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1期   作者:齐庆会 郭春蕾 党晓斌 曹雪 常乐
[导读] 新经济环境下,信息化、智能化、脑认识、大数据等新概念层出不穷,无人机测绘、三维激光扫描及激光雷达等技术在测绘行业的广泛应用,因此对测绘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齐庆会 郭春蕾 党晓斌 曹雪 常乐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 土木工程系 辽宁 沈阳 110167
        摘 要:新经济环境下,信息化、智能化、脑认识、大数据等新概念层出不穷,无人机测绘、三维激光扫描及激光雷达等技术在测绘行业的广泛应用,因此对测绘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结合自身办学特点,立足市场,重新定位专业地位,明确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人才培养目标,优化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理念,加强专业互补、学科交融,校企共建,构建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测绘工程
1 引言
        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年12月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该《意见》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给出了方向和思绪,因此需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综合改革的决策部署,深化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改革,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1-3]。
        中国经济的整体形式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实现了质的改变,这也使得测绘技术不断的创新革变,由以前的水准仪、经纬仪等传统仪器,变成了高效率、高精度的无人机和三维激光扫描等新型测绘仪器。这种测绘技术的大革新,改变了社会对测绘专业应用型人才需求的总量,随着全国性的土地调查和房地确权工作的开展,大部分测绘企业对这种人才渴望的也日益强烈,致使企业需要更多的测绘应用型的人才。
        传统的人才培养、大学教育被打破,地方高校和公司产业之间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教育模式被突显出来。在此大环境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与测绘产业界建立牢不可破的关联就显的尤为重要,高等测绘本科教育应朝着“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整体发展方向前进,进一步加大对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力度。
        传统意义的测绘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比较单一,它主要是高校单方面寻找与测绘相关企业的合作,以实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实践能力的目标,而企业为学生提供相应测绘专业的实践和实习等机会。相对于传统意义的测绘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强调的是校企双方互相合作,同时介入测绘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个流程,展现出“双主体”的育人教育模式,尤其强调“企业重要主体作用”的中心思想。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可推动教育和产业融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可实现校企双方资源的有效集成,将工程项目、技术方案、人才和成果等要素进行分享、探讨、组合,进而转变为全新的创新力,测绘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不再是简单地将双方的资源进行叠加[4]。
        因此,我校处于应用型转型重要阶段,“测绘工程”专业作为动手能力极强的专业,在新经济体系的背景下,以专业、创新和创业教育为关键,结合自身特点和新工科理念,在师资力量、课程安排、实践能力、创新培养等专业建设方向,认真探讨多专业、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改变人才培养结构模式,完善创新和创业的培养体系,革新实践教学与课程教育模式,以符合全新测绘体系对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标准。
2 构建以实际测绘工程为载体的课程体系
2.1 以实际测绘工程为载体,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在设计课程架构时,以具体的测绘工程实例为载体,将传统的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专业基础课调整为四项基本能力和一项拓展能力的培养,四项基本能力即测绘专项能力、外业测量能力、内业绘图能力、新技术应用能力,一项拓展能力是测绘专项拓展能力。根据能力目标要求将课程构建为基本素质模块、专业基础能力模块、专业服务能力模块、拓展与创新模块共四个模块结构,同时单列实习实训项目的课程体系。
        在完善对应课程体系时,为强化单项的能力培养,课程组教师精心、细致、严谨的设计了理论、实践和教学内容的衔接,实现工程项目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例如综合类型的实训,都是基于合作企业的实际生产项目来进行。例如通过工程测量研究所和勘测设计院的测绘项目来完成实训项目,通过参与广州南方测绘公司的国家第三次土地调查等一系列测图项目来完成测图实训项目。以具体的生产项目为课程载体,有效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素养,实现对应课程体系中多种能力的培养目标。
2.2 以岗位能力要求为目标,改革应用型课程教学内容
