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凤欣
龙岩华侨职业中专学校 福建省龙岩市 364000
摘要:红色文化是有力量的,是凝聚人心的。闽西地区革命历史悠久,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将红色文化融入到学前美术教育课程中,让红色文化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审美情操、帮助构建对世界认识的作用,开启幼儿的心智,涵养孩子的人格,激励幼儿从小就能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传承好闽西的红色基因,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作为一个闽西地区的美术教育者所必须肩负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学前美术教育;红色文化;闽西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红色文化传承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反复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学前美术教育是幼儿启蒙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开启幼儿认知世界大门的一把重要钥匙,幼儿期是人的认知能力、情感发育、性格养成、社会行为等各方面发育的关键阶段,也是人一生中成长性最高、可塑性最强的时期。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要注重知识灌输,又要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沁入心扉。革命先辈为了国家民族的前途勇于探索、勇于献身,其精神可歌可泣,但作为和平年代成长起来的学生群体感知和把握民族红色历史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隔膜,如何在学前美术教育中让学生较为真切地感知到红色历史和红色文化?我们认为在相关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开展相应的课外活动是必要的。笔者所在的闽西地区,是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根基深厚,因此,笔者在教学工作中对如何将红色文化融入到学前美术教育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一、红色文化的概念及其教育价值
目前对红色文化并没有一个官方的、具体的定义。笔者认为,狭义的红色文化主要是指,在过去的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人民群众,在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与自由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用鲜血和生命共同创造并形成的一种价值追求和精神特质。而广义的红色文化,则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领导人民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结合,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心为了人民的初心,和谋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懈追求,反映了全体人民的理想、信念、道德、价值,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红色文化在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角度上,表现出多种可利用的形式,例如可以用橡皮泥对天安门城楼、华表、古田会址的造型进行塑造,用剪纸形式对国旗、党旗、红军人物形象等进行表现,以及通过红色主题画形式让孩子用自己的画笔表达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感受。利用美术教育的形式,展示出红色文化承载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对于塑造孩子爱国主义精神具有良好的助推作用。一方面,它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人文等知识,对儿童了解历史演变、社会发展、国家和世界等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红色文化中包含的创新、自主、奋斗、牺牲、奉献等精神特质,是最好的道德教育素材和例子,通过红色文化的教育作用,使孩子受到革命先烈和英雄的伟大精神和人格的感染,从而培养孩子独立、坚强、团结等人格品质和合作精神。红色文化证明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发展的生动诠释,在增强孩子对党和社会主义的认同上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二、闽西地区学前美术教育中红色文化教育的现状及优势
幼儿对于红色文化的接触和了解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在家庭生活中,通过家人、电视以及户外活动、旅游中接触到红色故事、红色任务或红色景点等,属于一种偶发的,潜移默化的,贯穿在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式教育。另外一种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通过老师有意识地讲授、体验而学习到的课堂式教育。这两种教育方式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方面,当前年轻一代的父母自身对于红色文化的了解甚少,认识上也不够重视,无法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向幼儿介绍红色文化。另一方面,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缺乏系统性、有规划的红色文化教育,偶尔开展的红色文化教育课程也多局限于老师讲红色故事,展示一些图片或短视频等,极少通过美术教学的方式,让幼儿自己动手创作带有红色元素的美术作品,从而通过这种方式来接触、认识红色文化。因此,当前学前美术教育和红色文化教育的结合可以说仍在起步探索阶段,相互之间联系不够紧密。
事实上,闽西地区作为全国著名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核心区、毛泽东思想重要发祥地,享有“二十年红旗不倒”的美誉,拥有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比如,物质方面,拥有遍布全市的各类革命旧址、纪念馆,像古田会议旧址、才溪乡调查纪念馆、福建省苏维埃旧址等,其中7处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人文方面,有邓子恢、张鼎丞、刘亚楼、杨成武等一批闽西籍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红色将领,毛泽东、周恩来、聂荣臻、罗荣桓等都在闽西留下大量足迹,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下,也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关于闽西儿女的英雄事迹。此外,改革开放以来,闽西人民在建设家园,创新发展等发面也做出了许多有益探索,比如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武平县林改工作、梅花山生态保护等,也都是广义上红色文化的组成部分。这些都可以通过美术欣赏、橡皮泥制作、剪纸记忆、以及主题蜡笔画、水彩画、创意画等方式转化为对幼儿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资源优势。
