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奕
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省株洲市412006
摘要:经济法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对提升学生的法律基础知识水平有着重要作用,所以要重视高职院校经济法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现阶段,高职院校经济法基础课程教学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教学材料过于单一、教学模式老化等,致使教学效果不够明显,无法有效提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协调性。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经济法基础课程教学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经济法基础课程;教学困境;对策;
随着高职院校的教学发展,经济法基础课程教学出现了一些发展困境,致使教学效果难以得到有效的改善。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高职院校经济法基础课程存在课程有限、教材单一等问题,难以为学生构造高效的教学环境,从而导致经济法基础课程教学质量较低。对此,应该加强对经济法基础课程教学的改善,打破教学资源、教师、学生等方面的影响,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促使高职院校经济法基础课程能够摆脱教学困境,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的教育发展。
一、高职院校经济法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困境
(一)教学环境、教学效果改善存在难度
高职院校经济法基础课程的教学是由学生、教师及教材等客体所构成的教学环境。要想实施教学环境的有效改善,往往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学生因素、教师因素、教学内容因素等,存在一定的改善难度。根据高职院校经济法基础课程教学情况来看,多数高职院校难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致使学生的法律素养不够高,从而为课程教学发展带来不利影响。造成这一情况出现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教材选择过于单一。经济法基础课程教学需要具备针对性,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要选择适合的教材内容,而目前缺乏教学匹配性,进而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其次,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明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能够发挥出主体地位,以此来实现教学目标。受以上因素的影响,经济法基础课程教学推进受到严重的阻碍[1]。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缺乏系统性
目前,高职院校经济法基础课程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甚至部分院校没有设置实践教学环节,致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同时也造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一方面,实践教学缺乏完整性,高职院校的教师没有按照教学目标来进行设计,从而导致实践教学环节过于单一,难以起到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作用。另一方面,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不够合理,很多高职院校过于重视理论教学,忽略了实践教学的完整性,致使实践教学课时安排存在形式化严重、缺乏规范性等问题[2]。
(三)教学方法有待完善
随着教育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兴教学方法出现在课程教学中,为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带来了积极作用。而在高职院校经济法基础课程教学中,由于缺乏完善的教学方法,致使经济法教学实践设计不够科学,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对基础技能的掌握。另外,高职院校忽略了教学工具的选择,部分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技术,没有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教学方法,从而导致教学方法单一。除此之外,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当前教学的需求,不少教师对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匹配,从而造成教学进度受到严重的阻碍。
(四)教学评价活动与教学目标的联系不够紧密
教学评价活动是反馈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但现阶段,教学评价活动与教学目标之间存在联系不够紧密的问题,很多院校的教学评价过于单一,如闭卷考试,这种评价方式仅仅反映了学生的理论学习结果,不能反映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辨析能力。并且,当前高职院校经济法基础课程教学的目标越来越多元化,传统的教学评价活动无法满足教学目标,促使学生难以充分理解经济法知识的运用要点[3]。
二、应对策略
(一)对教学环境进行改善
为了有效提升高职院校经济法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需要及时解决当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环境带来的不利因素。高职院校的教师要对教学环境进行科学的改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要选择与时俱进的教材。高职院校要制定针对性的教学内容,确保经济法基础课程教材的有效性,依据不同专业的教学目标来选择适合的教材,从而有效增强教学成效。二是要改进教学模式。针对目前教学困境来看,需要对教学流程进行重新梳理,科学调整教学案例、改变教学顺序,同时要设计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是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借助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学,不断挖掘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4]。
(二)加强实践教学的协调性和完整性
首先,高职院校要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加强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促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不断提升实践教学的完整性,将前期准备、中期记录、效果评价等归结到一起,从而确保经济法基础课程教学的合理性。其次,要合理分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课时,杜绝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的现象出现,确保能够将实践教学穿插到教学周期中,以此来实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协调统一。第三,要加强对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的完善,通过采取改进实践教学的方法、如学生讲解案例、课堂辩论等形式,确保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衔接性,进而有效提高经济法基础教学的效果。
(三)改进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的教师在开展经济法基础课程教学时,需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工具,不断改进过去单一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借助网络平台、知识竞赛等多种教学工具,不断提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促使学生能够更加充分地掌握基础知识,从而满足当前经济法基础的教学需求。教师要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来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促使教学方法应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结语:现阶段,高职院校经济法基础课程教学陷入发展困境,致使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这一情况,需要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打破教学环境、学生、教师等多方面的因素,同时要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以此来满足不同层次的教学需求,有助于推动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佳[1].基于实践导向的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改革研究[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0(1)
[2]刘颁[1].经管专业经济法教学方法改革与重构——从法律意识培养的视角[J].绥化学院学报,2019,39(12)
[3]朱云芳[1].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困境及改革探析——以民办高职院校为视角[J].法制与经济,2019,0(4)
[4]王慧敏[1].刍议理实一体化在高职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J].国际公关,2019,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