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1期   作者:陈迹
[导读] 《新课程标准》的提出,意味着中国教育界的改革已经迈入了新的阶段。
        陈迹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尧塘实验小学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提出,意味着中国教育界的改革已经迈入了新的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逐渐意识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小学数学,作为学生成长阶段培养逻辑性思维的启蒙学科,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做到,根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提高教学质量,是时代赋予小学数学教师的任务,也是一种挑战。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优化策略 教学质量 现状 意义
        从传统的应试教学,到当下的素质教育,数学一直都是重点学科之一。想要学好数学,必须具有缜密的逻辑思维和高效稳定的计算能力。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教学策略,改变当下数学教学的劣势,提高学生成绩,完成高质量的小学数学启蒙教学。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想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要实施渠道。只有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才能让学生有效进行数学学习。但遗憾的是,当前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依旧存在着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我认为,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忽视学生的需求和意愿
         一直以来,许多教师对课堂教学关系的认知都停留在“以教师教学为主”的层面,认为教师是课堂的管理者、知识的传授者,需要严格把控教学进程,监督学生进行学习。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被抹杀,从课堂上的问题、实践到课下的作业都被教师一人掌控,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
        (二)过分强调知识点教学
        一直以来,无论是何种阶段的教学,课堂教学过程都固定在“温故知新”的统一模式中。许多教师在课堂上过分强调知识点的教学,强制要求学生背诵定理概念和计算公式,缺乏实际运算练习。长此以往,会使得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产生错觉,认为他们已经掌握了所学的知识点。不仅如此,以知识点为主的课堂教学,使得数学课堂变得机械、刻板,学生失去了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三)教师过分依赖教案,缺乏变通
        教案是教师的教学参考依据,详细记录了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教师的课程设计、课程安排。许多学校对此十分重视,因此经常发起对教案的检查活动。教师们为了应付检查,往往凭借个人经验进行撰写,或者参考他人教案进行改编,使得教案中的教学设计只停留在文字层面,缺少实例验证和实践依据,以至于当教师们开展教学实践时,往往过分依赖教案,无视学生的客观需求和课堂上的突发状况。
        二、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
        优化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是对教学过程的优化,更是对教学状态的优化。从这两个方面对教学进行创新改革,能建立合理的教学结构,使课堂达到最佳教学状态。
        (一)促进数学教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一直以来,我国小学教育都面临着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脱节的问题。教师们往往在理论研究中花费大量时间和心力,但在教学实践中收效却甚微,无法让学生的成绩得到提升。由此可见,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是将数学教学理论和实践联系在一起的桥梁。一旦教学理论和实践脱节,不仅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还不利于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行。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数学教学质量
        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根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能够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数学学习变得更轻松,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从而更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如何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在当今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尽快按照《课程标准》的思路要求,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优化:坚持对教材内容和知识点的深入解读研究,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成功规律,重新制订教学计划,调整教学策略,如此才能妥善开展教学工作,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思维。


        (一)调整课程设计,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数学课堂以理论讲解和习题训练为主,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调整课程设计。出色的课堂导入环节,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舍弃原本的“复习环节”,利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作为课程引入,或者利用以知识点为依托创作的故事作为开场白,在课程开始时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进行直角部分的教学时,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对自己身边的课本、桌子进行观察,以此来消减学生与数学理论知识之间的隔阂感。
        (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教师不妨以设置前置作业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前置作业”能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了解新知识的过程中,意识到有一部分问题是可以自行解决的,从而带着疑问去上课,让教师解答疑问,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节的教学为例,在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情况下,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对长方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关系进行思考,要求学生在纸上画出图形,利用剪切、拼接的方式,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从而推导出两个图形面积之间的关系。
        (三)利用科技手段辅助教学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将科技手段引入教学。以小学一年级的数字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搜集有关数字启蒙的儿歌视频,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听。生动活泼的儿歌不仅能够引起小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还能够将单一的数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影像,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什么是“数字”,以及掌握数字的必要性。
        (四)借助生活情境锻炼学生数学能力
        数学学科的理论知识往往来源于生活,最终又会回到现实生活中,被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借助生活情境,让学生的数学素养在实践中得到提升。
        以“平均数”一节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设置与实际生活有关的题目,如“计算全班学生的平均身高”,让全班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一起解决问题。除此之外,在日常的应用题训练中,教师也可以通过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比如“三箱苹果重15千克,一箱橘子比一箱苹果重2千克,请问三箱橘子总共有多重”,让学生意识到数学题并不是抽象难解的。
        (五)提升教师个人素养
        教师不仅是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导者。小学生会无意识地模仿身边人的言行,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个人素养,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影响力,以身作则,努力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六)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
        小学生大多天性活泼,乐于向他人展现自我。因此,教师要时常对学生加以鼓励,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因此,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在传统教学方法和思维的影响下,教师往往会忽略小学生尚不完备的思维能力,从而阻碍他们对知识的吸收。因此,教师必须要在课堂教学中设置评价机制,比如,以反问的形式问学生:“我们有没有漏掉什么数学信息?”“谁还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利用评价机制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为了促进数学教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应当按照《课程标准》的思路要求,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优化。通过调整课程设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借助生活情境锻炼学生数学能力,提升教师个人素养,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等,做好课堂教学工作,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覃祖夫.运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3).
        [2]张明珠.以生活情境为支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