三、学前美术教育与红色文化融合的路径研究
总体而言,学前美术教育与红色文化融合的探索,应当基于幼儿身心特点,侧重引导幼儿通过手工制作、美术作品创作的形式感知红色物件、聆听红色故事、了解红色人物、欣赏红色歌谣、体验红色情境等,在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红色的种子。主要有创设幼儿园文化环境、开展各类美术教学活动、进行家园社区协作三种路径。
(一)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融入红色元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作为革命老区更适宜发挥当地红色文化优势,将本土的红色元素、红色因子融入到幼儿园这类学前教育场所的环境创设中。幼儿园环境创设实质上就是一种潜在的美术教育。在布设环境时,挖掘和筛选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红色文化内容,以手工作品、美术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结合在环境创设中,创造富有红色气息的教育环境。如,幼儿园的墙面环境可以采用红星、红旗、军号、党徽等具有丰富象征性的图形符号点缀、丰富,挂上由红绸布、红灯笼、中国结做成的艺术作品;走廊两侧可以用画作或图片形式,展示红军行军队列、翻阅雪山等壮美场景;在班级内设有关红色主题墙,使用历史革命图片、有革命年代气息的手工作品等装饰;也可以考虑将活动室参照“古田会议”场景进行布设等。同时,可以将红色文化和区域活动有机结合。区域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之一,教师可以抓住幼儿的兴趣,将红色文化教育渗入区域活动,通过在特定区域对红色电影中的经典场景进行复原、扮演等活动,使其亲身体验那段革命战争年月里,体现在红军战士身上那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像铁一般的纪律意识、团结奋进的集体氛围等。此外,需要注意的时,在红色文化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为孩子讲解一些红色符号、象征意义等,丰富孩子的认识,充分放手让孩子的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红色手工作品,或者绘制一些红色主题画作,参与进环境创设工作,并在使用过程中根据孩子对红色文化的掌握了解程度不断更新环境布设,体现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发挥幼儿学习的主体地位。
(二)红色文化与美术教学活动的融合
美术教学的形式丰富多样,因此在将红色文化融入美术教学活动中时,可以将其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等各领域的教学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比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上杭县古田镇廖氏宗祠召开了彪炳史册的古田会议。廖氏宗祠是一座典型的传统建筑,既具有传统古代建筑的美感,也含有作为古田会议旧址的特殊的红色意义,是闽西地区著名的红色景点,很多幼儿都在父母的陪伴下到实地游玩过。因此,笔者在带领学生开展教学实践中,就指导学生选取了廖氏宗祠简笔画作为幼儿美术教育的课程内容,先为孩子简单介绍古田会议的历史背景,再为孩子展示古田会议旧址的图片,以及当时红军的军旗、军服、红军战士的形象等,最后让孩子回想自己去古田会址时的情形,让孩子先描摹廖氏宗祠的简笔画,再按照自己的想象,为画面添上红军战士,让孩子在想象的世界中重温古田会议的光辉一幕。革命年代,我们党经历了无数铁与火的淬炼,在闽西地区,就发生过许多为打退敌人围剿,保卫中央苏区的惨烈战役,例如松毛岭战役等。基于这个特点,笔者为学生的教学实践设计了用橡皮泥制作“松毛岭战役现场”的课程,通过课前给孩子播放红色电影中的战斗片段,展示事先制作好的各种红军战士简易泥偶,有司令员,有端着步枪的战士、有吹着军号的战士,有打着红旗的战士,还有战壕、堡垒、掩体的简单造型,接着在课程上半截,指导孩子按照自己的喜欢自己用橡皮捏制人物造型,下半截课则大家利用自己捏制的橡皮泥人来进行一场“桌面模拟战争”,孩子们发挥自主性,由自己决定战场的布置,由谁来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战争对抗,通过闯关卡、夺阵地、救护战友、保卫营地等活动,让孩子亲身感受革命战争年代红军战士们的牺牲和责任。另外,还可以善于利用各种由特殊意义的纪念日,如清明、国庆、党的生日、建军节、二战胜利纪念日等,将红色文化巧妙融入美术教育活动,通过教孩子折纸花、画国旗等,让他们在丰富的美术活动中感受祖国强大,激发自豪感和爱国心。
(三)家园社区协作共同开展红色文化教育
家庭是幼儿最重要的活动学习场所,社区则潜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通过家、园、社区多方的联动协作,才能更好地全方位对幼儿进行红色文化教育。比如,利用节假日,鼓励家长带孩子到革命烈士纪念碑、革命历史博物馆以及其他红色景点“打卡”,让孩子亲临现场、触摸历史,之后再在家长的帮助下,用绘画的形式,将这次参观记录下来。
提倡家长带孩子参观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主题书法绘画展、摄影作品展等活动,在增长艺术赏析经验的同时增强孩子爱党爱国的情感。在对幼儿进行红色文化教育时,不应当忽视社区的资源,例如,笔者在指导学生教学实践时,积极与社区做好沟通联系,由社区协调邀请当地参加过革命斗争的老同志或者边防部队退役军人,到幼儿园来为孩子讲述革命英雄的故事,激发孩子的兴趣,在孩子心里矗立一座英雄丰碑,之后再让孩子回家后请父母帮助,查找一位英雄的资料,按自己的理解为英雄画一幅“画像”带到学校,第二天再选取几位画得较为生动的孩子,在班上为大家讲他所知道的英雄的故事,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孩子的爱国主义情怀。此外,还要重视美术教师的作用,教师的教学能力是确保实施好红色文化教育与学前美术教育融合的关键所在,要加强美术教师的红色文化教育培训工作,通过组织教研小组,校级培训,外出参观,交流学习等方式,促进教师对红色文化的深入理解和教学水平提升。
四、结语
积极实现红色文化与学前美术教育的有机融合是美术教育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重要内容,而具体操作层面的策略是多元化的,这需要广大一线美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教育的首要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要在学前美术教育这个教育的启蒙关口做好对孩子红色文化的教育,让孩子们感受美的同时,在心灵中种下爱党、爱国和爱人民的种子,让这些朴素的感情转化为日常的行为准则和终身的理想信念,这是革命老区下一代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举措,也是我们革命老区美术教育者必须肩负的历史责任。
参考文献:
[1]陈云波. 将红色文化引进学前教育探析[J]. 广西教育, 2017(3).
[2]廖润玲. 遵义市J幼儿园"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个案研究[D]. 贵州师范大学,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