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孩子都是可以雕琢的璞玉——尊重,理解改变“问题生”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1期   作者:余洪
[导读] 在新课改的今天,教学理念和教育方式已经悄然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老师的管理理念也随着发生着改变,对于“问题生”的管理是每位班级辅导员教育教学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
        余洪
        四川省成都市蒙彼利埃小学  610000
        【摘要】在新课改的今天,教学理念和教育方式已经悄然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老师的管理理念也随着发生着改变,对于“问题生”的管理是每位班级辅导员教育教学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这类学生,往往会让人非常头疼,却又不能简单粗暴的对待,而是应该抓住他们身心特点,因势利导,灵活采取多样的教育措施,才能扭转“问题生”的状态。
【关键词】 问题学生     管理      改变
        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今天,班级辅导员的工作难度最大的莫过于接手和处理“问题学生”。要教育好他们,必须先弄清楚“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极为复杂,与自身的素质和心理状态有关,也与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制约有关,如家庭状况、社交圈、学习成绩、等等,都有可能成为问题行为的诱发因素。辅导员要甄别这些问题的性质,并且能判断事情发展的程度,能分辨出哪些是暂时的、偶然的,哪些是经过教育能及时矫正的行为;哪些是经常出现的、稳定的、扰乱性较大的、对学习影响较为严重的,需要进行长期教育才能矫正的行为。只有对这些情况有了充分的认识后,才有可能成功的转化问题学生。
一、发现问题,对症下药
        由于常年在高端教学,所以经常会碰到一些特殊的学生。之前,我接手过一个高段班级。在接手前,校领导就详细的告知了这个班的特殊情况,纪律差,学习差,尤其是有一个出了名的问题学生张某难管难教。尽管有一些心理准备,但与这个班接触的过程中,这些特殊情况还是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张某根本没有自我约束的意思,上课纪律松散,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上课故意迟到,不写作业乃是家常便饭,至于课堂上讲话,开小差,看课外书更是肆无忌惮,有时候上课拽女同学的头发,下课无缘无故骂人,甚至随意拿别人的东西,很多同学不愿意与他为邻,所以没有办法只好让他单独坐一个位置。这个同学除了爱好踢足球外,真可谓“一无是处”。老师对他没有更多的要求,只要不严重影响课堂纪律,基本上不会管他。这样一个被所有科任老师认为“不可雕琢”的学生,成了班上的一个“毒瘤”。几乎所有的学生看着他,都会绕着走。
        于是开始着手解决这个“主要问题”。刚开始的时候,我并没有立即采取“行动”对付他,而是任由他表现自己所有的习惯,不过同时也在私下联系了他的父母,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通过与家长的交谈,我了解到他父母长期在外地做生意,对他疏于管教,基本上一个月见不了几次面。学习上也不曾管过他。不过家境优越,基本上是要什么给什么。他从小也只能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要天上的月亮不敢摘星星给他,在这样的环境下,任由其发展,基本上没有对他的行为习惯进行过管束。等到孩子渐渐大了,发现问题的时候,孩子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们管教能力的范围。所以才有了今天这个无法无天的样子。
        某天下午,我去班级例行巡查。当我走进我班教室所在的楼层里,很清楚的听见有人在大喊大叫,还有东西砸落的声音,还有同学们熙熙攘攘的笑声。当我悄悄走进教室旁,只见张某正激情高昂地“高谈阔论”,并时不时的用手脚比划着,随手扔出了他的作业本,引的周围同学哄堂大笑,像一个小丑一样表现着他拙劣的演技,俨然教室成了他一个人戏耍的地方。当时,我的心底窜出了一股无名大火,恨不得立马冲上去,代他父母抽他两个耳光。但我明白此时必须克制自己的情绪,只能是批评教育,“春风化雨”感化他。
        我走进教室,他的行为还是立马有所收敛。我在班上,并没有责骂他,而是说有事情找他出去一下。这样做已经是给了他极大面子,所以张某很配合,乖乖的跟着我走出了教室。我一边走,一边琢磨着,像这样的“问题学生”单纯的批评教育根本解决不了问题。这是我想起了《学记》里的“亲其师,而信其道”。是的,要想要他心悦诚服的接受你的教育,并全心全意的改正,就得在他心中树立威信,让他特别的信服你,认可你。
二、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通过约谈家长,我了解到,他对足球有一种特别的情愫。

