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到底”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1期   作者:姜宏蕾
[导读] “一例到底”教学模式,简单地说就是围绕一个教学主题、运用一个案例贯穿一整课的教学模式,设计或精心选择一则经典案例创设问题情境
        姜宏蕾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实学校 150000
        “一例到底”教学模式,简单地说就是围绕一个教学主题、运用一个案例贯穿一整课的教学模式,设计或精心选择一则经典案例创设问题情境,围绕此开展教学,让学生在案例情境中分析、思考、讨论、感悟、自主构建知识和提高核心素养。在落实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导下,我将“一例到底”教学模式应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一个案例贯穿一节课,逻辑清楚,环节紧凑,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拓展了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一例到底”教学模式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教学模式
        “一例到底”的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应用应当是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用一个能够体现道德与法治课教材内容的案例来进行课堂教学,通过案例的层层推进来实现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这一教学模式不是依赖学生直接经验而是通过深度学习涵养学生的综合品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有四个方面,即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除此之外,对于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想象能力、独立能力、预见能力、批判思维等品质都有明显的效果。
        
        二、“一例到底”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具体操作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我通常以展示案例—分析案例—总结案例—延展案例的“一例到底”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同学生一起基于案例展开深度学习,共同讨论分析、构建知识和培养核心素养。
        首先,展示案例环节,目的是用典型案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操作上我会通过对真实事件、事实的描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展示案例可以口头讲述、以文字材料方式展示、使用多媒体技术或者学生表演重现的方式。例如在《基本经济制度》一课的教学中,我选用火神山医院建设为例,把学生了解、收集到火神山医院建设团队众多企业资料整合成案例展示,学生学习兴趣更为浓厚。
        其次,分析案例,这一过程我通常采用引导、讨论、点评三个环节来完成。先引导学生围绕案例思考,再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或者辩论的方式,清晰案例之中的逻辑,最后再对案例中的关键点进行适当的点播、评价,帮助学生把握其中关键点,更好地理解案例中的本质问题。具体操作中我会帮助学生根据生活逻辑分析案例,学会以纷繁复杂的生活现象作为认知的起点来挖掘隐藏背后的本质和规律。

例如在学习“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时,先根据学生提交的研究报告,收集到的材料来设计学习阶梯,引导学生思考:建设火神山医院需要什么准备?需要哪些企业来完成?这些企业是归谁所有?为什么要这样区分,如果全部国有或者全部私有,火神山医院建设可能出现哪些问题?怎样解决?组织火神山医院模拟建设活动,由学生扮演不同企业负责人、市民、市长和专家等角色来进行讨论,在其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怎么解决的关键问题上进行点拨,帮助学生理解我国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含义、意义。
        再次,总结案例,我认为教学模式最终目标都应当是启发学生思考、内生学生的核心素养。总结案例就是最后用案例再次启发学生,对于案例进行深度挖掘,内化升华,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政治观念和独立思考能力。例如用火神山医院建设为例来进行所有制经济制度教学内容,在总结案例环节,师生共同分析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利与弊,了解我国实行当前所有制经济制度的重要意义,通过总结,学生的“政治认同”和“公共参与”意识明显增强。
        最后环节是延展案例,引导升华,让学生掌握课堂学到的知识、内生的意识观念回到生活中、学习中,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外化为自己的行为。例如,在基本经济制度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我布置了一个作业,由学生完成一份火神山建设报告,让学生了解火神山建设真实情况,感受我国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建设中的辛劳的一线施工人员,感受劳动的意义和作为国家主人应当承担的责任。
        
        三、“一例到底”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应用的反思
        当前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一例到底”的教学模式逐渐普及,教学优势也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可,但目前这方面理论不完善、运用上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如何运用这一教学模式还需要我们做出更多思考。
        首先,这一教学模式不是简单地教师直接传授知识,而是通过呈现有意义、深刻的案例,创设情境,由学习的主体——学生运用能力去自主建构知识、内生素养的模式。
        其次,“一例到底”教学应围绕学生主体而展开。教学模式是为教学主体服务的,学生主体是决定教学过程是否有效果的关键因素。“一例到底”教学应该是预设与生成融为一体的课堂。预设与生成融为一体的课堂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想课堂。好的教学,永远都是教师的价值引领与学生自主建构相统一的过程。
        “一例到底”教学模式所具有的优势在教学领域已经逐步被发现,而且这一教学模式也正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实践中。然而如同“绝对完美性不是判断个社会的标准”一样,“一例到底”教学模式也不是绝对完美的。并不是每一个科目都适用于这种教学法,另外即使适用的学科也并非每一课都适用。所以,在运用这一教学方法时不要生搬硬套,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更加适宜的教学方法,这也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