        应用型人才培养核心课程建设是学生岗位应用能力培养,是专业改革建设的重点。由组织领导人、骨干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测绘教研室课程建设小组,全力进行课程指导和建设工作,每门核心课程都有专门的课程组,设置专业课程内容,完善课程的知识体系建设。在课程标准制定的过程中,对传统学科型的教学结构进行改进,完成岗位任务要求的能力和素质确定课程目标,设置课程内容。在设置相关课程内容时,将测量技术人员岗位能力要求内容融入课程当中,按照企业实际测量人员岗位需求标准,进行教学内容的筛选,完成课程标准的构建。将GPS测量、数字化成图、工程和地形测量等职业能力标准融入《GPS测量》、《数字化成图》、《工程测量》和《地形测量》等相应课程中。在教学内容中增添新技术应用章节,展现出未来行业发展的需求和方向,通过新技术的使用让学生具有一定程度的专业素养,使其在就业市场上占有一定先天优势。
2.3 建成集人才培养、技术服务于一体的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基地
        校内新增工程测量技术服务中心、校企合作工作室、野外实训基地、软件实训室等基础建设,扩建工程测量校内实训基地,2018年10月,应学院邀请南方测绘公司与学院签订深度校企合作协议,正式成为学院校企合作委员会委员单位成员,校企互聘教师,同时公司无偿捐赠仪器设备支持学校测绘工程三个专业的学科建设。双方本着“校企合作、产学双赢”的原则,共同拟定合作方案,并制定了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和管理制度。2019年6月,南方测绘公司又投资300余万元为学校建设了虚拟仿真实验室,推进测绘专业的虚拟教学进程,使学校成为全国范围内为数不多拥有虚拟仿真测绘设备的院校,对学校的实践教学改革起到了重大作用。
        土木工程系已与南方测绘公司多次积极开展合作,依照深度校企合作协议方案,贯彻落实以学生见习、学生实习、项目合作等形式为主的一系列实践教学科研工作的实施,南方测绘公司向学生展示其最新产品,并进行技术培训,如轨道交通建设、检测技术、三维激光扫描仪、三维室内导航定位产品、无人机;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的摄影测量基础实习聘请南方测绘公司技术员外业现场教授无人机摄影测量知识,并邀请到校对学生和教师进行摄影测量软件培训;派遣相关专业教师和学生参与南方测绘公司的实际工程项目当中担当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真正意义的走出了课本,投入到实践中去,学生和老师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校企合作合作完成了共计完成50余个实践项目。设备利用率逐步增高,各项实训项目的开出率高达100%。其中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和广州南方测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广州南方大学生校外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被辽宁省教育厅评为2019年度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5-8]。


3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3.1 加入辽宁省测绘地理信息产业校企联盟,构建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辽宁省测绘地理信息产业联盟是东北地区的第一个地理信息协同创新联盟,通过学习、借鉴兄弟联盟的工作经验,发掘自身定位,发挥自身优势,协调辽宁省地理信息科教与产业资源结构,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探寻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方式和成果转化过程的新体系。辽宁省测绘地理信息产业联盟建设,首先需完善两个沟通机制,即为联盟与成员、联盟与政府之间的纵向沟通体系和联盟成员之间的横向联络体系;接着是三个平台的搭建,即为双向信息共享平台、校企共同培养人才平台和科技创业创新平台的搭建;最后是打通信息共享通道、人才流转通道、知识衔接通道和成果转化通道这四个链接形式。
        目前,辽宁省测绘地理信息产业联盟具有多家联盟单位,其中沈阳城市建设学院于2019年正式加入辽宁省测绘地理信息产业联盟,该校加入校企联盟后,可利用省内相关院校的人才与技术优势,整合多层次测绘产业资源,着重围绕测绘学科人才建设、基础测绘构造、丰富测绘公共产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测绘管理与文化建设方面的交流。这不仅标志着测绘行业校企双方进入一个崭新的合作阶段,我们也将以此为契机,秉承“合作、共赢、创新、发展”的基本原则,搭建校企融合协同培育人的平台[9-11]。
3.2 共建测绘行业教育基地推进测绘校企双向聘任机制
        我校与中冶沈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校企合作签约,共建校内外测绘工程实践教育基地,深度合作,并有共建、共管、共享的长效机制,需要针对测绘工程专业的实践性强的特点,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应用型人才过程中,加强与合作单位构建适合我校学生特点和专业特点的共同培养方案,更广范围的与我省及外省测绘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通过双向聘任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双师双能型”教师的比例,鼓励教师到企业一线去工作,同时也邀请企业专业人员来我校进行讲座以及毕业设计等相关工作,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开展产学研结合工作。
3.3构建民办高校测绘专业高质量“应用型、多样性”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及实践性非常强,而且专业方向分类多种多样,如测绘工程专业包括:工程测量、海洋测绘、地图制图、摄影测量、遥感测绘、卫星定位测量、GIS、大地测量、地籍及房地产测绘等方向。不同方向所用测量专业仪器差别很大,社会企业对测绘工程不同方向的人才需求也会根据不同层次的生源,有不同的定位要求,如何结合民办高校测绘专业的特点,构建适合我校学生的人才培养课程建设也迫在眉睫。
        (1)加重选修课程的建设
        测绘专业方向众多,传统的本科教学中,测绘专业学生需要在大学四年将所有测绘方向课程,笼统学习一遍。学生不能依照自己对专业的兴趣,选择性的专于某一方向认真学习。而目前我校选修课程大部分属于公共选修课,在测绘专业选修课建设方面不是很全面,因此需要加重对专业选修课程的建设。根据我校学生就业及考研的主要方向,而创建符合专业特点的选修课课程建设体系。
        (2)测绘学科竞赛与相关课程融合授课
