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1期   作者:唐顺远
[导读] 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是现代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初中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唐顺远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沙湾中学  贵州遵义  5530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是现代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初中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有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要重视和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为信息技术教学打好基础。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主体性
        
        信息技术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它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并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和学生的喜爱。因此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探索新型的教学方法,培养具有一定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深入学习信息技术能力的学生,已成为我们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有全局观
        (一)树立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
        明确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明确素质教育的实施,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明确创新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二)树立全新的教学观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产生了重大变革。
        (三)培养良好、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习――并不是教师机械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首先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教师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一旦师生间建立良好的情感,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就会产生愉快的教学气氛,师生间就会相互感染、互相促进,就会使学生乐学、愿学。因此,作为教学组织者的教师,应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通过启发、点拨、设疑、解惑,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方面应尊重学生的情感,理解和信任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要有适当的宽容态度,并及时帮助他们改正和克服。教师要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对学生的每一次进步或发现都要给予肯定,使学生感到自己受到重视以及成功的自豪感,这样学生的情绪会不断提高。
        
        二、教师要重视和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
        重视每一个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效果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应用性特别强的一门课,实际操作的机会也很多,但是在上实际应用课的过程中,一部分学生进行一些与学习无关的操作,将电脑用于娱乐。因为实际操作课的时间很有限,因此就要告诉学生在上课时不要把时间都浪费在无用的操作上。通过耐心讲解,绝大部分学生都会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做到专心致志。老师在讲课时要做到精讲多练,多给学生练习机会,对基础书面知识在每一阶段进行测试,对存在的问题耐心给学生讲解清楚。对操作部分进行测试时,合格的学生安排进行操作下一部分,不合格学生的进行单独指导,直到合格为止。
        四、对学生实行因材施教,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主体性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一)采取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面向全体学生,不得不承认层次之分,所谓“分层次”是指学生在学习等各个方面综合素质的动态分层。教学的对象是人,而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人的个性特征及心理倾向不尽相同。学生在智力上有差异,在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方面也不相同。如果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模式,就会造成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后进生“吃不了”的局面,这样势必加大两极分化,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就是承认人的个性特征与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教师应吃透教材,选准起点,合理设计梯度,采取合适的方法,重视信息反馈,实施分层教学模式,使优秀的学生得到进一步提高,中等生得到充分发展,后进生得到及时补救,实现现代教学注重人的全面、和谐、持续、创造性发展的原则。
        (二)注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课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应当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工具软件,进行拓宽知识面教学。信息技术课本中的知识毕竟有限,而实际应用却是无限发展的,软件的开发应用日新月异,能否利用工具软件进行加工处理所需信息,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体现,如图形图像的制作、声音文件的处理、简单动画制作、网页制作、防毒杀毒等。拓宽这些知识面对学生的发展能起促进作用,因此,教学中要有意穿插工具软件教学,教学中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让学生对各种对象处理有一个了解也就足够了。这些工具软件的学习不仅不会给教学效果带来不利,而且能巩固所学知识,促进各种基本操作及应用能力的发展。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多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和探索的余地
        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就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要创设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去主动参与,把他们智慧的火花尽量激发出来。在课堂中,由于时间有限,倾向于训练基本功,掌握基本操作而课外则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发挥,教师要有意识的加以引导,把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延伸到课外,把课外这个第二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课外成为课内所学知识有益的巩固、补充,从而促进课堂教与学,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如果上课时生怕哪个问题没有讲清楚而面面俱到,那么留给学生的则是简单模仿、按部就班的操作,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惰性和依赖心理,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老师讲过的问题都能解决,而一旦遇到难题便会束手无策。为此我在上课时注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合作探究。如讲Word表格修饰时,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边框粗细”、“边框颜色”、“设置单元格底纹”等的操作方法,而是让学生通过模仿、合作探究等方法小组合作完成,他们很快就解决了问题。实践证明,只有经过自身探索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才能真正做到深刻理解,扎实掌握。
        结语:
        总之,初中信息技术课是崭新的素质教育课程,要力避传统课程的缺陷,使信息技术课成为亲切易学的实用课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更要注重素质教育,使本门课程真正为基础教育注入生机与活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田维佳.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2,(004):75.
        [2]谢运娥.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J].吉林教育,2012,(011):63.
        [3]戎瑞杰.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2,(009):1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