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俭红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南宁小学 广东 江门 529100
如今,在语文课堂致力于培养学生潜心诵读唐诗宋词,是一线教育者面临的共同问题。针对小城镇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部分适合小学生理解能力的唐诗宋词作为读本,用最小的投入培养学生成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少年君子。
早在2000年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简称新大纲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古诗词的教学目标是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低年级、中年级背诵古诗词是每学年30篇以上,而高年级则为20篇以上。2001年新试行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第一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二学段为50篇(段),第三学段为60篇(段),在其附录的“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就有75首。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肯定和提高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地位。入选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妇孺皆知、脍炙人口,都是古诗中的精品。
一、学生超爱玩的飞花令
诵读古诗词一直是课堂教学特色,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积累,如今,在日常的语文课堂里最喜欢采用学生超爱玩的飞花令让学生诵读古诗词,以其生动有趣的特点引导学生爱上古诗词。例如,在课堂上学生上台表演诵读《春夏秋冬》飞花令内容,具体展示学生是怎样玩飞花令的。
(一)表演的前奏是1、一女:暑往寒来春复秋。2、一男:春夏秋冬又轮回。3、一女:冬去春来总有时。4、一男:今天,向大家展示的诗词文化大餐就是《春夏秋冬》5、全班大声齐诵:四季轮回的飞花令。
(二)春的飞花令是:1、一女:冬去春来,春回大地。2、一男:有请四位同学一起玩“春”的飞花令。3、一男: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4、一女: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5、一男: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6、一女: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7、一男: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8、一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9、一男: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10、一女: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三)夏的飞花令是:1、一男:夏日炎炎、夏日可畏。2、一女:下面有请六位同学一起玩“夏”的飞花令。3、(三男一齐诵读):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4、(三女一齐诵读):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5、(三男一齐诵读):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6、(三女一齐诵读):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7、(三男一齐诵读):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9、(三女一齐诵读):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10、(三男一齐诵读):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12、(三女一齐诵读):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四)秋的飞花令是:1、一女:一叶知秋、秋高气爽,正适合我们一起玩“秋”的飞花令。2、全体男生: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3、全体女生: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4、全体男生: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5、全体女生: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6、全体男生: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7、全体女生: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8、全体男生: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9、全体女生: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五)冬的飞花令是:1、一男:冬温夏青,冬去春来。2、一女:四季轮回,让我们一起玩“冬”的飞花令。3、一男: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4、全班一齐: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5、一女: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6、一男:冬暖拾松枝,日烟坐蒙灭。7、全班一齐:冻飞幸不远,冬令反心惩。8、一女: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9、全班一齐:金华山北涪水西,仲冬风日始凄凄。10、一男: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11、全班一齐:屋覆经冬雪,庭昏未夕阴。
(六)《春夏秋冬》飞花令,结束语由一男和一女齐诵:今天,同学们以“飞花令”的形式吟诵古诗,诵读千古美文,传承华夏美文,同学们的“飞花令”表演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唐诗宋词里面的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经常吟诵古诗词可以塑造学生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在课堂上以飞花令等形式让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吟诵古诗词,既可以培养学生腹有诗书,又可以让学生才思敏捷,大大调动孩子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
二、学生超爱听的古诗故事
在引导学生诵读中古诗时,经常穿插讲一讲学生超爱听的古诗故事。如在教学《游子吟》时,给学生讲述故事:一个漆黑的夜晚,小村庄四周静悄悄的,所有人家的灯都熄灭了,只有大诗人孟郊家的灯还在亮着。原来,母亲正在为孟郊远行准备着。母亲给孟郊带了一些盘缠,又往葫芦里倒满了水给孟郊带上,还从柜里拿了几件衣服和书。在母亲叠衣服时,发现有几件衣服破了,于是,母亲就拿出针线,借着油灯的微光,一针一线,仔细地缝着,生怕没有缝好。忽然,母亲一不小心,把手扎出血了,母亲怕儿子看了伤心,就赶紧把出血的手指往衣服上擦了擦,又接着缝。看见妈妈缝着密密麻麻的针脚,忍不住地问:“妈妈,为什么把针脚缝的那么密呢?”妈妈笑了,擦了擦脸上的汗水说,那是为了让衣服耐穿一些啊!儿啊,妈妈不知道你何时才能回来,所以,应该把针脚缝得密一些啊……。转眼间,冬去春来。小草在春天温暖的阳光下悄悄地钻了出来。孟郊望望刚刚出土的小草,笑了,想到家中的老母亲。是啊,就像小草没办法回报春天的阳光一样,儿子要怎样才能报答得了母亲那深重的恩情呢?
引导学生联想父母,让同学们说出“妈妈、爸爸每天都为自己做了哪些事?为爸爸、妈妈做过哪些事?”指导学生一遍又一遍诵读《游子吟》,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在生活中的行为。“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不对的,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今后应该怎样做。”并利用“在家做小主人”社会调查、“将感恩进行到底”主题班队会等形式为学生创造良好氛围,深化养成教育。
通过这些活动,家长们欣喜地反映:“孩子最近懂事了!”欣慰地看到学生爱学习、守纪律、尊师长、敬同学了。可见诵读古诗词,不仅使学生积淀了传统文化,还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发愤读书、孝敬父母的印迹,对培养学生品德,养成美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学生在诵读古诗中感悟的情感
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由于作者不同、背景不同,所表达的情感也不同。就拿“送别”主题来说,诵读李白的《赠汪伦》,能让学生感受汪伦以歌声送友,李白借潭水抒友人对已感情之深;诵读李白的《送盂浩然之广陵》,能让学生感受李白以目光送友,以长江之水喻友人之间感情绵绵不绝;诵读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能让学生感受王维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通过潜心诵读这些送别诗,可以感悟到作者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再来诵读翁卷的《乡村四月》、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张志和的《渔歌子》,学生都能感受到风景优美的田园风光,感受诗人对大自然、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同样是诵读写景诗,学生感受到不同的是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不仅写出敬亭山秀丽的风光,其中“尽”、“孤独”、“只有”等词又体会出诗人无比孤寂的心情。从背景资料当中,我们知道李白才华横溢,青年时雄心壮志,无奈朝廷黑暗,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所以朗读时要读出压抑孤独的心境。
充分利用诵读古诗词的优势和学生对诵读课浓厚的兴趣,在诵读课中渗透思想教育,如在学习岳飞的《满江红》、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后,学生在品味诗词韵律美的同时,敬佩之情溢于言表,对作者博大的胸襟,咤吒风云的气概佩服不已,在诵读过程中,都慷慨激昂地说出自己喜欢它的理由,声情并茂地背诵抒发壮志的诗句、词句。在课堂上设计“打算做一个怎样的人?”的练习,在浓郁的古诗词诵读气息中,激起学生树立一个坚定的信念:要像岳飞、苏轼、文天祥一样,做一个追求真善美,追求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做一个有作为的人。诵读古诗词,让学生深受感染、熏陶,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唐诗宋词,语言精练,富有韵律,易于诵记,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文化的精华积淀,唐诗宋词更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诵读古诗词,在提高少年儿童资质品格、陶冶情操、学习传统文化、激发爱国热情方面都有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