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铭真
泉州台商投资区第二实验小学 362100
摘要:课堂是小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有效途径,课堂评价是实施小学语文任务的必要环节,直接关乎小学语文教学成果。恰当运用课堂评价语,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是影响学生学习热情及学习能动性的有效“工具”。基于此,教师若想上好语文课,就要善于运用课堂教学评价语,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氛围,注重简化教学环节,突破枯燥、无趣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语文课堂活动,从而改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现象。
关键词:小学中低年级;语文;评价
一、 小学中低年段语文课堂评价语的应用现状分析
(一)课堂评价普遍单一化
目前,大多语文教师的课堂评价普遍采用“激励性评价”方法。事实上,倡导尊重学生、包容学生,并非“不批评”学生,而是要善于运用“批评策略”,适当指出学生身上的不足之处,真正警示学生,促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及不良行为。如果过于频繁地应用表扬性评价语,则会降低语文课堂评价的激励性价值,令学生感到“原来得到教师的表扬,是如此简单”,从而致使学生“浅尝辄止”,在学习中出现敷衍了事的状态。
(二)赏识教育过于程式化
现阶段,在小学中低年段语文课堂教学上,只要学生能顺利完成教师布置的习题,又或者准确回答了教师提出的问题,无论结果如何,教师都会对其赞美一番。例如,“你想的很对啊”“太棒了”等赏识性语言贯穿了整个语文课堂。然而,教师的这一类课堂评价语似乎只是随口而出,并没真正立足学生现实表现及实际需求,只是为了追随新课程改革观念,力争寻思改善现有的赏识教育状态。换言之,这样的赏识性教育并不具备实效性,不能真正发挥激励学生的价值。如果教师在课堂上随意表扬学生,不曾经过理性分析,那对于一些思维活跃、创造意识强烈的学生而言,是极其不公平的。所以,教师应严禁杜绝滥用赏识性语言的行为,齐心协力扭转赏识教育的“低效”局面。
(三)课堂评价针对性不足
一般来讲,小学语文课堂评价具有导向性作用。通过教师的合理评价,能够令学生实现自我反思,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意识,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指明方向。具体来说,如“你的答案真的太精彩了”这一类的评价语,并没有点名学生的答案到底是“哪里精彩”,没有针对学生答案的精彩之处展开点评,听起来十分笼统,时常令学生产生“云里雾里”的感觉,甚至会给学生带来心理误解:“原来我这么不经意的表现,都能让老师给出这么高的评价呀!”长此以往,就导致学生越来越不重视教师的赞赏性评价了,从而无法真正展现语文课堂评价语的正面导向作用。
二、 小学中低年段语文课堂评价语运用的改进策略
(一)注重评价导向性
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目的,在于要高效服务语文课堂活动,促使学生扎实记忆语文知识,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文学科素养。为此,小学语文课堂上的评价,应讲究“激励性”原则,凸显赏识教育的导向功能。立足表扬学生的基础,适当做出批评,以确保学生能及时反思自身的不足,进而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善于调动智慧性语言,采取“抛砖引玉”等手段,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为学生的上进行为指明方向,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打造更加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例如,语文教师在夸奖学生思维独特时,便可以说“你能联系现实生活想出这样的答案,可以见得你非常爱动脑思考了”,这样的表扬就很有针对性与导向性,既肯定了学生思维的独特,还暗暗地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要注重联系生活,多多动脑思考,从而在学生面前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价值。
同时,如果学生的回答与问题主题偏离,教师便又可以用启迪性语言帮助学生理清问题思路,如“好啦,我们先不要着急着回答,是不是应该这样想一想呢?”“你说的也很对,但是不是还可以从其他的角度考虑一下呢?”等。此外,在提出开放性问题时,教师不应迫切做出总结评价,要多多收集学生的反馈与建议,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刺激学生开动脑筋,不断创新思维与答案,从而令语文课堂变得越来越“精彩纷呈”。
(二)注重评价人文性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倡“人文教育”,将人文关怀及人文精神贯穿于整个语文课堂。人文性语文课堂,实际上就是民主性语文课堂,倡导师生间的平等及相互尊重。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包容学生个性,尊重学生人格,允许学生“异想天开”的想象,鼓励学生差异化发展,令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都能得到认可。在人文性语文课堂上,教师万万不可运用带有任何“歧视”色彩的语言,尤其是在批评学生的时候,需要把握语言的艺术尺度,不可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基于此,当教师评价时,应做到“循循善诱”,努力帮助学生“纠错”,促使学生认知自己的问题,从而看清自身的“短板”所在,为日后发展做好铺垫。有教育学者曾提出,当代教师应“蹲下来与学生交流”。
(三)注重评价科学性
首先,教师在评价时,一定要找准时机。只有做出“适时评价”,才能对语文课堂教学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语文课堂上,及时性评价彰显着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情感、学习态度的正面评价,能改善课堂教学氛围。值得注意的一点,如果学生的学习结论未曾明确,那么教师也应放弃“及时性评价”行为,并适当延迟评价,为学生预留充分的思考时间与纠错时间。其次,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评价应“点到为止”,切记不要滥用评价话语。同时,应尽量摒弃“好”“真不错”“太棒了”等一味的夸奖式评价语。换言之,语文课堂评价语应与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实际表现、语文知识的接受现状等相符,不能笼统地夸奖,也不能夸张地夸奖。不然,会令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产生怀疑,甚至“不屑”的态度。
(四)注重评价延时性
在语文课堂问题的思考过程中,教师不可以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思维,要为学生提供思考机会。在学生思维不够深入之时,教师要通过评价语正确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深度。以评价语为牵引,引导学生优化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当学生得出思考结果时,教师也不应急于评价学生的结果是否对错,而是要巧妙运用评价语耐心引导学生再次进入思考状态,令学生不断剖析问题,最终学会语文思维。
(五)注重评价互动性
小学生年纪较小,想法极其“天真”,他们的情感从来不会藏于内心深处,极易外显。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他们经常会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在很多时刻,小学生都会“口直心快”地抒发自己的情绪。为此,相关教师应通过“谈心式”等话语对其进行疏导,以此优化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效果。当教师在选择适宜的课堂评价语时,应关注小学生的情感变化,有效疏导小学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重燃其学习语文及学好语文的信心。所以,在语文课堂上讨论问题时,教师切记不要为了评价而评价,要真正走入小学生内心,力争用评价语熏染小学生,刺激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进而促使其更愿意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积极参与课堂任务中,通过实践与思考不断强化自身语文学习能力,为日后学好语文及提高语文成绩而不懈努力。如此一来,既能改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质量,又能增进师生间的互动,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
结语
总而言之,课堂评价语是教师在推进课堂教学任务时应用到的有效媒介。在小学中低年段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善于运用自身语言,以此激励学生,维护学生进步的信心与热情,真正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敏.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优化的策略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0(10):33.
[2]张瑞,历晶.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的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7):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