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领娣
涞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邮编074199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得到快速提升,汽车消费已经变得非常普遍。因此,汽车类专业成为各大职业技术学校的热门专业之一。《汽车机械基础》是该专业的基础课程,它是根据中职院校汽车类专业的教学实际,在遵循“贴近专业实践、会合专业能力培养定位、有利学生学习”的原则,结合汽车专业领域的职业要求而编写。本文就中职《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将有效教学进行深入探讨,希望可以给该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有用建议。
关键词:中职教育; 《汽车机械基础》; 有效教学
《汽车机械基础》是汽车类专业职业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其内容根据汽车综合运用与维修领域的职业需求进行编写,将传统机械专业的主干课程进行有效整合,在考虑职业学生学习基础以及学习特点后,争取做到学时少、内容精、实践为主、简单易学,以此来让学生快速掌握汽车机械相关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文章先概述了中职《汽车机械基础》课程基本内容,而后阐述了该课程的教学现状,最后就提高课程教学有效性提出一些教学改革建议,旨在进一步提高中职《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质量,提高中职汽车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中职《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概述
该课程是根据教育部最新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中相关要求,以及汽车维修行业的职业鉴定规范进行编写的。其中主要包括了简单组合体三视图的识读、图样基本表示法的认识、零件图识读、简单装配图的识读、常用机构的认识与选用、液压和液力传动认识、汽车常用材料认识等知识,具有简单易懂、内容清晰、结构合理、实用性强等特点,真正实现了基础学科与专业学科的有效结合,改变了传统汽修专业内容抽象难懂的现状,不仅仅提升了学生学习该专业课程的积极性,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对学生未来就业和发展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中职《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作为汽车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汽车机械基础》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一直没有达到预想标准,究其主要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课程内容的设置有待完善。《汽车机械基础》虽说是基础课程,但其中涉及的专业和知识点是非常多的,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对课程内容形成一个系统性的知识框架,且随着汽车行业技术的进步,其中有很多内容需要重新编写。第二,学生需要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一方面,中职生本身学习基础较差,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方法或多或少地都存在一些问题。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先前并不了解汽车专业,对专业知识没有任何认识,导致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第三,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有待完善和提升。很多教师并没有将专业课程与中职学生学习特点相结合,依旧沿用传统应试教学方式,缺乏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交流和沟通,导致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死板,学生很难与教师保持同样的学习节奏,严重影响力该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三、提高中职《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助推器,在进行中职《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是教师教学要考虑的重点问题。首先,正视中职生学习基础薄弱的问题,在进行专业课程教学之前,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通过视频、图片的方式对《汽车机械基础》以及汽车相关专业知识进行简要概述,让学生知道学什么以及怎么学。其次,改变传统应试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课程教学方式,并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进行课程设计,且毫不吝啬的对表现优秀学生给予鼓励和表扬,在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最后,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地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实例展示的方式向学生表明该课程对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和未来工作中的实用性,将课程学习与学生个人利益相挂钩,以此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注重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
为了提升《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效果,教师除了更新自身教学观念外,还应该注重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推行分层教学,以此来建立更为科学、完善的课堂教学体系。因材施教需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从课程本身来说,教师应该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通过校企合作以及专门的教学实践,让学生从刻板的专业书籍中走出来,学会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并在实践过程中巩固所学专业知识,以此来加速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根据每个学生自身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而这其中比较常用且有效的就是分层教学法。例如,按照性格、学习成绩、学习态度以及专业兴趣度等条件将学生进行分层、分组,针对不同的学习小组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在小组内实现学生之间的互补,在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强化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为接下来的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3.构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对学生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而构建优秀课堂学习氛围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以及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方式。首先,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拉近师生关系,让学生可以自由发言和讨论。其次,营造适合《汽车机械基础》学习的环境,在教室中设立专门的信息展示专栏,引导学生融入到专业课程的学习情境中。最后,开展多样的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所以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受到自身的进步,提升学生的活动参与度。
四、结束语
《汽车机械基础》是中职汽车专业的基础课程,想要提升该专业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教师更新自身教学观念,丰富教学内容,强化教学实践,完善教学体系以及强化教学评价,教师需要将理论内容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效融合,利用多种方式调动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长云. 中职《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策略探讨[J]. 南方农机, 2019, v.50;No.317(01):118-118.
[2] 闫慧敏. 浅谈《汽车机械基础》教学资源库开发方法[J]. 数码世界, 2020, No.176(06):140-140.
[3] 范晓玲. 提高中职机械基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探究[J]. 神州(上旬刊), 2020, 000(013):215.
[4] 吴子健. 提高中职《机械基础》课堂质量的几点建议[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19):268-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