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教育内容浅谈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1期   作者:陈建超
[导读]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重申《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的“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要求,并进一步阐明了劳动教育的内涵和特征
        陈建超
        钱湖人家小学  浙江 宁波
        [摘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重申《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的“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要求,并进一步阐明了劳动教育的内涵和特征,指出“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同时要重视节约资源教育、创新劳动教育、乡土特色劳动教育、传统劳动教育等方面的教育。
        [关键词]劳动教育 环保  创新  特色  传统
        劳动教育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鲜明的思想性,强调劳动者是国家的主人,一切劳动和劳动者都应该得到鼓励和尊重,反对一切不劳而获、崇尚暴富、贪图享乐的错误思想;二是突出的社会性,要求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认识社会,强化责任担当意识,体会社会主义社会平等、和谐的新型劳动关系;三是显著的实践性,以动手实践为主要方式,引导学生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学会建设世界,塑造自己,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目的。”
一、劳动教育现状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劳动教育在学校普遍存在不够重视或者不知从何入手的情况。1、劳动教育不被重视。由于升学的压力,和社会、家长的期望,学校都将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放在首位,而劳动教育往往放在次要的位置或者只是走走过场。虽然许多学校有快乐农场等劳动基地,但受时间影响,真正落在实处的不多。2、有些学校也非常重视劳动教育,但除了让学生做值日外,也没有很好的劳动教育内容与手段。3、受社会风气影响,许多人认为脑力劳动比体力劳动高一等,看不起体力劳动者,不愿从事体力劳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大中小学的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也提供了内容、方法。在核心素养下,劳动教育可以更好的培养小学生综合能力。二、进行劳动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进行热爱劳动的思想教育。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从小培养学生树立工匠精神。脑力劳动者能为社会创造财富,体力劳动者也能为社会创造财富,白领工人、蓝领工人只是分工不同,只要付出努力,都能取得成功,都能创造出非凡的成就。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基本内容,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教师要积极探索小学实践型、主题型、参与型等劳动教育模式,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让劳动成为新时尚。
(二)让学生按大纲要求参加体力劳动,在劳动教育时对学生进行节约资源教育、创新教育、家乡特色劳动教育、传统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既要重视绿色环保,也要与家乡特色、传统文化结合起来。
        1、注重环保的劳动教育。比如《蒜的第二春》。从提出疑问,讨论种植步骤,实践操作几个环节入手,到最后顺利地完成了大蒜的种植。

环环相扣的教学实践步骤,不断引导学生感受探究的过程,了解工具的使用,知道大蒜的根是可以继续利用的,以及通过亲自种植完成了蒜的生命延续,很好地体现了劳动教育精神。体现了环保绿色、废物再利用的理念。也是一堂种植课。还可以比如塑料瓶、塑料袋的再利用,麦秆的再利用都属于此类课。
        2、有创新的劳动教育。如《以竹代塑,“自制吸管”正当时》的活动课。从一段视频展开,基于生活,从学生熟知的塑料吸管入手开展教学。让学生按照制作流程不断地切割、打磨、清理,最终制作出竹制吸管。又是吸管,还可以当筷子。体现了环保、限塑的理念,环保绿色,是一种创新的劳动,也是一堂手工课。再比如木根、竹根、石头的重新刻画,让它们产生更多的附加值也是一种创新劳动。这样的劳动可以跟美术相结合。还有比如树木、竹子的制作家具也是一种创作。
        3、具有家乡特色的劳动教育 如 《学习组装手电筒》在课上,直接出示一堆手电筒原材料,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以此导入,直截了当同时也让人感觉眼前一亮。在活动部分通过微课讲解手电筒的组装,让学生体会到了从劳动实践中获得的快乐,并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多媒体运用非常巧妙。结合家乡特色产业,为家乡提早培养了一批合格劳动者,同时也是手工劳动。比如靠近海边、湖边的有《鱼鲞的制作》、《虾干的制作》、《给螺蛳剪尾巴》等。住在山上可以搞《种植黑木耳》、《采茶》等。也可以与家乡特色产业相结合,如义乌的小商品、永康的小五金,温州的纽扣等。
        4、传统节日特色的劳动教育 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选择春节、元宵、清明、中秋等传统民俗节日大力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传承民族精神,对于推动和谐校园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把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与生产劳动教育相结合,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如《制作清明果》,让学生从“制作清明果,你要做什么准备”出发,引导学生知道制作清明果的材料、工具、制作步骤,发散了学生的思维。然后通过播放微课、让学生写制作注意事项。让学生明白制作中要注意些什么。最后学生通过亲手制作清明果,体会到了劳动后的喜悦,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锻炼了劳动技能。像这类劳动还有制作粽子、制作汤团、制作香袋等等。同时也是手工劳动课。
        5、进行种植类劳动教育。现在许多学校都有劳动基地。都会聘请老师傅带领学生进行种植劳动。比如传统农业种植蔬菜、小西红柿、种植蚕豆、种植萝卜、种植蘑菇等,种植水果:如种植葡萄、蓝莓等、种植粮食:如种植小麦、水稻等。也可新方式新品种种植如无土栽培、种植铁皮枫斗等。让学生在种植过程中,学习种植本领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三、结束语
        学校中的劳动教育虽然不是新事物,但新时期,对劳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被赋予了新的任务。需要我们从事劳动教育的老师边教育边创新。把学校的劳动教育既达到总体要求,又搞出自己学校的特色。综上所述,劳动教育要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同时要重视节约资源教育、创新劳动教育、特色劳动教育、传统劳动教育。
参考文献:
[1]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教育部   2020.7
[2]核心素养培育下的小学生劳动教育之我见   汪慧琴  2020
[3]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劳动教育研究 [D].李雅洁.湖南师范大学.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