想到这里,我决定从他的兴趣爱好入手。
        一路来到办公室,我努力强忍心中怒气,尽力用平和的语气招呼他坐下,并亲手递给他一张纸,问他,平时都喜欢做些什么,有什么特长之类的。他看着我没有提刚才的事情,而是问特长,顿时防备松懈了下来。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才说平时喜欢踢足球,也算不上什么特长。我跟他讲,现在我们学校要组建一只校足球队,代表学校去参加区级比赛。顿时,我看到他,眼睛发光了,一下子就来劲了。我话语一落,他立马接过我的话,滔滔不绝的讲开了。在他的话语中,我发现他对足球真的很有研究。于是我根据他说的情况,指出了他的不足,并且告诉他,某某老师可以让他的球技提高几个层次,还说希望他能代表班集体进入校队,为学校争取荣誉。“真的,太好了。余老师,我一定努力。”看到他闪烁狡黠而又充满自信的目光,我知道通过这次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我在其心中初步树立起了威信。
        同时,我也决定乘胜追击,开始暗中安插眼线关注他的一举一动。我发现自从我在他心理播下了要进校队的种子,他开始变得不那么讨人厌,除了学习上不“感冒”,自律了很多,也不怎么和老师抬杠了,和同学的纠纷也少了,平时有空就和几个爱好踢球的同学讨论足球,一门心思的专研球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可以慢慢努力,而习惯行为上的改变归根结底是思想和心理的转变。
        第二周,学校体育老师组织了几个学生踢球,我把他叫上了。休息时,我有意问他,踢球有什么特别的感受。他轻轻松松的答道很开心。我说那么累,出了这么多汗还开心啊,他告诉我说:“我很喜欢足球。”于是我顺势鼓励他:“其实你的球踢得还不错,我告诉你学习也就这么回事。只要你想,并有一定的热情,就会很容易赶上来。什么时候有空,像研究踢球一样研究一下学习,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不信你回去试试,任何问题随时来找我,或找其他老师。”他听了尴尬地点点头,诚恳的说:“余老师,谢谢你的鼓励和教育,你放心我不会再给班集体添麻烦了。学习的事情,我尽力,也许效果不如你期待的那样,希但是望你不要看不起我。”我忙说:“你也不用着急,只要你能意识到哪些事情,于人于己不能做就行,每天学一点点,我期待你可以。”后来,也有多次朋友式的交谈。经过努力,他如愿的进入校队,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球技进步很快。学习上态度也端正了不少,不能说立马就取得了多大的进步,至少慢慢的没有在课堂上捣乱,作业也尽力完成。在毕业的时候,以艺术特长生进入了一所不错的中学。
        通过这件事情,我觉得小学阶段的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可以雕琢的璞玉,他们心中有着对美好的向往,只是看怎么样去引导。我想所谓的“循循善诱”就是这样的吧。
三、尊重鼓励,雕琢璞玉
        对这类学生,不能说很快有效果,但是我们不能放弃。首先要坚持全面的去看待问题,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来分析问题学生,相信“问题学生”有坏的一面,同样也有好的一面。也许那一点点的好很微小,不容易被发现,也许会花很多时间,但却是能改变他一个突破口。其次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随着教育理念的改变,很多问题是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问题学生”也是如此。而这些“问题学生”并非永远都是差生,也可能在其他方面有所建树。我们教师应该随着时代的改变转变教育观念,“俯首甘为孺子牛”,坚信“你的皮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笑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让他们也能树立信心,也能抬起头来走路。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许多“问题学生”产生问题行为,是因为缺乏自信,缺少家人的关爱,身上的缺点太多,掩盖了他身上的光芒,所以在别人的批评与冷眼冷语中,逐渐自我放弃,破罐子破摔,随之自我放弃。如果对于他们的指导教育,仅仅只是从正面去责备他的错误,可能很难有成效,此时,需要我们转变观点,更加多面的去了解他们,才能对症下药,帮他们走回人生的正路。新时代下,新课改下,需要我们适应时代的发展,学生的发展,随时随地的去捕捉他们身上那些闪光的东西,也许很微弱,但是也是他们像好的方面转变的转折点。
        作为一名长期在一线工作的班主任老师,不可避免的会面对“问题学生”,对于他们的转化是一项长期,艰巨,同时也是富有有挑战性的工作。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把一颗真诚的心扎根在他们的心灵深处,一定能把每块“璞玉”雕琢成“美玉”。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