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峰
临泽县沙河镇西寨小学 734200
摘要:提高农村教学点美术课堂教学效益要重视用好两类资源,一是网络平台搜集到的课件、音视频、图片等资源,二是参与名师同步课堂,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用好“资源”可以助力农村美术教师专业成长,让农村教学点美术课堂更生动。
关键词:教学点;美术课;资源应用
目前,广大的农村教学点学生少、教师少,美术教学方面缺少专业教师,美术课堂教学质量普遍不高,需要整合教育资源,让农村的孩子也享受高质量的教育。
一、“资源”核心概念的界定
本文所指的资源是现代教学资源,特指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资源。课件、音视频、图片是我们多年使用的资源,网络上很容易搜索到,尤其是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的资源非常丰富,近几年“一师一优课”活动的开展更是汇集了优质资源,这是文所指的第一类资源。2020年3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强“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建设。尤其是“专递课堂”强调专门性,主要针对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缺少师资的问题,采用网上专门开课或同步上课、利用互联网按照教学进度推送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实现城乡同步课堂教学,助力教育精准扶贫,以上是本文所指的第二类资源。农村教学点主要是是一、二年级学生,教师大多数是非专业的兼职美术教师,所以教学点教师参与利用“资源”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二、“资源”利用的意义
小学一二年级是习惯和兴趣培养的关键时期,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讲,在小学一二年级教好音、体、美比教好语文、数学更重要。搜索相关网络资源,有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农村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益的研究,有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的研究,还有增强美术课堂趣味性的研究,以上研究成果都可以成为有利借鉴,但研究缺乏系统性,缺少针对性,没有给农村教学点老师提供更方便、快捷的运用方式。我们组织教师从网络搜集湘教版美术一二年级每一课上课所需的音、视频、图片、课件等资料,并结合自己的加工、整理和制作,形成系列化提供给学区其他美术任课教师使用,形成资源共享。积极参与“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学习,并广泛联系县域内名师开展同步课堂。农村教学点缺少专业的美术教师,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相对城镇学生较差,利用好这两类现代教学资源可以有效弥补不足,有助于提高农村教学点美术课堂教学效益,让农村学生也享受城镇学生或名校学生能享受到的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助力教育脱贫攻坚。
三、“资源”利用拟达成目标
首先,借助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总结和整理每节课所需要的音频、视频、图片、课件、范画等资料,提供给本区域其他教师使用,并做到再挖掘再整理。有效改变部分非美术专业教师素质低,自己不会画,又无优质资源可用,课堂教学组织无序,更谈不上帮助学生掌握几项绘画技能。教学点非专业的美术教师,教学点重点在语文、数学科目,也没有整理美术教学资源的意识,就需要区域内教协作,专业教师牵头,整理出每节课所需要的音频、视频、图片、课件、范画等资料,并指导大家使用,让非专业的美术教师有效弥补个人能力不足,上出具有一定专业性的美术课。
其次,教师们积极参与“三个课堂”和县域同步课堂应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区域内将美术课定在同一时间,骨干教师主讲,网络内多个学校有教师助教,开展同步教学,这在多个平台都可实现,需要学校建成网络互动课堂听讲端和讲课端教室,目前大多学校都建成这样的网络教室,简单的还可以用“钉钉”或“向日葵”软件实现互动教学。这样,偏远农村教学点学生可以面对面参与名师课堂,实现教育公平,也增进各校学生互通交流,不但让学生聆听专业化的美术课,又能让助教教师参与其中,搭建城乡教师共同学习的平台,有助于提高农村教学点教师素质,为农村培养更多美术骨干教师。
四、巧用“资源”,让美术课堂更生动
1.巧用声音,让学生产生联想。
上一年级上册第4课《大眼睛》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播放了多种音乐,有表现海底世界的,有表现孩子们一起玩耍的,有风声、鸟叫声等,孩子们的作品也是丰富多彩的。作品《我的眼睛是蓝色的大海学》,学生在眼睛的形状中画了大海中的动植物。作品《我们眼里的世界真美好》表现了孩子们和动物聚会的场景。上《动物唱歌的模样》一课时,教师打开多媒体,让孩子们闭上眼睛,使他们对这堂课充满期待。在课堂上一片寂静时,播放各种动物奔跑、打闹、叫喊的声音。孩子在这样完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听到声音就能想到是哪一种动物,进而在脑海中产生了动物奔跑、打闹、叫喊时的样子。用这种新奇的方式,孩子的想象力也充分激发出来,并且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学生画出了《唱得多陶醉》、《过新年》、《动物演唱会》等优秀作品。
2.选用图片,让想象更丰富。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图片及范作的展示是最常见的。学校每个教室都有一体机,展示图片最为方便。针对不同的课,教师要精选最能让学生产生丰富想象的图片,尤其在课前导入环节,用图片是最直接有效的导入方法。巧用图片范作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美术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以图代文,教师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图片,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思维,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学习动机,由此顺利引出课题。美术教材中的图片包括生活情境图片、美术作品图片、辅助认知图片、方法步骤图片、学生作业图片、学生活动图片等,不同类型的图片要起到不同的作用。教学中要精心选择图片,还要做到在适当的时机展示适当的图片,这样才能让图片有助于让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
3.借助视频,激发创造力。
在上《小蝌蚪》这一课时,让学生看了钱家骏导演的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的片段。这是一部非常好的动画片,片中蝌蚪、金鱼、螃蟹、青蛙以及各类水草、荷花都是有水墨画的形式表现的,这无疑给孩子们教水墨画作了一次很好的示范。片中那些具有国画美感的画面和精彩的故事充分激发了想象力和创作的欲望。在课堂教学如能利用动画、漫画等科幻故事,对艺术形象进行合理突破与重构。让这些想象的典范在潜移默化中发挥想象提供范例,这对丰富学生的表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有益的。当然动画的穿插要适时适度,要做到少而精。利用学校的信息化设备,每一课都精心准备一些能激发学生想象的视频资料提供给学生,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他们最感兴趣的。
4.综合运用,作品更丰富。
广泛的使用图片、音视频,多层次参与互动课堂,这些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极大的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想象力,在交流、碰撞中出现了许多好作品。《地下王国》这已课是了解蚂蚁王国的运行特征和习性,掌握制作方法和步骤,创造出想象中的地下王国,学生作品《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赋予了蚂蚁人的形象,蚂蚁和人一样在地下王国上学、上班,作品真是丰富多彩。《瓜果飘香》主要是在简笔画的样本上涂色,因为城乡互动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学生的想象力却大大超出了老师的预设。孩子们却不按老师所讲的“形状”、“颜色”去画,他们笔下的苹果是小女孩的笑脸,西瓜是一个鼓着圆肚子的小男孩,菠萝画成了穿着民族服装的小女孩,香蕉画成了月牙儿,上面还有一个可爱的小女孩。他们的画面再不是简单的“瓜果”,他们给瓜果也赋予了童话色彩,每一幅画都能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总之,“资源”的有效利用最终是为了开拓学生视野,开发学生智力,更好达成美术教学目标,全面提高农村教学点学生的美术基本技能,能创作出新颖、独特、有创意的作品。积极参与“三个课堂”和县域同步课堂应用,可助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建设教育共同体,辐射带动其他学科,与优势学校实现多层次交流,实现美术教学助力校园文化建设,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