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学习能力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培养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1期   作者:甘欣鑫
[导读] 本文以初中班级为样本,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及访谈法收集数据
        甘欣鑫
        合肥师范学院,安徽合肥 230601
        摘要:本文以初中班级为样本,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及访谈法收集数据,针对当前主动学习中出现的三个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设置合理的启发问题和主动学习目标完成度模糊。分别通过培养学生主动意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信心及积极进行目标评价三个途径来解决,以期为师生探索进行合理科学的自主学习方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主动学习能力;初中英语;教学应用

一、主动学习能力
(一)基本理念
        主动学习能力,本质上是学习主体视学习为自己的迫切需要和愿望,坚持不懈地进行主动学习,自我评价、自我监督,必要的时候进行适当的调节,使自己的学习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关于主动学习,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苏联教育学专家巴班斯基、美国心理学专家斯金纳等人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了主动学习的思想。进入21世纪之后,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角度,国际教育委员会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对教育的作用进行了细致的阐述,认为主动学习是学会生存的决定性因素。至此,在国际各国的教育学上,均开始大力提倡发展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与此同时,国内研究也在逐渐深入。中国教育学先驱叶圣陶先生在100年前即已提出:“教是为了不教”。专注于研究高等教育学的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都对主动学习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因此,大多数教育学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对于主动学习形成了一个基本共识,即是以学习者为中心。
(二)理论支撑
        主动学习理论的重要理论基础——皮亚杰个人建构学习理论,奥苏伯尔认知学习理论,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文依据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主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如何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设置科学合理的启发问题。(2)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如何改善主动学习目标完成度模糊问题。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是来自安徽省合肥市同所初中的学生和老师。其中,学生来自初中二年级中的 2个自然班 ,共计 72名学生。所有的学生均参加问卷调查,2 个班级的 2名英语教师和 12 名学生参与访谈。
(三)研究方法与过程
        本课题研究以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记录法为主。笔者首先采用文献分析法,从图书馆、书店和相关网站获取合作学习实体及电子书籍,并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查阅相关硕博士论文及相关期刊论文,再针对研究主题进行文献整理分类和总结,为本研究奠定基础。随后,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和访谈法的结合使用来收集数据。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3 名( 82.1% ) 学生认为主动学习比较重要; 仅有28名( 45.9% ) 学生能独立主动的完成学习任务。仅有35名( 53.8% ) 学生能在课前主动学习,课中主动思考。仅有26名( 36.9% ) 学生能在课后主动复习巩固知识。
        根据数据显示,当前主动学习虽然得到了许多学生的重视,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性不容乐观。
(二)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课堂观察数据的收集来源于样本班级的 10节自然课与常规课,课型以读写课为主。

通过课堂观察,笔者发现当前的学习课堂通常会呈现出三种表现: 一是上课积极与教师互动的学生,二是沉默听课的学生,三是不专心听课并做小动作的学生。现象一呈现的是学生学习思维紧跟教师思路的表现。现象二呈现的是学生学习形式上的边缘参与。现象三呈现的是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三)访谈结果分析
        针对问卷中呈现的学生对主动学习任务理解不充分的情况,教师表示在备课时没有充分思考任务的层次与要求。对于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问题,教师表示通过课堂发言、故事书写等方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学习内容,并且使学生的这种理解不再局限于“正确与否”的单参照标准。
        针对问卷中学生对主动学习目标完成度认识模糊的情况,学生反映在学习开始前,教师未向他们解释明确的规则。教师表示学习后几乎没有设计反思的环节。因此,教师默认学生通过主动学习的过程已经掌握了知识,而学生认为自己完成了老师的要求就是达到了主动学习的目标,可见师生双方对于主动学习目标的理解都停留在表面。
        针对课堂观察中部分学生边缘性参与的情况,七名学生说明主要是因为自己对自身英语能力不足而缺乏自信,出于畏难心理而逃避用英语进行交流与表达。
四、主动学习能力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培养对策探究
        基于上述研究,笔者发现当前初中英语教师乐于将主动学习与英语教学紧密结合,但一些教学设计不够合理科学,就偏离了主动学习的初衷。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尝试探究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课前培养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对课程整体性和教学单元进行预测和计划,事先推断出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共性问题。学生在课前必须预习,并对教学疑点、学习心得进行有计划的整理以备高效地运用目标语进行多维交流。
(二)课中善于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应注重发挥学生的内在动力,可借助情境对单元课程进行导入。首先,教师布置疑问后,不必急于给出答案,在对教师的问题初步回答后形成独立见解。鼓励学生进行多维的质疑问难,学生可越过教师布置的疑问主动提出问题,这样可以实现师生间相互能动与促进,三种方式相互渗透④。课中在挖掘学生内在潜能的过程中,引导全体学生参与探究过程,帮助学生从边缘参与走向中心参与。
(三)课后创建科学的评价机制
        多元评价强调评价的动态性和导向性,可基本还原学生的学习过程,对促进学生自我管理和主动学习能力的提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⑤。促使主动学习的实现,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实现评价内容的综合化。
五、结语
        主动学习是初中英语学习的重要方式,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及访谈法收集数据,分析当前初中英语主动学习课堂的实际情况,发现主要存在三个问题。问题表明当前主动学习陷于表面完成,实际低效的窠臼,而仅仅依靠教师的个人经验去解决这些问题是远不足够的。基于此,笔者尝试提出应对策略。总之,在实践中,教师与学生逐渐意识到主动学习对于学习效果与学习能力的提升意义,但简单有效、操作便捷的主动学习模式亟待探索,以能开展行之有效的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1]陈佑清,学习中心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24-32,57-68,271-284.
        [2]杨小微,金哲,胡雅静.主动学习何以可能:新中国成立70年教学改革的回眸与前瞻[J].中国教育学刊,2019(10):17-21.
        [3]栾涛.对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方法的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32(03):176-177.
        [4]陈翔,韩响玲,王洋,张鸿雁.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重构与“金课”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9(05):43-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