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能
汕尾市职业技术学校 516600
摘要:《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课程,该课程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着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也关系学生的未来发展。案例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在《经济政治与社会》课堂上,案例教学法的开展措施。
关键词: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利用比较典型的事例针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训练,是一种以案例作为教学基础的一种教学手段,案例在教学中代表了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教师通过教学设计和教学引导,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互动。学生们提出各自的见解,加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能力,也能够提升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经济政治与社会》是现代教育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理论课程,课堂上利用案例教学法,能够真正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让学生具备经济政治文化修养,投身到现代社会建设过程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一、科学合理选择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所倡导,当时采用了十分独特的案例型式教学手段,并且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事件。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吸引学生自助参与课堂教学讨论活动,并且实施之后教学效果显著。我国广大教育者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加以丰富和完善,当前案例教学法已在职业学校教学中得到普遍运用。在案例教学中为了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需要严格遵守案例,教学流程,提前做好案例准备工作[1]。只有案例的选择更加真实合理,贴近社会现实生活,才能够体现出更加有真实性、时代性和针对性特点,符合学生的生活体验。例如在学习《科学消费,理财有道》的时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问题引入话题讨论:如何看待青少年的攀比和求异心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还需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吗?在中职生实际生活当中不乏各种消费行为的出现,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现金消费,也可以是手机消费等。这些事情都是我们能够从网络上和新闻上了解的,是发生在我们生活的社会中的,通过,这一案例的提出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跟社会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并站在认知的角度了解世界。要求学生要正确地看待金钱,以辛勤劳动为荣,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能够正确的便携比较常见的经济现象,并进行理性消费。传统的理论知识教学相对来说比较枯燥乏味,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教学案例,能够简化教学知识,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提升教学效果。
选择越是典型的教学案例,越能够为学生揭示出更加深刻的规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质量较高、更加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2]。例如在学习《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时,就是为学生展示三鹿奶粉作为反面案例,让学生思考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最终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来总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明确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盲目性和自发性不足。让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宏观调控的含义和主要目标。通过案例能够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让学生能够深入到社会生活当中调动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加直接的了解到,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竞争性、开放性和平等性特点。
二、在教学当中巧妙引入教学案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新课改教学目标,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把案例呈现给学生。案例的呈现方式要灵活多变,千篇一律的使用某一种方式也会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倦感。在课堂教学导入中应用教学案例,能够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2]。例如在《企业的生产与经营》单元知识点学习当中,可以利用当前社会中出现过的生产安全事故进行课堂教学导入:“食品安全对于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影响非常大。但是在当今社会当中却频频出现食品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例如三聚氰胺事件、瘦肉精事件、地沟油事件等。这些安全事件对于老百姓的身体健康产生了严重危险。为了能够解决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需要规范企业的安全生产,本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个话题。”通过针对性比较强的教学导入,不仅让学生对于食品安全生产话题加强关注,也能够把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和社会热点充分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手段来进行案例教学
当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越来越普遍[3],通过录音、录像、多媒体动画等[4]为学生构建出了更加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打破了传统教学当中,枯燥乏味的硬性灌输模式,让课堂更加符合新课改要求。例如在学习《个人收入与分配》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视频“新时代,新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新时代发展中,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出现的变化。“改革开放发展以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手头的钱也越来越多,我们用这些钱能干什么呢?应该如何进行消费呢?”通过视频的教学引导,学生们逐渐进入到了有效的学习情境中,能够不断地提升个人,劳动光荣、热爱劳动的情感,满足新课改教学要求。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得到了迁移,由此进入到案例当中学习如何选择恰当的消费方式,激发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探究兴趣。
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利用生动真实的图片素材,把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教学难点展示出来,相比单纯的理论教学来说要更加直观形象,简化该课程学习难度。例如在学习商品的交换和货币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展示世界上比较珍奇的货币图片:芝麻币、牙币、盐币、贝壳币和珠币等。从而思考问题:“钱是从哪里来的?有什么作用?”通过问题让学生了解货币存在的作用,并自主带入到新知识的学习情景当中。
四、引导学生对于案例的分析讨论
教师提前精心设计出教学案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自主讨论活动分析案例内容[5],能够有效提升案例教学法的开展效果。首先在案例当中的问题设计要紧扣教材内容,帮助教师解决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另一方面,选择的案例也要反映出社会生活实际当中存在的问题,帮助解决学生生活中存在的疑惑,让学生把学习的知识更好的应用到生活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学习《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视频《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的变化》,并提出问题号召学生针对案例内容进行分析讨论。问题一: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城市发生了哪些变化?问题二:这些变化都是怎样带来的?问题三:经济全球化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问题四:经济全球化发展会让世界各国都普遍受益吗?教师可以让学生站在辩证观点思考问题,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针对经济全球化进行辩证地分析看待,能够了解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对改革开放政策有更加全面的认知,也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认识到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意义,不断完善学生的认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强化案例教学法的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要首先对案例进行充分的研究[6],优化教学设计,及时了解每位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及时为学生反馈教学评价,肯定学生的进度,深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案例教学中有很多内容都需要进行案例的呈现,因此教师要完善教学工具的应用,采用多媒体技术、实物展示平台等,才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这位学生呈现案例之后,要求学生需要认真地进行案例的阅读。在学生集中讨论之前,教师先把案例的材料分发给学生,并为学生制定相应的资料和读物,让学生通过自主收集和探究,对案例有初步的掌握,并对案例当中的问题形成解决思路。例如在学习商品价格的变动因素时,教师可以举例冰雹灾害后期的苹果价格不断上涨。体现出了气候因素对于价格产生的影响。气候是如何影响价格的呢?学生通过思考了解气候变化导致苹果减产,从而影响苹果的供给量。也正是因为供求关系出现了变化,因此才会对苹果的价格产生影响。在案例的分析中职生需要理论结合实践,准确地把握好理论、实践之间的联系密切度,通过案例来思考理论知识、通过案例来深化吸收理论知识,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具有内涵丰富、操作性强等特点,通过新课改教学要求的贯彻落实,能够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我国经济的发展状态,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路线不动摇,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理论结合实际,不断形成新的学习成果,通过真实的案例引导加强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让抽象的知识点变得更加直观立体,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那福娟.《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策略[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03):165-166.
[2]那福娟.《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策略[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02):195-196.
[3]任向辉.关于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课教学的思考[J].知识文库,2019(11):125.
[4]李荣波.新课改下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应用——以《经济政治与社会》为例[J].祖国,2016(21):192.
[5]李伟华.中职德育热点问题的冷思考——《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J].文教资料,2012(30):181-182.
[6]侯庆友.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体会[J].中国校外教育,2012(14):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