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敏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第一小学
摘要:小学生正处于思想意识形成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校园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对学生的思想健康影响较大。当前小学校园中产生的暴力犯罪问题对小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同时对于社会安全发展也造成不良的影响。基于此,文章对小学校园暴力犯罪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能对这一问题进行预防。
关键词:小学;校园欺凌;预防;教育
小学生对于社会没有系统性的认知,其对社会的探索工作主要是在对周围人的模仿中进行的。为了让小学生形成较为正确的思想意识,建立完善的人格,家长与教师就需要共同作用,以积极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促使学生形成明辨是非的优良品质。小学生品德意识的提升对于降低小学校园暴力犯罪问题有积极的作用,能为小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一、小学校园欺凌产生原因
(一)小学生自身因素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对于学生的需求逐渐提升。学校为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会通过各种方式对小学生进行培养。在这一教学需求的影响下,小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就随之增加。小学生的心智发展能力仍不健全,当其面对较大压力的时候,就会产生较大的心理波动[1]。如果小学生的这一心理波动没有被家长以及教师重视,可能就会引发不良的问题产生。
小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在这一思想意识的驱使下,他们就有可能会产生不成熟的行为。当前社会信息化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小学生接触信息的渠道较多,却没有对网络上的信息是否正确的区分能力,可能就会导致其对生活中产生的问题判断失误,最终造成悲剧。小学生当遇到危险的时候,不能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自我防卫,也可能会产生防卫过当等问题,最终导致校园欺凌的发生。
(二)学校因素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因此,学校的管理能力以及管理方式等对于校园欺凌具有影响作用。但是当前学校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问题,将提升学生的升学率,促使学生学习成绩提升当成是本质的需求。部分教师在这一因素的影响之下,可能会产生忽视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念引导的现象,这样就不利于学生产生正确的思想意识,或导致学生之间产生矛盾,不能得到有效解决。部分学校为快速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会将其分成不同等级的班级,这样也可能会对学生的自尊心造成伤害。部分学生会在这一教学方式下产生厌学的心理,从而引发欺凌行为的产生。
(三)社会因素
在社会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我国社会发展也越来越开放,尤其是在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下,学生能通过各种媒体以及信息化技术进行信息的获取。但是,在信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质量不能得到保证。部分网站以及期刊中可能会存在暴力行为。如果在进行信息获取的时候,教师或者家长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为学生选择适合其发展的信息,可能就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据调查表明,当前校园暴力犯罪行为中的40%都是学生在媒体上通过犯罪新闻获得的。由此可见,社会媒体中蕴含暴力犯罪问题的宣传对学生的欺凌行为产生的影响是较大的。
二、小学校园暴力犯罪预防方式
(一)提升小学生的思想素质
小学生的思想素质提升能有效地减少校园暴力犯罪问题产生的概率[2]。为此,院校能通过对小学生安排《心理健康教育》《道德与法治》《小学生安全教育》等专业课程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促使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学的时候,能为学生讲授产生校园欺凌的原因,以及欺凌对学生以及社会产生的危害等。
教师还能利用各种法律条文,如《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处罚法》等,促使学生在提升思想意识的基础上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教师还能积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学生在教师的有效辅导之下,能找到正确发泄压力的方式,学生通过对教师进行心理倾诉等方式,及时矫正其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当学生遇到诸如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正确的判断,并通过引导的方式促使学生采取正确方式解决问题。学校的这一教学方式有利于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美化校园育人环境
校园环境是学生参与到学习生活中的重要场所,能对学生思想意识的形成产生较大的影响作用。学校通过组织各种文化活动美化学生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学生在各种文化活动中能积极参与到创作之中,不仅展示学生的文化风采,还能对学生进行心灵上的净化[3]。例如:学校举办读书会、绘画活动等,并在活动中设置各种奖励,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这些活动之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防止恶俗文化对学生造成的冲击。
除此之外,学校还能与家长共同作用,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能对媒体中的各种文化进行准确的判断,并自觉抵制不良的文化因素。学生在这一基础上,能形成较强的自制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同时,教师还能为学生传播正能量的舆论,促使学生能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
(三)净化社会网络环境
除了学校内部之外,校园周边的环境对学生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得学生的思想观念受到影响。例如:校园周围的网吧,其中鱼龙混杂,个别网吧为了获取到更多的经济利益,使用各种方式引诱小学生进入到网吧中进行消费。小学生在网吧中不仅会通过计算机获取到有不良影响的信息,网吧中的不良青年也可能会对学生造成身体与心灵上的伤害,制约小学生的发展。基于此,我国公安机关以及相关机构需要加大对于网吧的整治力度,杜绝未成年人进入网吧,需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对网吧进行排查,一旦发现不良问题产生,就需要对其进行整治。
同时,家庭也需要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关注学生的信息获取途径。在家中的计算机上安装不良信息过滤软件,严格管理学生接触不良网络信息的渠道,防止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到不良的信息,净化网络安全环境。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绿色网络安全知识竞赛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了解绿色网络知识之中,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进行正确的引导,促使学生能发现网络的积极作用,减少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影响。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还能对学生进行计算机教育,让学生提升其自身计算机水平,实现对计算机的合理化应用。这样的方式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而且能达到减少校园暴力犯罪问题的作用。
结论:
综上所述,与小学生有关的各项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都需要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其经营行为,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家长与学校应该积极合作,共同实现对小学生的良好教育,对其思想意识进行正确的引导,促使小学生健康发展,减少校园欺凌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张昱乐, 辛艳芳, 孙恬怡. 关于青少年违法犯罪及校园暴力预防模式的调查与分析[J]. 法制与社会, 2019, 000(014):149-150.
[2]官悦, 许砚梅. 基于CPTED理论的中小学入口空间与校园暴力袭击犯罪行为关系研究[J]. 中外建筑, 2019,220(08):62-67.
[3]姜学文, 纪颖, 何欢,等. 2016年贵州和安徽省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校园暴力发生现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9, 53(8):824-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