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古代诗歌鉴赏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1期   作者:杨娟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国现阶段对于高中生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对于古代诗歌的鉴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杨娟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甲秀高级中学  贵州  贵阳 550002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国现阶段对于高中生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对于古代诗歌的鉴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要进行背诵,还要对于它包含的优美韵味进行有效的吸收,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值得中华民族代代传承下去。
关键词:古代诗歌鉴赏;优化策略;审美素养
        前言:在高中语文的实际教学中,对于古代诗歌的鉴赏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板块。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文面的意思进行有效的教学之后,还要把学生带入到一个优美的意境当中,去品味华夏文化的美感所在。本文结合诗词鉴赏的教学工作进行探讨,力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高中古代诗歌鉴赏教学的现状
        在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对于新时期的教学不断地赋予新的意义。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生成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这样才会发挥语文学科的实际作用。但是具体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具有一定的弊端的。尤其是在进行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还是习惯于对于古诗词特有的古今异义字、通假字、一词多义字的讲解,对于诗词蕴含的意思知识进行简单的讲解,而不会上升到对于意境的领略当中,这就是一种关于美育教学的极大缺失。
        这种教学现状就会让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不够重视,并且对于晦涩难懂的古诗也会失去探究的意愿,于是这些原本意韵优美的古诗就变成了机械的知识点的罗列,也失去了学习古诗的实际意义。
2高中古代诗歌鉴赏教学的实施策略
2.1欲知千家诗,先懂诗家语。
        在高中语文课的教学过程当中,想要让学生拥有一系列的语文能力,就一定要加强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语文的基础字词、基本阅读能力、文字片段的理解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对于这些能力的培养要从点滴入手,只有做到循序渐进的培养才能够在日积月累中增进学生的语文能力[1]。
        首先就是要从基本的字词能力入手,但是这些教学绝对不是孤立的,而是要在实际的阅读当中对于学生的识字能力进行提升,这样也才会让字词的识别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避免了孤立片面的学习,这样才能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也才能实现文字基础的不断积累和有效运用。
        其次就是需要搞清诗歌的特殊句法,理清他的倒装结构,并对其语序进行调整,弄懂诗家语。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欲穷千里目”应是“目欲穷千里”的倒装。崔浩的《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是一个很典型的主谓倒装。闻一多曾说:“本来”诗的语言之异于散文,在其弹性,而弹性的获得,端在虚字的节省。”比如:杜甫《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句中谓语的省略。这些主要是在实际阅读与练习中不断地进行积累和总结。


2.2创设情境,提高审美素养
        对于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也是尤为重要的,审美能力指的是一个人对于美的事物的感受能力,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获得自身内心的完美的情感体验,一个具有审美素养的人总是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大量的积极的正能量,这也是一种健全人格的形成,所以审美素养的养成不仅仅对于诗歌鉴赏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学生的全人教育也有一种重要的促进作用[2]。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主要引导你学生对诗歌的凄婉却优美的意境进行深入的感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在那个音信传递极为不便的年代,想要了解爱人的归期并不容易,所以对于远在异地的爱人的思念总是缠绵悱恻;在巴蜀一带的连绵阴雨中,这种淡淡的忧伤更加的浓郁,这种凄凉却有优美的意境也是独具韵味的,作为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体会,也可以结合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创设情境,例如我们在外出时候对于亲人的想念;在学校假期的时候对于同学的想念,这些都会引起高中生有效地共情,促进对于这些情境的内心感知。
        学生的人生阅历还是极其有限的,对于复杂的情绪的感知能力不强,对于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自身经历不能做到深刻的理解,在对于相关情境的感受过程中还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教师可以结合问问题的形式来把控学生的情感走向,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增进感受、厘清困惑,在阅读实践的过程中增加高中生对于美的感受。
2.3抓住关键句,提升情感体验能力
        学生自身的体验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经过教师对于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会对于古代诗歌中的美感有了很多的感受,但是必须让学生具有自身的情感体验能力,才能在之后的学习中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作为教师来说,“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教会了学生具有自身的学习力,才能保证学生在实际学习之中不断进步[3]。
        比如在学习苏轼词作时,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阅读,之后对于其中体现出来的优美意境进行有效的赏析和内心感受的分享。学生可以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结合教师提供的有效问题进行对于意境的自我发掘。比如《水调歌头》中,其中的关键句“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抓住这样的关键句,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纠结与烦闷,也会对于诗人当时所处环境和实际的境遇多有感慨,这样不仅仅对于诗歌的学习有所见地,也会体会到大的时代背景对于时代中的人物的影响,同时也会对于自己所处的时代有所感悟,拥有一种无比的自豪感。
        学生的实际情感感受能力是需要进行持续的培养的,所以不仅仅是对于课文内容发掘,对于课外作品的泛读也要及时地开展。中国古代的优美作品数不胜数,在这些文化的传承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也需要进行积极的引导,在古诗词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感受到古典文化的熏陶。
总结:
        在高中语文的实际教学之中,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做到对于学生的积极引导,对于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要做到持续的培养,对于每一首诗歌作品都要循循善诱的带领学生扫清基本的字词障碍,之后对于是个所蕴含的优美意境进行有效的赏析,这才是对于传统文化价值的不断发掘,让古老的文明在学生的思想中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侯志强.关于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有效策略的思考[J].汉字文化,2019(22):90-91.
[2]田睿,丘天.从高考试题看高中诗歌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6,32(01):28-31.
[3]程浩浩.探寻美的真谛——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心得[J].教育教学论坛,2013(01):132-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