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
顺德区罗定邦中学 广东省佛山市 528300
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健康人格,高尚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高中语文教学要重视加强意识形态教育,丰富学生精神内涵,陶冶情操,拓宽视野,提升思维品质。意识形态教育要贯穿高中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奋斗精神,成为一个能够掮起责任,扛起担当的时代新青年。高中语文教学要让每个教学环节都重视意识形态教育的渗透,让意识形态教育充分发挥正向引导作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 加强 意识形态 策略
落实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考性质定位的决定要素,是新时代高考导向作用的集中体现。《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明确要求:“高考考查的内容,要围绕四个层面,分别是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核心价值是学生“应当具备的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科学思想方法的综合,是在各学各科中起着价值引领作用的思想观念体系,是其在面对现实的问题情境时应当表现出的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探究高中语文加强意识形态教育教学的策略,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高中语文加强意识形态教育教学的意义
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中的重要阶段,决定以后人生走向和价值取向,也是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社会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学生以后成为什么样人的前提条件。所以对高中生进行意识形态的教育极其重要,而高中所有学科中语文学科教学具有承担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性与艰巨性。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强调“切实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从而全面彰显高考的育人功能。”通过高中语文教学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实践研究,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培养审美鉴赏能力与审美情趣,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高中语文教学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对时代发展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坚持立德树人,以培养学生心核心素养为本,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社会的高速发展,全球命运的共同体,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求学生阅读量增大,审美鉴赏的能力更出色,在复杂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对人的人格素养的要求更高,要求学生能够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面对当今社会的发展,高中语文必须加强意识形态教育,才能担负起新时代发展的重要责任。
(二)高中语文教学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对为国育才的重要性。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强调,“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重任”。高中语文教学重视高中学生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具有为国家和社会奋斗的精神,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强烈的担当意识,健康的情感,崇高的时代精神,高雅的审美鉴赏情趣。高中语文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对新高考新教材视域下的育才要求的重要性。
二、高中语文加强意识形态教育教学的策略方法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加强意识形态教育的策略方法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可以在诗歌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通过文化经典著作阅读教学,例如《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史记》,增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责任感,丰富精神世界。
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教学时,体会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家国情怀,培养无私奉献、执着奋斗的高尚品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教学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审美品质,把握精神内涵与艺术价值,时代精神和时代品质等。
用灵活方式渲染意识形态教育的氛围。诗歌教学通过选择合适的歌曲渲染气氛渗透意识形态教育,例如豪放词诗歌教学,可以播放经典咏流传中翻唱的苏轼的词,汪苏泷翻唱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胡彦斌翻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霍尊翻唱的《浣溪沙》,孙楠翻唱的《定风波》,用音乐唤醒生命,以阔大之景渲染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感受词中广阔的视野,恢弘的气象,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体会作者面对人生困境时的淡然,用作者富有哲理的人生感悟,来启人心智。
通过视频在经典作品阅读中营造意境渗透意识形态教育。学习《鸿门宴》,用“中国需要英雄”的小视频营造庄严悲壮意境,激发学生的阅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项羽的英雄形象。学习《红楼梦》,结合《红楼梦》影视剧片断节选,名著与影视跨媒介鉴赏,带领学生跟随意境进入贾府,品读人物,揣摩细腻的心理,把握人物性格,发现呈现的社会问题,进而深入地研究与判断,培养在复杂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活动创设情境在小说群文阅读中渗透意识形态教育。小说群文阅读,给文本画插图、配音、改编剧本、表演、课堂小辩论等活动加强语文教学的意识形态教育。以正确的立场、睿智的头脑、敏锐的眼睛,去观察思考、分析鉴别复杂多样的社会和千姿百态的人间世相,鉴赏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小说,体会小说的表达技巧,情节设置的艺术,语言风格,描写的特色,人物形象的塑造,进而思考人物的性格与环境对人物命运的影响,透过复杂的社会,品读不同色彩的人生命运,分清真善美和假恶丑,摒弃邪恶,弘扬正义,维护国家尊严,懂得责任和担当,描绘奋斗的人生,
在项目式阅读研究活动中渗透意识形态教育。语文教学中浸透意识形态教育,要有明确的任务设置,项目驱动很关键,如,《报任安书》,设置研究性阅读项目,“司马迁,我想跟您说”“凄婉动人的生命历程”“血与泪铸就的人生篇章”“生的负重”;《琵琶行》,研究性项目:写给白居易的一封信,题目自拟;如果你是白居易,给新时代的新青年的一封信;如果你是白居易,给琵琶女的一封信。通过项目式阅读研究活动强化文化自信,培育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研究能力,厚植爱国情怀。
(二)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加强意识形态教育的策略方法
在作文教学中加强意识形态教育,重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多角度分析问题,由浅入深论证问题,在复杂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理想信念,意志品质,品德修养,责任担当和爱国主义情怀。
作文教学重视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培育作文思维品质,构建作文高品质课堂,以图激思,读思理脉;以图促辨,看究厚品;以图深审,精准意蕴;以图循道,剥层就理。思维可视四步法,可以使繁乱的思绪清晰化,众多的素材条理化,模糊的观点鲜明化,复杂的脉络简明化,肤浅的思考深刻化,通过思维可视,帮助学生整理素料,解读材料,概括观点,梳理论证思路,进行批判性审辨思维。设置情境,创设活动,提升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深入论证观点、在复杂的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作文训练培育学生的学科素养,深化文化认同,价值认同,强化意识形态。
2021年全国高考新Ⅰ卷作文“体育之效”,让学生从材料之中准确解读体育之效的身体之变、精神之变,由人的强弱之变,进而深入体会国家的强弱之变,引发青年的深层思考。新Ⅱ卷作文“做时代新青年”,从书写的一撇一捺中读出时代新青年应该:敢于迎难而上,坦荡公正,踏实勤恳,稳中求胜。全国新高考作文重视学生独特地认识、思考与感悟,在问题分析论证中浸透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深厚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意识与奋斗精神;亮点在于党史入题,渗透意识形态,重视立德树人,强化理想信念,追求更有品位的人生境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中国高考评价体系》(2019年11月第1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