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合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探讨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1期   作者:蔡金桔
[导读]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正在不断增多,难免会有不良信息侵蚀学生的心灵,严重的甚至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
        蔡金桔
        福建泉州石狮市凤里街道宽仁小学  福建,泉州石:362700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正在不断增多,难免会有不良信息侵蚀学生的心灵,严重的甚至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青少年的道德与法治素养,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关注的重点方面,是影响着我国未来发展的大事,应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刻不容缓。随着教育的现代化,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虽然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注重传统文化教育,但是实施效果并不尽人意。如果能够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很好的融入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那样能够更好的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从长期的实践中不断积累来的,传统文化深深的影响着人们民族精神的形成。弘扬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还是在教育,教育的重点应当主要放在青少年上。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传统文化教育逐渐成为基础教育学校的重点教育内容。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激励学生励志学习,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强化学生的文化素养。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与发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愈加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培养[1]。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开发,整合更多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以达到充实课堂的效果,让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融合了传统文化,有利于道德与法治教育更具活力,能够让学生在养成了良好思想品质的同时,逐渐完成未来理想。
一、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融合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
(一)融入方式存在问题
        很多学生都能辨别哪些是好的文化,哪些是不好的文化,而后去其糟柏。不仅仅是这样,随着西方文化的思想不断冲击着我国文化,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三观,长此以往的话就会颠覆社会风气。结合相关的研究可以发现,很多学生的价值观取向来源于现实,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仅仅停留在背诵上,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目前由于我国更重视传统文化的单链学习,容易出现在传统文化与小学生道德法治素养的融合方式的不自然,不理想的情况。
(二)融入内容存在问题
        从目前教育的发展形势来看,社会呈现一个大融合的形态,每个国家的文化都在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在很大程度上会使好的文化与不好的文化肆意涌出,长久下去就会影响到学生的行为规范。比如,学生能够借助网络查询到很多的信息,但是网络是具有开放性的,导致学生在学习时会有很多不良信息趁虚而入,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应用传统文化开展小学生德法教育,其融入的内容选择尤为重要。因而应当注重选择传统的文化,防止出现因为教学内容选用出现问题,从而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基于传统文化教育与道德法治教育有着一致的教学价值和育人标准。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积极探索二者的交融点,注重融入的方式与内容,优化整体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认清社会文化问题,逐渐养成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融合传统文化的实施策略
(一)引进传统素材,激发学习兴趣
        素材引进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引进所需要的传统文化,是教学活动开展的第一步。在生活中,鲜活的事例有很多,但是教材的容量有限,不能将贴近学生生活的传统文化全部融入进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广泛引进传统文化素材,引导学生不断学习,形成较好的活动体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也是如此。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传统文化素材作为支撑,教学活动的开展就会非常乏味。
        例如,教师在教学《我们的传统节日》一课时,就可以适当的融入传统文化素材,将节日习俗、风俗习惯等方面融入课堂,或让学生介绍,或老师介绍。此外,在教学中还可以适当的引入一些民间传说、成语故事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文化瑰宝、先人的智慧结晶。通过这些素材的引入,不仅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促进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


(二)创设多维情境,强化教学有效性
        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体验生活、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且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更好的融入社会。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发现,他们的理解能力较弱,在学习的时候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为了能够强化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采用多维情境的教学方法使教学的效果事半功倍。通过创设多维的情境,能够有目的地引入以形象为主体的场景,引发学生的共鸣,帮助学生更加高效的理解教材,促进学生心理机能的发展。
        例如教师在教学《传统游戏我会玩》这一课时,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传统游戏,学会传统游戏的玩法,从中体会到传统游戏的魅力,强化学生的社交技能和生活智慧。首先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学来将游戏的玩法进行展示,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传统游戏的乐趣。随后引导学生开展互动游戏,设置“猜游戏”的教学情境,滚动播放有关传统游戏的视频或图片,例如跳房子、丢手绢、抽陀螺、翻花绳等等,让学生在观看游戏图片的过程中竞猜游戏的名字,激发学生对传统游戏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提供翻花绳的材料,让学生两两一组进行合作,按照游戏的要求进行小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传统游戏的意义与价值,感受传统文化的力量。
(三)应用媒体教学,弘扬传统美德
        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技术对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数字化多媒体技术来弘扬传统美德,集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于一体,承载信息,传递信息,更好地展现传统文化的韵味,触动学生的情感,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因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完成培养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教学任务。
        例如,教师在教学《让我们的家更美好》一课时,这节课程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密不可分,其中蕴含着帮助家人,负担家庭责任等孝老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有关中华民族孝道的视频故事,如《卧冰求鲤》、《弃官寻母》等,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到孝道是我国上下五千年的传统美德,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为推崇的品德。孝就是要恭敬,要爱护。古人说“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一直都是传统美德之首,是为人的根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一种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大孝。所以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出学生的孝心,使学生意识到:孝道是每个人应尽的一份责任。
(四)开展实践活动,感受文化魅力
        实践活动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有利于教育的条件,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养成独立观察事物、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社会现状等能力。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离不开实践活动的开展,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才能有助于他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以“体验古典书籍,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在组织学生阅读国学书籍的同时,开展古籍线装书的制作活动,使学生能在通过阅读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参加到手工制作的环节。在活动开展的现场,教师从活字印刷、古籍结构、古籍板式以及线装书的制作流程等方面向学生介绍相关知识,并且演示制作线装书的全过程,通过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环节,让学生切身的体验到了古时候人们是如何装册书籍,并且在实践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结论:综上所述,想要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相结合,教师既要重视如今的教学价值,还要关注未来的教育意义;既要研究深化优秀的传统文化,还要与时俱进,促进传统文化与时代对接,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与法治素养。在授课中,教师必须要优化课堂教学,在教学目标上,紧扣立德树人理念,选择更加精准的文化案例,促进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的形成,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谢灵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合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探讨[J].名师在线,2021(14):39-40.
[2]李子臻.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教师,2020(33):7-8.
[3]徐月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上),2019(12):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