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11期   作者:肖令
[导读] 语文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接受文化素养的熏陶。
        肖令
        湖南省衡阳市常宁市莲花小学 421500
        摘要:语文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接受文化素养的熏陶。因此,当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已成为语文教师教学的重中之重,趣味教学法的出现为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创造了兴趣阅读课,能够提高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提高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趣味教学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用
引言
        语文作为最传统的基础课程之一,语文教学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以及学会更细致精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当中,阅读理解又是学习语文的基础,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是为学生今后学习语文奠定基石。那么让学生更好地学会理解语义语境,并揣摩出中心思想、文章主旨等成为重中之重。近些年,小学语文教师开始着重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用趣味教学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
一、趣味教学法的特点
        趣味教学法最大的特点在于让学生带着自身的兴趣进行课堂知识的学习,即“寓教于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以现阶段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事情或场景为引子,必须掌握学生的心理和兴趣,这是趣味教学的最大优势。趣味课堂的创设在很大程度上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充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二、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学生对阅读学习兴趣不高
        当前小学阶段的学生对语文阅读兴趣不高是影响其学习能力和效率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学生在较低的兴趣状态下,就很难主动进入阅读活动中,只能对阅读活动存于表面层次,不会积极探究文章深层次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并且,较低的阅读兴趣还容易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应付差事的态度,严重影响语文教学效果。
        2.2教师的阅读教学方法较为落后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会利用课堂来进行阅读,阅读完毕后,教师带领学生自始至终讲解文章,让学生记忆文章比较关键的段落或词语。在阅读课上,学生成为知识的容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对语文阅读课产生厌恶感,甚至产生冲突。这种教学方法严重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使他们逐渐丧失了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2.3学生课外阅读材料趣味性较低
        阅读作为学生获取文学知识最重要的渠道,而开展课外阅读则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最主要的方法,因为,在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材料中,不仅涵盖丰富多样的内容和题材,而且其中的故事和插图绘画都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和爱好,可以说,课外阅读是拓宽学生视野非常重要的方法和形式之一。但是由于当前小学生需要面对较繁重的学习压力,如果教师再以命令式的口吻要求学生必须完成课外阅读任务,那么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给学生平添了抵触的情绪。
三、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有效策略
        3.1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
        要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把握课堂节奏,将小学生的课堂角色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是关键,由以往教师的单向输出转变为师生之间的互相探讨、有效交流。在阅读内容上,由教师把握方向,让学生掌握主动权,把小学生喜爱的书籍根据需要分类,由学生对吸引他的地方进行阅读分享和精彩讲述。

因为小学生存在性别和性格的差异,每个人的兴趣点不同,由教师去把控难免众口难调,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阅读,会让小学生在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读物时充满激情,而聆听的小学生也会在分享中接受新奇的事物和思想,这样的课堂氛围让小学生更乐于参与其中,也更能从中受益。课堂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引导性问题,可能在阅读中并不会有直接的答案,而是对书籍内容理解的延伸,或是对不同结局的一种假设,引导小学生去思考、去构建。让小学生充分咀嚼阅读内容,再加上每个人独有的想象,能够在此过程中展示出不同的结果。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不给予学生以对错的评判,而是以鼓励、赞赏的态度去认可学生,让小学生产生巨大的成就感,激发其继续深入阅读的兴趣,并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3.2传授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而言,阅读方法的有效传授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保持阅读的习惯。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注重课堂教学技巧的同时,还要善于传授阅读方法,以此来高效提升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能力。具体来说,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学习时,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读书笔记的书写。学生在进行精彩段落的摘抄时,会体会到文字的魅力,在书写自己对文章的感悟时,不仅加强了自身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会无形之中锻炼和提高写作能力。对于低年级学生,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要求他们摘抄词、句和进行相应的仿写练习;对于中年级学生,则可以要求摘抄精彩段落;高年级学生则在摘抄之余,还要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可以领悟到文字之美和提升阅读兴趣和能力,也会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
        3.3把提问环节有效地融入课堂中
        语文老师应当把课堂留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发挥。在课堂上老师单方面的讲解不能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学生会因为自己只负责听讲而变得无所事事、心不在焉,甚至是因为枯燥乏味的讲解方式而昏昏欲睡。如果老师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让他们不单单是竖起耳朵听讲,单纯地、生硬地理解课文内容,还要让他们发言、思考,那效果将会大相径庭。如在《乌鸦喝水》一课教学时,这篇文章虽然简单,但有着很深刻的寓意。在上课前教师可结合课文主线来设计问题,并注意由简及难的给学生准备一些提示性内容。在上课时教师要先让学生了解文章大意,然后逐步的给出问题,如乌鸦衔起石子放到瓶子里水为什么会上升、这有什么寓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等,要在促使学生思考的同时能结合文章内容去深度理解。同时教师也可予以一些提示性的内容,如不断地加石子促使水位上升,可从积少成多的角度来引导、在这个过程中也体现了坚持不懈和勇于前进的精神等,教师也要从多个角度引领学生思考,培养其思维的灵活性,进而也有利于其深度理解文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教学法来推进教学进度,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能提升其思维水平。
        3.4通过课外阅读活动,提高课堂趣味性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阅读的趣味性,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活动有效实现。因为在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不仅能丰富学生的阅读认知,而且能在同一阅读主题的引导下,通过开展群文阅读等活动,将课外阅读材料引入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的关注和兴趣,这是提高课堂趣味性的有效策略。比如,教师在班级内开班读书角,让学生将自己最喜爱的文学读物或文章带到学校,与同学分享,并在同一阅读兴趣的带领下,进行同学之间的交流,相互探讨文学作品中某一故事情节和人物的思想,或者共同分析这部小说创作的背景和表达的思想感情等,这样就是在兴趣的引导下,将阅读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结束语
        总之,传统的教学方式放在当今时代,显得太过单一,学生身边也有众多更加吸引眼球的事物,这使得他们无法完全投入到阅读中去,尤其是小学生,培养理解能力十分重要。所以,作为小学语文老师,以趣味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阅读、锻炼理解十分关键。
参考文献
[1]王保通.趣味教学法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20(78):53-54.
[2]赵晓敏.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11):127.
[3]陆海莉.小学语文阅读中趣味教学法的运用[J].课外语文,2020(04):100+102.
[4]李杨.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牡丹,2020(02):203-204.
[5]杨娜.试析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趣味教学法[J].中华辞赋,2019(09):1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