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高职经济学基础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1期   作者:魏洪婷
[导读]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在高职院校的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中更是起到了良好影响。
        魏洪婷
        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贵州省贵阳市, 551499
        摘要: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在高职院校的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中更是起到了良好影响。本文对信息技术在经济学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信息技术在经济学基础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应用研究

        前言:为了加强教育力度,我国针对学校教育教学课程进行了深化改革,高职院校积极响应相关政策,并在课程信息化方面取得优秀的成果。随着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为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加高层次的要求。为了完成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这一教学目标,我国教育部颁发了相关文件,要求重点针对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使用。经济学基础课程是财经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将信息技术合理利用到这一课程中,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信息技术在经济学基础课程的重要性
        首先,信息技术的使用让经济学基础课程的内容更加多样化,在经济学基础的课堂中,教师在讲解外部性理论时,可以在网络中查找出大量教学素材,并根据这些发生在学生身边或是学生较为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课堂教学讨论,或者教师可以为学生制作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课件,利用时政新闻、舆论新闻等将信息直观传递给学生,有效帮助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汲取相关理论知识。其次,信息技术的加入,让课程教学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信息技术有效将情景教学加入课堂教学中,结合案例并将情境还原,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和任务进行分析和研究。教师讲解课程中的机会成本一课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演示,对于上学和不上学的机会成本,让学生了解两者存在的差异,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相关案例的讨论,还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动力。最后,信息技术的使用让经济学基础课程的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信息技术已经完全走入学生的生活,如今高职院校的学生多为“00”后,他们已经将信息技术作为自己生活中的主要因素。教师可以以此着手,增加学生学习方式的渠道和路径。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学习平台,为学生上传教学视频等资源,还可以利用各种通讯工具与学生建立有效的交流和沟通。自从信息技术被运用于教学,就打破了传统教学对时间和空间的各种限制。教师还可以从各种学习软件的后台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进度和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指导和督促。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网课,方便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有助于教师的教学工作的开展,也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学习。
二、信息技术在经济学基础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课堂中仍然侧重教师的地位
        根据对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的了解和研究发现,大部分课堂中仍存在侧重教师地位的现象。经济学中的理论知识较为复杂、学生盲目崇拜教师、教师以自身经验丰富自居等问题,导致教师在课堂讲课的过程中,依旧存在传统的教师注重讲课,学生重视听课的现象,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一直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且经济学基础大多为考查课,因此课时相对较少,交流的时间、机会少,造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学生因此缺乏学习动力。


(二)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和自主性
        经济学基础这一课程是财经类专业学习的关键基础课程,然而正是作为基础课程,通常都会被安排在学生入学的第一个学习。站在高职院校经济专业学生的角度上,经济学基础课程的内容和含义较为复杂和生涩,学习时具有一定程度的困难,从而导致学生对此课程逐渐失去学习动力,学习过程中缺乏动力和积极性,就很难保证学习效果。
(三)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交流和沟通
        首先由于近些年高职院校在不断扩招,致使入学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这就导致班级的人数众多,而经济学基础这一课程是多个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师人员不足的现象在部分院校都有发生,这就导致教师忙于教学,不能和班级中的学生加强交流和沟通,甚至无法及时解答学生疑问。还有部分教师在课程过后会匆匆离开教室,没有给学生留出解决问题的时间,种种情况都造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无法及时处理学生的疑问,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动力,教学效果不显著[1]。
三、信息技术在经济学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
        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教师要重视自身教学理念,对学生的教学不是仅依靠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可以完成的,教师的理念要紧跟时代发展并不断创新,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专业人才。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凸显学生的地位,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及时为学生解决相关的疑问,对于学生理解较为困难的知识点,要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将其直观的展现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之中,不是为了简单的教学信息化,而是要利用信息化转变教学理念,从而促进优质教学工作的发展。
(二)完善教学方式
        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完善教学方式,在正式开始讲课之前,教师根据课程内容为学生创建学习情境,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热点时事制作成课件或视频,并由各种学习平台传送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学习,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也能通过热点时事加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针对之前下发的教学资料,使用启发、探究等方式将其内容引入课堂。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要根据理论解析相关案例,利用案例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改善课堂环境。在课程结束后,教师要为学生留出提问的时间或是教师积极与学生能够进行沟通,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使用各种通讯工具,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随时与教师建立联系。课后的交流和沟通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2]。除此之外,教师要关注对学生的考核和评价机制,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和效率。
        结语:信息技术的出现不仅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着教育行业的发展,这是对教师的一种考验,也是一种加强其教学能力的机会。作为教师要积极适应社会发展,转变教学思路,并加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探索和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提升教学效率。作为学生要重视对课程的学习,自觉主动的培养学习自觉性,对于学习中出现的任何问题要主动和教师沟通,加强自身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杜思逸,郝雷.信息技术在高职经济学基础课堂教学中的合理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21(11):182-183.
[2]沈霞.信息技术在高职经济学基础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22):197-198.

魏洪婷,女,汉族,籍贯:重庆铜梁,生于:1989-10,工作单位: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单位省市:贵州省贵阳市,单位邮编:551499,职称:助理讲师,硕士学历,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经济学,金融学等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