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晓宁
济南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000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面对当前的新形势新任务,全党全国更要继续用好“传家宝”、守好“生命线”,把全党全国人民的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振奋起来,汇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必须牢牢把握两个“一以贯之”,坚定不移推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促进互融互进、同频共振,以党建新成效开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新局面。
一、深刻认识“以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推进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伟大的事业必须有坚强的党来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特”就特在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国企改革发展首先要坚持党的领导,否则就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党的坚强领导,国企改革发展就会偏离正确方向。要把加强党的领导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明确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做到组织落实、干部到位、职责明确、监督严格,从组织、制度、机制上有力保障国有企业党组织的领导地位。
(二)健全国有企业党的组织体系,是提升国有企业组织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支撑。国有企业党组织,是党的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党在经济领域的执政能力,是国有企业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支撑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的根本组织保障,必须保证党的工作机构健全、党务工作者队伍稳定、党组织和党员作用有效发挥,实现体制对接、机制对接、制度对接、工作对接。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处在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生产经营管理的最前沿,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推动基层党支部成为团结群众的核心、教育党员的学校、攻坚克难的堡垒,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发挥关键作用。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是党在经济领域的重要执政力量,肩负着经营管理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的重要责任,要注重从党务干部中培养选拔企业经营管理干部,打造政治合格、作风过硬、清正廉洁的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
二、准确把握“以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推进国有企业发展”的内在逻辑
(一)牢牢把握政治导向和价值导向的辩证统一,是国企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融合的落脚点。国企党建是铸魂工程,是国企生命力之所在,没有政治信仰就没有“主心骨”,缺乏政治信念就会得“软骨病”,更无法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清晰认知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共享这些重大问题。一方面,要把准政治导向,旗帜鲜明讲政治、理直气壮抓党建,在制度设计、组织保障、工作执行等各方面确保党建责任落实到位,切实解决党建弱化、淡化问题。另一方面,要坚持价值导向,围绕企业组织“价值创造”这个中心和大局,创造性开展党建工作,把党建融入企业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的各环节各方面,真正为企业生产经营赋能、为企业创新发展护航,切实解决党建虚化、边缘化问题。
政治导向是前提和基础,价值导向是落脚点,政治导向保证价值导向的正确方向,为价值导向提供思想武装,两者彼此联动、双向互济。
(二)牢牢把握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辩证统一,是国企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融合的结合点。国企党建工作本质是政治工作,必须以科学的政治理论为指引,发挥理论武装优势,最终转化为组织力、战斗力、生产力。国企党建工作要注重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断深化对执政规律、经济规律、管理规律的认识,强化管理思维,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品牌建设、绩效考核、项目管理、合伙人制度、人力资源“三支柱”模型等现代管理工具,实现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的有效统一。
三、系统推进“以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推进国有企业发展”的制度创新
(一)完善顶层设计,构建国企大党建格局。推动党建目标与企业价值创造有机统一,确保党的领导与企业法人治理相辅相成,保障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协同联动。一要健全公司章程党建要求。公司章程是公司内部“宪法”,要旗帜鲜明把党建要求写入章程,确立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的法定地位,实现党委会、股东会、董事会、经营层等多元主体的利益意志趋向统一。二是优化领导决策机制。强化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理清党委决策与其他机构决策的治理边界,构建清晰完备、运行顺畅的协同决策体系。涉及“三重一大”和其他重要事项,必须经党委会前置研究讨论,确保党委对公司重大政治责任、战略发展方向、经营发展理念、重大风险问题把控到位,对经营管理实施有效监督、激励、控制和协调,确保政治正确、治理合规、决策高效,推动不同管理主体优势互补、齐抓共管,形成相辅相成的治理格局。三是完善党建管理制度。强化党委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抓住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健全“一岗双责”制度安排,制定实施领导班子抓党建任务清单。把党建工作制度纳入企业管理制度体系,把党组织运行机制融入生产经营相关制度规范,实现党建工作制度与企业生产经营制度无缝对接、有机融合。
(二)健全党建工作体系,系统提升业务指导能力。通过健全党建工作体系,理清各项工作之间的内在逻辑,促进党建工作系统规范、一目了然。一是完善党建工作体系。融合党建和生产经营,统筹规划党建工作体系,形成与企业治理相匹配的体系结构,系统提升业务指导能力。二是健全工作运行机制。在部署决策上,建立“四层决策”机制——年初召开党建大会,每季度召开书记例会,每月召开党委会,每两周召开党委办公会,强化党委工作的协同联动、系统推进,实现闭环管理。三是建立并轨部署考核机制。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原则,实现党建与业务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考核范围延伸至党支部和兼职党务干部,考核结果纳入绩效,与调薪、晋升、评优评先等直接挂钩。探索推进党建工作目标效益化,实现党建工作有方向必有目标、有目标必有标准、有标准必有考核、有考核必有奖惩。
(三)打通最后一公里,强化基层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国企基层党组织独特党建优势和组织优势,做实做细人、组织、文化等工作,提升凝聚力、执行力和创造力。一是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按照“四同步、四对接”原则,确保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党员走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二是推动党建职能融入人力资源工作。推动人力资源负责人同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交叉任职或形成伙伴关系,统筹管理支部及对应部门的人、文化、组织工作,促进基层党建和业务工作有机融合。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扎扎实实抓好。加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发展开展,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快建设积极向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文化;要积极推动国企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更好的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切实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