        学科竞赛是指围绕大学生开展的科技活动,它是快速、有效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操作能力,激发学生潜能、创新力和创新精神的手段之一,对于全方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测绘类专业课程实践性很强,课程不仅包括课内实验,还有实践教学环节。课内实验是课程的基础内容,只有保证拥有牢靠的课内实验理论才能进行实践教学环节,而对于整个测绘学科来说,实践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基础测绘仪器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指导性的作用。通过学科竞赛和专业课程实践的相互协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勇于实践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们实践操作的能力,真正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训”的目的,也增强了学生之间团结合作的团队意识和勇于吃苦的优秀品质[12-15]。
4 结语
        随着无人机、三维激光、空间雷达和北斗卫星等应用测绘技术的不断更新,测绘专业市场的逐步扩大,新世纪更加迫切需要测绘技术稳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强的综合型、应用型人才。只有做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才能符合新测绘人才的基本要求。通过专业应用导向的探索,完善新测绘学科建设,于校内加强多层次学科融合、于校外与测绘专业相关企业搭建协同育人的体系。同时向学校引进校外企业的专家,实现由学校、企业和用人单位等多方面共同组成的测绘专业委员会,通过委员会全方位、全过程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建立更加符合专业需求的教育模式,可实现更加专业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功能,真正做到了协同育人,提高整体我院测绘学科的水平。
        本此研究关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测绘工程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与实际的民办高等院校特色相结合,以测绘行业的新技术的发展为立足点,突出展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重要性,以培养应用型学生为最终导向,积极探讨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法和模式,培养既能熟练掌握扎实理论又能拥有良好的技能素养,最终使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企业用人要求。本项目研究成果在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和培养、提高学生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和向测绘生产一线输送应用型人才等方面具有指导作用,对提高当地经济和构建更加专业的学校培养模式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张健.“融合发展”——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J].江苏教育,2018(52):79-80.
[2] 韩月娇,唐冲,郭鹏.基于新工科理念的测绘类专业应用虚拟仿真技术的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8(16):210.
[3]王坤,魏斌,陈立春.创新工程测量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08):133-135.
[4]贾海艳.工程测量专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才智,2018(08):74.
[5]王婷,齐庆会,岳川云.虚拟仿真技术在土木工程测量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学刊,2020(27):112-115.
[6]罗成翼,汤勇,孙倩.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政策文本分析与评价指标构建[J].城市学刊,2020,41(04):90-96.
[7] 马春艳,徐传阳,沈成虎,李框宇.基于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的测绘仪器模型设计开发[J].测绘通报,2013(08):71-73.
[8]赵聪慧. 新工科背景下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
[9] 徐涛,韩月娇,马洋洋,王亚军,李涛.新工科背景下虚拟仿真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OL].科技创新导报:1-2[2019-12-16].
[10] 耿冰茹.虚拟仿真技术在网络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探究——以测绘工程专业为例[J].智库时代,2019(29):271-272.
[11] 朱春晓,张玉娟,霍春玲.虚拟现实技术在测绘学相关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林区教学,2011(01):85-86.
[12]马保东,车德福,徐忠印,修春华,何群.以测绘技能竞赛为导向的测绘专业实习改革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52):89-91.
[13]孟凡华.以更大的力度推动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24):1.
[14]郭建如.产教融合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解读[J].江苏教育,2018(36):23-27.
[15]陈锋.为什么要深化产教融合发展?[J].吉林教育,2018(23):1.
基金项目:沈阳城市建设学院2018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 JG201819;2019 年度辽宁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项目。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