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互动意识的培养路径探究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1期   作者:魏鸿运
[导读] 现代教育对于学生综合发展愈加的重视,要求学生的德智体美劳都能够有所提升和发展。
        魏鸿运
        南京市栖霞区实验小学,江苏南京,210046
        摘要:现代教育对于学生综合发展愈加的重视,要求学生的德智体美劳都能够有所提升和发展。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教育学科,亦是现代需要教师加以关注的重要课程。在音乐教育的教学开展期间,教师要加强对于学生互动意识的培养与引导,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并参与音乐课堂,以帮助学生从中感受音乐美、丰富音乐情感,更好的推进音乐教学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教学;互动意识
        引言:
        教师的“教”在新时代的先进教育思想下,应当顺应时代的潮流,结合新课程提出的新理念及教学方式,通过互动模式的开展引导学生提高其互动意识的形成,使其能够更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在互动合作及交流中,实现知识的高效吸收,使其逐渐提升和掌握学习的能力,真正意义上的感受音乐,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实现素质教育下的全面发展。
        一、激发音乐兴趣——互动的前提
        无论何种学科教育,都是以建立在兴趣的产生基础上,如此,学生才有所动力,使得知识的学习效率更高。尤其年龄较小的小学生其注意力较低,对于学习不具备基本的意识与自觉性,需要借助兴趣激活其学习的动力。在音乐互动意识的教学培养中,教师亦需要注重音乐学科兴趣的培养,以据此提升小学生的互动意识,使得学生能够在好奇心的激发下,逐步增强音乐知识的探索欲,为教师的互动意识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前提基础[1]。在此过程当中,教师则可借助于学生喜爱或是感兴趣的元素作为切入点,例如,在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歌曲《牧羊女》的歌曲教唱中,教师则可将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融合歌曲主题以及歌词内容,将相应的动画图片、动态影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直观观看及音乐的配合下,感受其中的音乐情绪,使得学生的注意力能够在动画影视的播放下有效吸引,增强音乐的学习兴趣。再如,在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歌曲《铃铛舞》的教学中,则可为学生展示乐器碰铃,并让学生在切实的接触体验中,感受铃铛所发出的声音、运用的方式,以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二、烘托课堂气氛——互动的保障
        音乐的教学同样是以课堂为主要的教育阵地,在培养互动意识的基础上,需要学生能够自发的、主动地参与互动,因而良好氛围的创设则必不可少。在兴趣激发的基础上,教师还可通过课前导入环节的科学应用,烘托互动课堂教学的氛围。比如,教师可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将歌曲的教学引出,让学生在故事氛围下,能够有效融入课堂学习,并形成较好的课堂互动[2]。例如,在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歌曲《两只懒乌鸦》中,教师则可为学生设计“两只懒乌鸦”,并通过互联网技术搜集与之相符的图片,在展示中讲述故事内容,将学生带入故事情境,进而在了解了故事内容后,引导学生欣赏并学习歌唱这首歌曲。

这样,课堂的气氛则能够有效调动,学生亦能够在积极情绪下,逐渐产生互动意识,以促进音乐的教学开展。
        三、组织互动活动——互动的实施
        (一)小组互动
        常规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形象都是以严肃的状态表现在学生面前,且这一形象在现代社会的教育发展中已是逐渐根深蒂固于学生的心中。因而在互动意识的教育培养中,教师则需多元展开互动教学的形式,将以往问答式互动转化为学生小组间的互动,促使学生在更为轻松的氛围下提升其互动意识。在此期间,教师则可通过分组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在自由沟通中实现互动学习。例如,教师可组织小组竞赛的方式推动学生间的互动。比如,在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歌曲《愉快的梦》中,教师则可组织学生依据个人喜好选择歌唱的角色,如合唱、主唱、伴唱,或是高音、低音等,进而让各个小组展开“对决”,以促使学生在这一竞赛活动中逐渐形成团队及互动意识。在此基础上,还可设计多个小组共同合作的方式以培养学生的互动意识,比如A组唱高音、B组唱低音,抑或是每个小组歌唱依次歌唱一句歌词,要求其做好衔接和合唱效果。这样一来,不仅使得课堂教学更具趣味,音乐课堂更加灵活,亦能够实现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发展,使得学生的互动意识、团队合作、竞争意识等得以综合提升。
        (二)组织实践活动
        实践教学的形式于知识技能的教学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使得学生的实践动手、理论技能、学习兴趣等多个方面得以锻炼培养。在音乐互动意识的培养路径中,教师亦可借助于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比如,在学生喜爱的“六一”儿童节、国庆节等节日中,则可组织举办多种音乐实践活动,比如基本的合唱、演唱表演之外,还可将舞蹈、乐器融入其中,让学生在活动的参与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并在活动期间与同伴的合作过程中,培养并提升其互动意识。因此,作为校方,则需提高对于节日及校园活动举办的重视,以丰富学生学习生活的同时,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使其能够在课堂教室之外获得体验式、实践类教育指导,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实现全面发展,综合整体的提升其学科素养。除此之外,音乐教师亦可开展主题形式的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提升其综合能力,推动互动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比如,组织开展“乐器小能手”“我是歌唱家”等展示活动。
        四、结束语
        音乐的教育培养在近年来逐渐深受关注与重视,但以往的教育方式对于学生音乐能力的提升则存在一定的困阻现象,需要教师结合时代的发展以及新教育思想的提出,以更为科学的方式展开音乐的教学。互动意识的培养能够促使学生逐渐具备较好的学习能力,使得音乐知识及素养发展能够在互动中更好地获得提升,从而促使学生的音乐及综合素养得以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 潘火英. 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互动意识的培养策略探讨[J]. 教育科学:全文版, 2016:00219-00219.
[2] 宋寅龙. 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互动意识的培养探讨[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 000(032):216-2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