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后勤服务中心
摘要: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艺术教育尚面临一系列问题,如重专业教育轻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教育相剥离;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艺术教育的合力有待加强,模式缺乏创新;网络给部分大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等等。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艺术教育,必须兼顾价值引领与艺术审美引导,形成教育合力,厚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文化底蕴,打造特色教育基地与新型教育模式。
关键词:艺术教育;思想教育;措施;重要性
1文学艺术思政建设的背景
1.1高校民族音乐教学可以加强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一个民族的音乐文化是历史的产物,高等教育机构的音乐教学必须具有民族特性。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的有机结合,不仅改变了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同时也使音乐教学更加活跃和丰富,有助于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同时提高学生对自己民族音乐的学习积极性和树立民族自信心。高校音乐教学要以发展民族音乐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尽最大努力挖掘本地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制定相关民族音乐课程,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传承民族音乐文化。
1.2高校音乐教学滋养民族音乐文化建设,吸收有益文化成果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必须继承下去,不能完全接受西方中心论的传统音乐教育模式,要积极探索有助于民族文化发展的教学方式。不可否认,我们必须要从世界上最好的音乐文化中去学习精华,洋为中用,不断发展和壮大我们本民族的音乐文化。由于对外开放的浪潮使得国外很多的音乐种类涌入中国境内,年轻人有了更多的选择,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参与到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中来。这就要求我们的高等音乐教育不仅要致力于在学校里教授民族音乐文化内容,而且还要致力于传播和理解民族音乐文化的历史。
1.3增强学生的内涵,净化学生的心灵
当前,学生素质是社会的核心,尤其是艺术类学生更应注重提高素养。将民族音乐文化融入教育教学过程,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有效体现,是民族文化的真实写照。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积极性。学习民族音乐文化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情感和丰富他们的灵魂。民族音乐文化蕴涵着丰富的真理和人生哲理,对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2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2.1教学理念失衡
由于我国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很多学校和家长对于音乐教学不够重视,导致很多高校的音乐教学活动无法得到有效的开展和落实。由于音乐学科在众多学科中的弱势地位,有的学校甚至会出现课时较少的情况,并且在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上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教师在授课时也不会主动使用多媒体进行授课,从而导致音乐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
2.2教学方式陈旧
由于大学阶段的学生思想非常独立,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会出现不愿意学习的情况。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而是继续采用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这样不仅无法将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集中到音乐课堂上,同时还会使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消极态度,从而对音乐教学活动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2.3教学形式单一
虽然个别学校可以保证音乐课堂有足够的授课时间,但是在教学形式上仍存在教学内容不够丰富的情况。在实际的教学中,多数教师仍继续使用传统的以歌曲教奏为主的教学方式,没能借助各种辅助设备和活动组织教学,这不仅会影响到教学质量,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2.4师资力量欠缺
现阶段,多数学校都存在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情况,尤其是音乐师资力量更是严重不足,在个别的学校甚至还会出现主课教师兼任音乐教师的情况,不仅无法提高音乐教学质量,还会严重阻碍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提高。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艺术教育路径
3.1利用网络元素,多渠道开展教学
民族音乐相较于流行音乐,其内涵隐藏在“枯燥”的外表之下。因此高校教师应当努力尝试富有趣味的教学形式,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可以初步将学生吸引到学习民族音乐的轨道中来,并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民族音乐的信心。高校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够逐步感受到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之后教师就可以顺利开展纵深教学。例如,多媒体便是高校教师可以选取进行民族音乐教学的有效手段。多媒体的视频播放形式及其与音响效果的配合可以为学生营造民族音乐表演气氛,立体的音响效果可以最大限度还原舞台表演的真实状况,促使学生沉浸在如《好一朵茉莉花》等民族音乐所营造的音乐氛围之中。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丰富资源为学生提供便捷式民族音乐教学体验,通过不断为学生展示有关民族音乐的影像与音乐作品有助于强化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记忆。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珍贵的民族音乐影像资料,给予学生足够空间和时间就民族音乐展开讨论,学生在学习民族音乐及与同学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增强对民族音乐的认知,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提升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程度。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引导学生在体会两种民族音乐文化不同之处的同时加强对自身民族音乐文化的认同感。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之前,可以为学生展示课程目标与教学重难点,这可以激发学生对于重难点知识的学习自觉性,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民族音乐文化。
3.2创新教学手段,多层面打破陈规
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文化相关课程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的现象,学校的教学方法往往徘徊在讲授和赏析层面,导致实践性课程偏少。民族音乐的传承重在运用与实践,因此教师在教学手段上理应打破常规。例如,教师应当开展创造性教学,促使音乐与文化进行有机结合。首先,教师应该选择优秀且符合学生审美需求的民族音乐作品,在讲授知识的同时鼓励学生尝试演奏且在演奏的同时感受声音和振动的手感,以此强化学生对于民族乐器以及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教师在校园课程之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喜好进行分组,成立小型民乐团或学习小组,鼓励学生选择各自喜欢的曲目进行演奏。如果学生能力不足,教师也可以选择西方音乐或者自己创作的和声复调作品进行基础练习,在学生具备一定的演奏能力和基础之后,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创作并彩排演出一些小型的民族音乐剧,通过改编一些熟悉的课本剧等形式,用手中的民族音乐不拘泥于曲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创作具有个人魅力的音乐作品。高校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应该在旧有民族音乐文化基础上推陈出新,将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手段革故鼎新,将班级授课制与导生制的教学方法融为一体,大量利用情景法展开教学,给予学生更多的参与感和情景体验,让学生爱上民族音乐,由此更加顺利地推进文化传承。
3.3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传统音乐教学的方式是相对保守的,要想改变音乐教学的现状,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和发展,高等教育机构的音乐教师就必须优化和完善音乐教学理念,并在教学方法中进行创新。例如,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学习民族音乐文化,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和各种网络材料组织开展民族音乐教学,如播放纪录片,可以使学生在欣赏民族音乐的同时了解当地文化,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民族音乐。此外,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与学生个人兴趣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学生对民族音乐感兴趣,他们才会独立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老师可以组织民族音乐游戏,增加学生的参与感,提高他们对民族音乐内容的记忆和理解。
3.4增强音乐教师队伍的核心素养
关于民族音乐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高等教育机构应扩大教师之间交流经验的渠道,改进音乐教师的培训机制,建立一支更专业的优质教育队伍。一方面应积极提倡教师掌握民族音乐的演唱或演奏技能,送教师去民族音乐教学活动开展较好的高校学习和进修;另一方面应根据国家音乐教育的特点制定民族音乐教学方案,应充分考虑民族性和国际性特点,落实现代音乐教育发展的理念,提升教师对方案的理解力和执行力;最后是营造民族音乐教学学术氛围,定期邀请民族音乐领域专家进行相关讲座和举办研讨会,扩大广大教师学术视野,优化民族音乐教学方法,传播民族音乐文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学艺术作为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其育人作用还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课程思政与文学艺术教育融合实践的路径呈多元化。课堂教学方面,要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有机融入教学,突出学生主体,重视社会实践,推行双线并进的学习模式;教学管理方面,保障教学条件,监管教学过程,健全评价体系;师资水平方面,任课教师要具备较强的思政意识、深广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教学能力。学校应该要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坚持持续改进,确保循环提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玉晨.“立德树人”下高校人文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J].教育教学论坛,2019(30).
[2]崔建.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