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凤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第一小学
摘要:小学校园欺凌事件在目前世界的各个国家普遍存在。因为校园欺凌的主人公都是小学生,他们还没有成年,还没有到18岁,在法律上还处于一种被保护的状态。因此,面对小学生校园欺凌事件,最好的对策就是以“预防”为主。为了减少小学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可以利用主题班会预防校园欺凌,打造健康、阳光的校园生活,让小学生们在和平、健康的环境下生长。因此,本文就来对利用主题班会预防中小学校园欺凌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主题班会;预防;中小学;校园欺凌;对策分析
前言
为杜绝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给小学生们一个良好、和谐的校园生活环境,各个学校可以利用主题班会有效地预防校园欺凌事件。通过开展“预防小学校园欺凌事件”主题班会,班主任老师为学生们讲述校园欺凌事件给受害者带来的伤害以及更严重的后果,关于校园欺凌、校园暴力的基本常识知识,分析哪些行为属于校园欺凌等等,教导小学生之间要学会包容、学会沟通,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丽的校园环境。
一、校园欺凌的概念
校园欺凌指的是发生在校园内外,以学生们为主体参与的一种群体攻击性行为,校园欺凌分为直接欺凌、间接欺凌。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不是一回事,校园暴力的范围很宽泛,并且包括校园欺凌。但是校园欺凌是目前最为常见的校园暴力。
现阶段,我们国家和全世界的校园欺凌问题十分恶劣,为了保护小学生们的身心健康,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也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以及如何应对校园欺凌的管理条例[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全面性教育”理念中,重点概括了“认识和应对校园欺凌”的相关内容。
二、小学校园欺凌事件的特征分析
在小学校园里,遭受校园欺凌的学生往往比较固定,在这些学生身上,都有一个比较固定的特征,那就是这些学生们普遍性格内向、胆小、怯弱,比较怕事,缺少和父母的有效交流、沟通。在学校之中,由于自身性格的原因,接触的朋友也只有三三两两,自身不爱说话,导致语言表达能力较为薄弱。
通常情况之下,校园欺凌事件的对象往往是单亲家庭、贫苦家庭、离异家庭、留守儿童或者身体有先天性缺陷的儿童,因为原生家庭带来学生们造成多多少少的影响,所以,导致这一群人被校园欺凌的比重较高。
除此之外,还有一类学生也是校园欺凌的主体参与者,这类学生在校园内比较喜欢惹是生非,会比较喜欢欺负其他同学,那么被欺负的学生也不甘愿被欺负,通过个人关系召集一大帮学生或者社会上辍学的无业游民,通过群众打架的形式,经常对同学进行恐吓、威胁、勒索[2]。
中小学校园欺凌还具备另一个基本特征——那就是被欺凌人员大多数情况只有一个人,而欺凌人员却是多个人。这些人在潜移默化之中就会形成一个小组织、小团体,在思想上暴力情绪比较严重,缺少一定的同理心,以欺负同学为乐趣,以看同学出丑为光荣。在小团体之中,往往会有一个领头羊,也就是他们的“老大”,在接受其他同学盲目追随的情况之下,内心产生一种变态的扭曲感。
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每隔三五天、一个星期、一个月、半学期、一学期、一年等等就会发生一次。而发生的地点,也都是比较隐蔽的地方,比如:厕所、操场、废弃场地、或者随便一个校园的角角落落,大多数都是选择没什么人的地方,这也是校园欺凌没有引发老师、学校、家长、社会足够重视的直接原因。因为这些地方比较偏僻,不会有学校的老师看到,但凡有人看到了,可能也会被当作是同学之间的恶作剧。
最后,小学校园欺凌还有另外一种表现形式——语言暴力,欺凌者和被欺凌者之间没有身体接触,大多使用语言暴力威胁、恐吓吓唬其他同学,给被欺凌人员带来心灵上的创伤,虽然没有对身体上造成一定的伤害,但是给心理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3]。
在心理上留下的创伤其实比身体上的创伤伤害更大,身体的伤害,随着时间的推移,伤口是会慢慢愈合的;但是心灵上的创伤,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阴影面积只会越来越大,严重的情况下会直接发生自杀等行为。
三、利用主题班会预防中小学校园欺凌
(一)班会主题
在校园欺凌不断发生的背景之下,给小学生的生活、学习带来不可磨灭的影响,为了防止校园欺凌事件再次发生,故此开展本次班会。根据《小学生守则》中的“明礼守法讲美德”守则,促使更多的小学生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加强对小学生自身的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本次活动主题为:“预防校园欺凌、建立和谐校园”。
(二)班会目的
开展本次班会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小学生认识到什么是校园欺凌,如果在身边发生类似校园欺凌事件,一定要向老师、家长说明,给予第一时间的帮助,同时促使更多的小学生们了解到校园欺凌的危害,懂得如何预防和抵制校园欺凌,敢于和校园欺凌做出合理有力的抗争,并且能够正面处理校园生活中各种矛盾,降低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次数,还给小学生一个和谐、健康、美丽的校园生活环境。
(三)班会准备
1.教师准备
班主任老师要给每一个学生发放《小学生守则》,并且在网上找一些关于“校园欺凌事件”的电影等相关视频,供小学生观看。
2.学生准备
小学生在接受《小学生守则》之后,认真的朗读其中的内容,每一篇、每一条的内容都要仔细观看,并且熟记于心。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校园欺凌的具体表现,以及在面对校园欺凌事件的时候应该如何进行处理。
(四)班会过程
首先,认识什么是校园欺凌,明确校园欺凌的概念、定义。
其次,带领小学生观看关于校园欺凌的相关视频,比如:《少年的你》、《悲伤逆流成河》中的电影片段,小学生们能够第一时间感受到校园欺凌的恶劣性质,从而开始讨论校园欺凌的危害以及如何应对处理。
再者,总结避免校园欺凌的做法。从被欺凌者的角度考虑,要懂得自救,及时和老师沟通;站在欺凌者的角度,凡事要想想后果,做事留余地,不要冲动办事,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本质。正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除此之外,小学生们也要善于保护自己,避免校园欺凌伤害的前提就是随时都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在面对校园欺凌的时候,第一时间要找老师、家长寻求保护,必要的时候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开展“小学校校园欺凌”主题班会,能够让更多的小学生们知道校园欺凌的危害,并且小学生们还应该知道如何应对、处理。在面对校园欺凌事件的时候,同学们应该要敢于对恶势力说“No”!在看到其他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在保证自己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伸出援手给予帮助,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校园欺凌也不仅仅是学生的责任,学校老师同样有一定的责任,悉心教导同学们,才能创造平安的校园。
参考文献
[1]廖夏俊. 向校园欺凌说"不"——八年级心理核心素养主题班会设计[J]. 江苏教育, 2020(16):64-66.
[2]孙祎. 试从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来谈学生的心理教育策略[J]. 读与写(教师), 2019, 000(008):1-2.
[3]范天裕, 牛昱茜. 中小学校园欺凌行为成因及其防范研究\\r——以江浙沪部分中小学为例[J]. 人文之友, 2019, 000(001):24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