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平等对话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1期   作者:王雪
[导读] 儿童教育应该是一种“对话教学”。“对话教学”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王雪
        北京市第五幼儿园,北京市,100061
        [摘 要] 儿童教育应该是一种“对话教学”。“对话教学”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是以“沟通性”的“对话”为本质的教学,也可以说是师生在真正民主、平等、宽容的氛围中,以言语、理解、体验、反思等对话方式在共享经验的过程中提高教学成效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对话教学”是现代教育注重教师与幼儿的角色平等理念的具体落实,提倡师幼或幼儿之间基于共同的任务进行合作,鼓励师幼、幼儿之间、材料等多方互动与交往。
        [关键词] 平等对话、对话教学
        一个幼儿所喜爱、爱戴的老师,教师和幼儿应该是一对平等的“对话”伙伴,儿童教育应该是一种民主的、愉快的、和谐的伙伴教育和建立在平等关系、自由交流基础上的。没有平等的师生关系,就不可能达到真正和谐。教师没有对话意识,与幼儿就难以和谐相处。为此,教师应该主动把自己的地位“降”下来,把幼儿的地位“升”上去。
        一、什么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平等对话?
        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平等对话是指在教育中教师、幼儿与家长、社区以及所在群体本身之间的“平等对话”,不仅是不同主体间的互动,更是彼此关系的构建和深入。
        二、平等对话教学的特征
        1 平等性: 平等的师幼关系非常重要,每一个幼儿都有着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都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尊重。
        2 开放性:平等对话教学不仅使师幼双方能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丰富学习内容,求得新的发现,还有助于激发灵感,产生新颖的观点、奇特的思路,从而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
        3 互动性: 在交往中沟通,在对话中理解。
        三、师幼之间的平等对话策略思考
        (一)倾听幼儿
        老师耐心的倾听,能使孩子们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信任,从而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教育是雕塑人的心灵的艺术,教育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真诚的倾听开始的。

        例如我们班上有个小男孩儿,总是故意调皮 制造出很多麻烦,是让我们几位老师比较头疼的孩子。有一次放学很长时间了,别的小朋友都被家长接走了,而他的家长却迟迟没有来。我见他等的着急了,就陪他聊起了天,刚开始他还很防备,慢慢地,他打开了话匣子,开始眉飞色舞地给我讲他身边的各种事,我时不时地插几句话,他见我听得认真,便越讲越有兴致,突然他话锋一转,问我这样一句话:“老师,你们是不是都不喜欢我啊?”我诧异了,连忙问他:“你怎么能这么想呢?在老师眼里所有小朋友都是一样的呀!”那为什么我和杨涪霖发生矛盾你都说我不对。”我顿时语塞了,仔细想一下,确实因为他总是制造麻烦,经常动手打小朋友等,我少不了说他,却没有问过是不是他的错,没有想过到底因为什么,是否有过错误的判断。通过他后来的叙述,我明白了,原来他是因为想要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关注,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幼儿园,他都觉得没人理他,只有他闯祸了,老师和家长才关注他。那一刻我才意识到,自己是多么失败啊,随即我就表扬了他:“你是一个聪明的小朋友,画画得好,故事也讲得好听,老师希望你以后要多对老师说说话,我喜欢和你聊天,老师相信小朋友们都会像老师一样喜欢你的。”那天之后,我对他多了很多关注,适时地表扬,及时地提醒。现在他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也更加喜欢上幼儿园了。
        通过这件事,我意识到了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一定要乐于倾听孩子说的心里话。他们还那么小,不会那么多的甜言蜜语,但是他们那么真,每一句话都是心里话。我们不仅仅是教育的实施者,更是幼儿心灵与身体健康成长的陪伴和帮助者。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关注他们的成长,这是一个需要充满耐心和细心的过程。
        (二)爱的力量
        师幼间的爱不仅是对话教学顺利进行的意志基础,而且也是推动师幼探索知识世界的情感动力,同时为思想自由提供了对话空间。
        我觉得教师与幼儿之间应该建筑爱的对话平台。例如与孩子交流时,假如你弯下腰或蹲下,拉着孩子的手,看着孩子可爱的笑脸,纯真的眼睛说话,孩子会感受到你我之间的平等和亲切,他会把自己内心的悄悄话一咕噜地全告诉你;在游戏时,如果你洋溢着热情组织孩子们一起嬉戏、玩耍,让孩子感受到老师也是一个爱玩的大孩子,没有了“大人”与孩子间的距离感和神秘感,他们会拥着你七嘴八舌地说说游戏的快乐。在幼儿的生活活动中,只要你耐心地指导、帮助,让孩子感受到此时的你就像自己的妈妈,他会情不自禁地谈起自己最得意的事儿来。在学习活动中,你试着和幼儿商量着对话:“这样行吗?”“你认为呢?”他会凭着自己的经验,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观点都“敞亮”出来。假如你把遇到的困难或要解决的问题抛给幼儿,他们一个个会像模像样地讨论起来,孩子的天真无邪在你的不经意中就会流露出来。
        四、与材料的平等对话策略思考
        材料是幼儿的另一位教师,它本身就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提供适宜的材料,可以满足幼儿的需要,成为有故事的材料。
        (一)活动作品是表情达意最好的工具与手段。
        孩子们在介绍自己作品的时候有太多太多的话想要说,也许他们的表达很零乱,也许他们说的前言不搭后语,但他们同样需要能认真倾听并能听懂他们声音的人。
        (二)提供生活化活动材料,激活幼儿的已有经验
        情景化的环境材料可以唤醒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保障幼儿活动的顺利进行,并且在我们提供的环境材料中,给幼儿提供了多元选择的权利。
        例如在“糖怎么不见了”的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糖、盐、小米、红豆、花生等多种材料,通过初步猜想、观察实验、交流探讨、得出结论四部分,由浅入深引导幼儿感知溶解现象,有效地调动了幼儿的多种感官去感知事物的本质,激发幼儿主动观察、探索的兴趣,在活动中为幼儿搭建自主实验的平台,使幼儿成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从而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三)允许幼儿按自己的经验和理解赋予材料不同的玩法

        材料的投放需要尊重幼儿的生活逻辑。此处的“生活逻辑”不仅仅指幼儿的生活经验,也包括他的需要,我们为幼儿创设能满足他们按照自己经验和理解赋予材料不同玩法的环境,就会从他们与材料的互动当中察觉他们的生活逻辑。关键在于当幼儿普遍对某一生活经验具有浓厚兴趣时,教师不要急于提出成人眼中的概念化主题,而应把游戏材料和玩具以素材的形式呈现出来,任幼儿按自己的经验和理解赋予其意义,决定自己的玩法。也就是说,当我们以自主性游戏为载体时,让幼儿真正脱离了教师的“导演”,他们在游戏中不断地累积交往经验,在他们需要的时候自己会生成内容,深入情节。
        综上所述,平等对话教学是我们进行幼儿教育中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促进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我们应当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加强“平等对话教学”的创设,让孩子们在幼儿教育阶段得到最适合的最愉悦的成长,为将来的发展夯实基础。
        
        
王雪,女,汉族,北京,1983-08,教师,本科,学前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