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莉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崇左 532200
摘要: 在大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建设是新时代党中央对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的要求。学校是培养国家和民族未来接班人的主要战场,高等院校又是这个战场的最前线,作为受众最广、影响面最大的大学英语课程,无疑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地位,发挥了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先锋作用。
关键词: 课程思政;大学英语教学;高校课堂;思想教育
课程思政,意指“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学校是培养国家和民族未来接班人的主要战场,高等院校又是这个战场的最前线,作为受众最广、影响面最大的大学英语课程,无疑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地位,发挥了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先锋作用。
1 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作用,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课程思政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而且向学生传递课程中蕴含的一切有利于提高其综合素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如家国情怀、文化素养、责任意识、价值观念等,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获得技能的同时,在情感和价值观方面把握正确的方向。其内涵是立德育人,这是高校思想政治内容的内在要求。课程思政并不是课程与思政的简单结合,课程思政倡导的是课程理论视角下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核心价值观强化的深刻的教学变革,是思政教育思想在学科教学中的充分渗透,以挖掘学科教学中的思政教育价值,深化学生德育教育。高德毅、宗爱东认为课程思政的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在教学目标上,以深刻诠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核心任务;第二,在师资力量上,强调团队协作,在整合教学力量和资源中形成育人的集聚效应;第三,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开拓与创新,在形散神聚中增强教育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第四,在教学管理上,强调规范管理,注重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可操作性。邱伟光认为课程思政就是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不断内化,成为构成学生内在精神世界的重要成分,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政综合素质以及综合实践能力,形成学生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基本能力和方法。总结而言,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就是要求大学老师充当双重角色,一种角色是专业课教师,另一种是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只有将两种角色都演绎好,实现相互融合、相互反馈,才能最终达成对学生思想教育和学业教育的有机结合。
2 大学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
大学英语课程在课程思政实践方面具有其他课程所不具备的诸多优势。一方面,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了解西方语言文化、接触多元文化价值观念、增进不同文化理解、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中多涉及跨文化意识,能够引导学生科学、公正地看待各种文化,帮助学生实现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培养,尤其是在课程思政教育价值方面,大学英语除了会帮助学生实现人文素质教育水平和质量进行提升之外,本身还具有较为广泛的影响力,可以针对大学不用学科、不同专业的人进行培养,以此实现高校整体育人效果的提升。需要着重指出的是,作为高校通识教育的必修课的大学英语,其教学对象主要为非英语专业的大一大二的全体学生,教学覆盖面广、课时多、跨度长,教学内容广博、综合,有丰富的思政素材和德育资源,兼具工具性、人文性和思辨性。
因此,大学英语是实现课程思政的有效载体,是践行立德树人的重要平台,是构建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重要举措。
3 大学英语与“课程思政”的融合
当今世界区域冲突持续、局部战争不断,不同民族、文化间不仅有交流交融同时也有交恶交锋。在这多元、多样、多变的诡谲世界形势下,既要继续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特色市场经济又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两方面都要做好,这就需要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整个社会以及各个产业与行业之中。教育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基石,而与西方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密切相关的、作为公共基础课程的英语更是要发挥出隐性课程作用,在传授知识中深化和拓展“立德树人”的政治指导思想、引导大学生确立“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人生价值观,让这种情感、理念在广大学生之中引起共振,有目的地扩大教育的功能起到价值引领的作用。
4 大学英语教学中思政建设的路径
4.1 挖掘课程,融合思政,培根铸魂、立德树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还曾提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深入挖掘隐性教育资源,充分挖掘各门专业课程的育人元素和育人功能。教育部陈宝生部长于2020年6月8日在由教育部组织召开的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上指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在谈到“怎么干”时说到,要设计实施好勘探、采掘、冶炼、加工的工艺流程,做好专业课与真善美的结合,找准切入点,并要求“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行”。湖南大学副校长李树涛曾说过:“每一门课程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但这些思政资源不是直接显露在课程内容之中,而是蕴含在各个知识点的背后,隐含在科学理论的深处,需要教师主动发掘、加工和利用。”
4.2 科学的评价方式
英语课堂教学的评价模式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者有机结合,缺一不可。课堂育人是目标,但是评价模式则是促成教学目标的有力保障。坚持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融入各种思政类内容,并且通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知识竞赛、思想感悟、圆桌会议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形式促进学生对思政内容的把握和领会,切实将课堂教学转化为思政效果,启迪学生的国情意识,增进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为国奋斗的学习动力。
5 结束语
作为为党育人、为国育人的教育工作者,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指示要求,一方面要从自身做起,立足于全方位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思政水平,以更高的政治觉悟和政治素养深刻领悟和认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深远意义;另一方面,英语课程思政内容建设要坚持将“伟大的时代背景”、“学生的德育发展”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三者融为一体,真正实现思政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参考文献:
[1]董少校.上海师范大学:15门课程首试“课程思政”[N].中国教育报,2017-04-22。
[2]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3]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R].教育部,2017-12-04。
[4]张烁.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