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静 陈爱国
常州市金坛西城实验小学常胜分校 常州市金坛区后阳小学
摘要:小学语文教育工作应该着重培养、训练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阅读是引导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因素,在新课程改革的引领之下,不断优化和创新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不仅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促成其语文学习效率的提升与发展。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路径。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路径
引言
阅读课程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占据重要位置,小学生语文阅读水平直接影响其语文课程的学习效率。对此,授课教师应该重视并有针对性地开展阅读教学工作,确保小学生能够有效锻炼自身的阅读能力,自主阅读并分析出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能力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但是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 教师却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采取的方法比较单一、落后,阅读教学的目标不明晰,导致小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氛围比较沉闷,阅读教学的效果不理想,制约着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一)通过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推进,教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视成程度越来越高,并且通过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合理引导,使学生也能够主动参与到阅读当中,能够引导小学生在阅读所构建的真实语境中感知汉字的内涵,明白其中“一字多音”“一字多义”的具体运用,并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汉字“字、形、义”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随时进行汉字的积累与记忆,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汉字记忆能力、提升学生对汉字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有重要的推动作用[1]。
(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直以来,作文教学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阅读和写作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促进小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模仿课文中的语句和写作方法进行写作,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技巧,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路径
(一)创设阅读情境
在新课程改革引领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就要有意识地根据学生的喜好和成长规律等对阅读情境进行设计,以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同时,使学生能够在阅读和参与的过程中,获得优质的阅读体验,也获得阅读兴趣的进一步激发,助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时,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知文字所描述的内容,教师便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以音频、视频相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真切感知文中所描写的风翻动树叶的声音;小雨滴击打树叶、屋顶、窗户等发出的滴滴答答、叮叮咚咚的声音;以及叽叽喳喳的鸟叫、唧哩哩的虫鸣。情况允许的话,教师还可以在不影响教学节奏和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去操场上闭上眼睛倾听,去寻找课文中出现过的声音,去寻找大自然和生活中的其他声音。
借助多媒体情境和生活情境的引入与结合,使学生能够深刻感知课文内容,进一步理解文字意境,助力小学生阅读学习效果的事半功倍[2]。
(二)利用电教新媒体,营造阅读氛围
伴随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多,语文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可以借助新媒体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在沉闷的课堂氛围下,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在阅读课文时也很难准确把握课文的主旨。 通过引入电教新媒体,语文教师可以为小学生打造一个生动形象、自由、活泼的阅读氛围,点燃学生的阅读学习热情,让他们在阅读学习中积累更多的阅读技巧,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比方说, 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课文 《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教师可以提前搜集小兴安岭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认识,之后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为学生介绍小兴安岭,展示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进入阅读情境,找出文中景色描写的语句,让学生对《美丽的小兴安岭》留下深刻的印象,令阅读教学事半功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3]。
(三)有效发挥亲子阅读的积极作用
在语文阅读教育工作中,教师应该参考有关要求辅助授课。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充分借助家长力量展开授课,使语文阅读教学工作能够延伸至小学生的课下学习时间。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积极组织亲子阅读实践活动,并借此引导班级学生及其家长共同阅读。在该教育环节中,教师应该秉持新课程标准教育思想进行授课。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尊重班级学生意愿的基础上,给出阅读书目,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阅读任务。为保证亲子阅读的开展质量,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写读后感。读后感内容应与阅读书目内容相关,且能够有效表达小学生及家长的读后感想。经过实践发现,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和家长一起阅读文章,不但能够使其亲子关系愈加融洽,还能使小学生语文读写能力得以有效锻炼。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深入挖掘上述亲子阅读活动的教学价值,使其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理想作用。比如,语文教师在讲解某篇课文前,可以将课前阅读任务布置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阅读任务。小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语文阅读学习任务,能够为其课上学习打下基础。小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参与语文学习活动,学习效果更为理想。为保证语文教学质量,教师应该事先和学生家长做好沟通,邀请学生家长参加家长会,向学生家长细致介绍亲子阅读教学活动的积极作用。经调查发现,家长正确认识亲子阅读学习活动,并明确语文教学价值后,其配合度会大幅提升。语文教师在此基础上布置阅读任务,能够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其完成效果也更加理想[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基于小学生个人兴趣,合理开展阅读授课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授课期间,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自主阅读,使其在阅读中找出适合自身的、更为高效的阅读方法。
参考文献
[1]刘笑铭.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途径[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19(12):20.
[2]韦利英.新课改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中华少年,2019(32):81-82.
[3]王笑雨.基于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9(90):60-61.
[4]熊成乔.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措施[J].课外语文,2018(2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