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下的“纠”错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11期   作者:高少华
[导读] 如果孩子表现出很明显的错误时,说明你至少错过了4次教育孩子的机会,这是我在一本书上看到的一句话,因此在课堂上抓住学生的犯错机会进行纠错也就显得至关重要,课堂上哪个学生不是一边犯错,一边学会成长。
        高少华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第七中学  
        如果孩子表现出很明显的错误时,说明你至少错过了4次教育孩子的机会,这是我在一本书上看到的一句话,因此在课堂上抓住学生的犯错机会进行纠错也就显得至关重要,课堂上哪个学生不是一边犯错,一边学会成长。
  语文课堂上的纠字——利用现代汉语词典去纠错
        面对语文课堂上的错别字、错字首先必须有“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生无数。”这样的态度,要像面对珠宝一样去看待,去重视,不宜一看而过,而应深挖究竟,因为它值得你去花时间去明白自己为何犯错,这时语文课堂上词典这样的老师是必须合理利用的,查起本字的原意和本字在句子中的语境意是否相符?作者用这样的字想来表现什么?这错字和正确字的差别造成了语意上有哪些差别,情感上有什么不同等。这错字牵一发而动全文,错一字,错一文,学生这样深究后估计再去写这个字出错的几率就很低了。
        例如:我在执教《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时,一个学生把神州写成了神洲,我让其查字典后明白洲是指水中的陆地,如长沙橘子洲、武汉天心洲(分别位于湘江和长江中,在地貌学上称江心洲)、珠江三角洲。二是指大陆,如亚洲、欧洲、澳洲。州是我国的一种行政区划,远在秦朝以前我国有九州。东汉时将全国划为十三州。此后,地方行政上基本上分州、郡、县三级。今天凡带州字地名的由来,多与古代的州名有直接关系。学生明白后我问这个句子中为何用这个州?一学生说老师这个地方是指的中原地区,作者在这首词里想表达的是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用这个洲不能表达爱国之心。学生也就窥一斑而见全豹了。
        语文课堂上的纠句——教师设置问题去纠错
        课上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告知,而更应该是引导学生探知,寻之,甚至让学生自制 教师设计一系列的问题,课上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获取知识和提升能力,进而实现亲脂。所以课上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告知者更应该是问题的设计者,引领者和升华者。用问题来引领改错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知识的欲望。记得课上默写诗词《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一学生把“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与“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于羌笛”位置给互换了。改错时只用一个箭头表示了出来,不到3秒改错完成,改得快,忘得快,记得慢,忘得慢。我看后问:“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与“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于羌笛”的位置为何不能互换,互换后和什么内容相矛盾?思考后告诉我。于是这个学生开始带着问题思考,带着问题去查翻译书,带着问题去讨论交流,于是在碰撞中达成共识:此句是过度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不能互换。因此抛给学生问题,让其在问题中重新思索自己的错误,在问题中明晰错误原因,在纠错中得到成长。


        语文课堂上的纠情——用语境去纠错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作者的爱恨情仇是渗透到字里行间的,文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都带有作者的一段情,那种情感是作者的独特体验,独有的,特别的,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跟着文章学表达时,我们在进行阅读训练分析体会情感时可以用语境来引导体会,可以多问:这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句?这句话作者想通过这些文字让读者明白什么?你结合你的情感体验来说说作者想表达什么?你的这种想法和文章中的那一块内容相盾?
通过意境、语境把脉文章的情感,让作者情感与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步,也就更进一步理解了文章。例如:我在课堂赏析《变色龙》第八段时,“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咳了一声,拧起眉头,不错……这是谁家的狗?我绝不轻易放过这件事!我要拿点颜色出来给那些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人看看。那些老爷既然不愿意遵守法令,现在就得管管他们。等到他,那个混蛋,受了罚,拿出钱来,他才会知道放出这种狗来,放出这种野畜生来,会有什么下场。我要好好地教育他一顿!叶尔德林”这一部分时有部分学生赏析人物时回答可以看出:“人物的执法必严,公平正义,为民做主……”当我们联系上下文的语境时才发现他是一个见风使舵,虚伪至极,媚上欺下的俄国统治阶级豢养的走狗。我接着问:“同学们你们起初对奥楚蔑洛夫的性格和为人为什么会出现偏差呢?”学生自然能够发现自己分析人物时所犯的错误——没注意人物说话的语境。这样久之,必然学会结合语境去赏析人物性格的技能。
        语文课堂上的纠行——用自己课堂上的感悟来纠行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这样一个信念在我们的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中起着重大的作用 。”学生的自我教育非常重要,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这种迁移不仅仅涉及到学习知识本身,书籍中的正能量也能改变你的行为。因为学习不光是掌握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培养毅力,塑造性格的过程 一个人如果在某一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养成严谨,缜密,专注的优良习惯,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旅将这种习惯运用于其他知识领域的学习和生活。
        例如在执教《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时,学生认识到:前两节写祖国千百年来的落后状况,因落后而导致的贫穷,令人悲痛。第三节写祖国重新奋起,诗人为之感到欢欣。第四节,写“我”与祖国的关系,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崇高的历史责任感和献身精神。于是学生在深刻感悟诗人的爱国之情后,也激发出了自己的爱国热情,从而思考新时代的我们应该怎样去爱我们的国家,当下应该怎样去做。于是很多同学开始深刻的反省自己平日的行为。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实现书籍的引领,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一个人往往因为有一点小小的缺点,将来会变得更好。错误有时无法杜绝,不可避免,一旦能够正视和接受错误,我们心平气和的接受后。把那些用在无用情绪上的时间精力,节省出来去思考如何避免错误吧。这样学生的错误就越来越少,就是一种最直接的进化。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