幼儿园混龄教育对学前教育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幼儿园混龄教育与学前教育改革中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完善课程体系,奠定学前教育改革基础
混龄教育实施过程中完善课程体系为学前教育改革奠定基础,为教师指导学前混龄教学计划奠定充足的依据。建设学前混龄教育课程时必须把握课程目标维度,科学选择组织形式和实践活动内容,而教师则是给予幼儿更多帮助和鼓励,确保幼儿有序开展混龄教育活动。首先,确保学前混龄教育课程架构满足实践需要。教师在设计课程之前要充分准备,查找相关参考资料后整理,制定混龄教育计划时始终坚持理论结合实践的原则,之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观察、分析总结,在此基础上调整教学和计划,之后以同行评价和实践效果为基础进行补充,逐步完善教学计划[5]。其次,归档并整理学龄前课程计划的问题与幼儿教师个人素养联系相当密切。教师设计学前混龄课程计划时无法避免遇到各种疑惑和难题,但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教师不断反思和总结的过程,课程逐步变得成熟。因此,幼儿教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在日常教学中积累经验,记录下教学中的想法和感悟,之后统一整理和归档课程计划。学前幼儿教师要定期开展专题研讨会,主动沟通交流,及时与同行业教师交流并分享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法,对自身专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最后,有序开展混龄计划有利于实现混龄教育的价值。幼儿日常混动时混龄教育的主要内容,由于他们了解了多姿多彩的主题,为教师制定活动方案奠定充足的资源。教师是混龄教育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必须在了解幼儿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制定实践活动方案,让幼儿更好的积累经验。与此同时,从某种程度来说学期混龄教育活动展现方法沟同样是有序开展教育工作的关键[6]。教师顺利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可试着尝试在不同活动和不同阶段的混龄,为幼儿营造优良的混龄环境,确保混龄教育贴近幼儿日常生活,幼儿得到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与混龄教育模式相适应,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2.2尊重幼儿发展规律,诱导幼儿参与活动
混龄教育过程中幼儿自身能力不足,且互动性不强,教师应以各个年龄段幼儿身心发展兴趣差异、认知能力等为基础,在尊重幼儿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开展游戏活动,诱导幼儿参与活动中,使幼儿融入混龄这个大群体。为此,笔者设计游戏活动时结合了多种组织方式,比如混龄小组活动、同龄小组活动、个别活动等,借助合作学习、一对一的方法让年龄较大的幼儿带动年龄较小的幼儿、让同龄幼儿之间互相激励,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笔者将优秀的大龄幼儿和年龄较小的幼儿组织成一个班级开展混龄教育,如此一来年龄较大的幼儿可以担任哥哥姐姐的角色,共同承担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为小班幼儿更好的融入新环境奠定基础。
2.3优化教育评价,改变家长认知
教育评价的优化可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教师要详细记录,确保每个幼儿在混龄教育的过程中都可以获得较大的进步,在此基础上从多个角度评价幼儿。二是开展混龄教育实验,观察幼儿在成长期间是否存在较大的差异,混龄教育活动中哪些方面的差异更为明显等等,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设计混龄教育方案[7]。
此外,改变家长的认知,使家长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调动其参与学前教育改革的积极性,这对幼儿混龄教育的开展奠定良好的支撑。因此,教师应尽可能获取获得幼儿家长的理解和支持,通过宣传、家长会等方式给家长介绍混龄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优势,让家长发现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进步,从而更认可并发自内心地支持混龄教育,消除家长对混龄教育的鼓励,为顺利开展学前混龄教育奠定基础,推动学前教育的改革。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混龄教育的开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传统教育被打破,创新了教育理念。自从混龄教育的出现幼儿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发展,还推动了社会发展,可以具有较高的实施意义,为学前教育的改革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巧. 幼儿园混龄教育与学前教育改革[J]. 教育, 2016(3):4-4.
[2]陈幸怡. 幼儿园混龄教育与学前教育改革[J]. 同行, 2016(13):258-258.
[3]姚明晶. 幼儿园混龄教育与学前教育改革[J]. 新课程(上), 2016(6).
[4]赵全香. 幼儿园混龄教育与学前教育改革[J]. 中外交流,2020,27(7):126-126.
[5]阿依登古丽·哈木扎. 试论幼儿园混龄教育与学前教育改革策略[J]. 中外交流,2020,27(2):155-155.
[6]梁红蕾. 幼儿园混龄教育与学前教育改革探讨[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12):82-84.
[7]向盛英. 幼儿园混龄教育与学前教育改革[J]. 中外交流,2018(50):334-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