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1期   作者:胡才芳
[导读] 随着新课教育的改革,教学体系和教学系统也随之加强建设。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培养
        胡才芳
        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
        摘要:随着新课教育的改革,教学体系和教学系统也随之加强建设。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培养,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的抽象性比较强,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要求也比较严格。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职数学教学;实践运用
        引言
        教育信息化是信息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教育信息化对于高职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言,既迎来了机遇,也充满了挑战。教育信息化带来了更为便捷的教学方法和更为高效的教学效率.但与此同时,如何处理好信息技术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合理安排信息化教学,如何提升高职数学教师的信息素养,也是教育信息化在发展和应用过程中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1高职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①教师教学理念相对落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高职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往往把自己置于课堂的教学中心位置上,只要是教师讲的,学生就应该认真听,教师很少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学生长期处于这种严肃的课堂之上,就会缺少提出不同意见的勇气,处于高职阶段的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并且有勇气去探索新奇事物。但是,由于这种教学方式的影响导致学生的天性得到压迫,并且拉大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②教学方法相对单一。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方法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这种方式不仅导致教师的教学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展现,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不到有效的激发。处于高职阶段的学生,由于年纪较小,生理原因以及心理原因的共同影响导致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一般只有二十分钟左右,而高职生又处于自制力差的阶段,其注意力很容易被打扰。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得到提高,学习兴趣也很难得到激发,导致教学工作难以开展。
        2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2.1变革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增加课堂互动环节
        高职数学教学应努力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人翁”地位,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改变传统“满堂灌”或“一言堂”的教学模式。由于高职学生基础薄弱,学习纪律性和自觉性还不够成熟,往往学期开始对数学课程有新鲜感,到了学期后半段就慢慢失去了兴趣。因此,数学教师应当充分了解高职学生的实际学习进程状况,教学过程中不断变革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多讲解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数学案例,高职学生将来的工作用得上,为他们营造一个民主、和谐且充满实践动手能力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激发起高职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使他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踊跃地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并积极与教师和同学们进行互动和交流,进而有效地提高高职数学教学质量与效果。
        2.2积极优化系统性教学方案
        强化对数学文化的有效渗透就应该注重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这符合文化通用性的价值需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当中加强数学内容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建设,不断融入其他学科的具体应用案例来展示数学的效用性和时间价值,进而强化学生对于数学专业知识的深入理解。其次,数学文化的内容也要在选择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学习成长和个性特征,增强趣味性,致力于契合学生们的生活,淡化学生们对于数学知识的陌生感,以便吸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其学习热情。例如:在数学知识的讲解过程当中会涉及到很多数学历史相关的内容,教师可以将数学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重大转折和发挥重要价值的历史事件讲述给学生,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符号、公式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趣味性和真实性,数学作为一种文化而存在,而不是陌生的枯燥的文字表示符号。同样可以结合当地的本土情况进行相应的数学文化的渗透。通过强化本土特色,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亲切感。

例如:有的地区蕴含丰富的新石器时代文明,也有老庄文化等,对这些文化之中的精彩的数学思想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认识,教师可以以此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强化学生们的思维能力。此外,还可以讲解在房屋建造过程中的仿真技术应用的数学模型,让学生理解到数学的效用价值。结合以上的几点能够将教学的侧重点重新划分,并符合教学目标,进行有层次性和多样性的系统教学,以期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案,强化对于数学文化的元素渗透,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2.3课堂导入,合理应用微课方法
        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根据大纲要求,对教材内容认真研读,同时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对主题内容进行全面甄选,最终确定出微课主题。科学的选取适用于高职数学微课教学的课题和内容,然后按照教学目标、计划、要求等进行设计制作。同时要注意,整个微课时长以8~10分钟为宜,不宜超过15分钟。因此要求教师将微课内容精简,提取主要内容,快速进入主题,而且语言简练。另外,在微课内容制作上需要遵守一个原则,即满足学生教学需求。而想要全面了解学生学习需求,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知识掌握程度、兴趣爱好等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调查,找到学生感兴趣的点,然后以此延伸,来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提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制作出一份大家都满意的微课教学内容。很多学生都认为数学课枯燥、乏味,因此整个学习过程缺少兴趣,这也是很多学生数学成绩不好的根本原因。但引进微课教学后,能给学生一种新奇感,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函数基本性质”等内容时,对于函数单调性的讲解,就可利用微课,从学生现实生活引入,如上山和下山的动态演示过程。引导学生观察上山和下山过程中海拔高度随时间的变化,同时将山峰抽象成一个函数图像,在“上升”和“下降”中引出函数单调性,在整个思考的过程中学生好像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因此整个过程全神贯注,注意力高度集中。
        2.4构建教育信息化的评价体系
        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和实施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很多学校对于教师在开展信息化教学时的评价方式,都是采用结果式的评价,也就是以学生的成绩为主要的评价方式,但是这种评价方式很难体现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和真实性.学生的成绩固然是评价教师专业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教育信息化的实现需要一个过渡的过程,学生的成绩并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学校需要从教师的专业发展角度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教育信息化评价体系.一方面,要树立教学评价是为教师的专业发展而服务的意识,在开展教学评价是要以教师为中心,以激励教师自我成长、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为目标,而不仅是为了绩效、奖惩或晋升而评价;另一方面,要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改变单一的成绩主导的评价模式,要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态度、意识、素养和能力等多方面考虑进教师评价当中,要考察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理念,学习与创新的意识,资源整合与课程开发的能力,信息化教学的水平等多个方面,再综合成绩才能得到比较客观的数据。
        结语
        高职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数学教师要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融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马爱江.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4):31-32.
        [2]李旭.基于云课堂的五年制高职数学移动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探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18):34+36.
        [3]余敏,徐宝林,张媛.信息化教学背景下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12):242-243.
        [4]刁成海.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对策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20(2):9-11.
        [5]李悦.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研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8(5):20-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