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策略探思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11期   作者:程光勇
[导读] 基于新课改全面实施背景下,为满足新时期育人要求,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应提升对数学教学的重视。
        程光勇
        重庆市南川区隆化第七小学校 408400
        摘要:基于新课改全面实施背景下,为满足新时期育人要求,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应提升对数学教学的重视。并且,需使应用题教学更具灵活性、创新性,关注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发展需要,使其具有多角度探思意识,进行对自身思路的分享,鼓励生生互助。在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中,提升中高年级小学数学教学效率,让学生具有数感、创新思维与应用意识。在此,笔者结合教学经验,着眼于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视域下,探究中高年级应用题教学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中高年级;应用题;教学;策略
        引言
        新课标指出“应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得到充分发展[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作为重要题型之一,不仅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连,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其拥有数学眼光,具有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需避免单纯的进行知识讲授、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应突显他们在应用题教学中的主体位置,鼓励学生多角度探思,使其掌握学习方法,形成显性学力,让他们的思维更灵活。
        一、提升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有效性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加深数学理解
        新课标强调“应使中高年级小学生认识算法多样性,让他们在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优化教学过程[2]”。进行提升中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核心,依据他们知识掌握情况、数学学习特点与兴趣爱好发展等,进行教学设计,摒弃定式教学,有助于增强教学与生活间的联系,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认识整数、小数、分数、比例等相关知识;感受简易方程应用便利性;加深学科认识,能够解答实际遇到的问题。
        (二)有利于小学生多角度思考
        提高中高年级数学应用教学实效性,让学生具有沉浸式学习感受,将助力他们自主探究,使其展开多角度探思。相较于教师进行单一知识板块讲授,出示类似应用题型,让学生进行巩固训练,应提升应用题教学开放性,使学生告别繁杂运算,使他们在观察、实践、思考与分析中产生不同的思路,使他们拥有逻辑思维。
        (三)有利于教师掌握实际学情
        关注应用题教学,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重视教学过程,有助教师走进学生,掌握真实的学情。同时,教师不仅应善于总结,掌握教学艺术,还应积极进行分层教学,让应用题教学面向班级所有成员,使小学生形成对数的理解,丰富他们的数学学习体验,使其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具有核心素养[3]。
        二、做好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展开趣味教学,调动学习热情
        提升中高年级应用题教学有效性,教师应使其与趣味教学法有机融合。只有能够吸引学生课堂关注力,让他们积极参与,使其广泛探究,才能活跃教学气氛,构建高效课堂[4]。教师可结合现实生活、创设多样情境、组织教学游戏,以这样的方式避免单一性教学。并且,这样有利于小学生感受数学课程特点,使其具有学好数学的意识。
        例如:在人教四下《四则运算》教学后,为了使学生形成解题思路,养成好的习惯,具有审题、分析、验算意识,教师可出具不同难度的应用题,使学生参与“趣味应用题”游戏。以隐蔽分层的方式,让大家依次抽取不同难度的应用题,使其独立思考,进行计算。一组中,用时最短、思路清晰、方法多样的学生可获得零食奖励,教师可出具“玩具工厂为流水线作业,一条机器每小时生产15件玩具,其每日工作8小时。按照这样的速度,8月1日开始工作,4条生产线同时作业,月底是否能交付15000件的订货”、“我校多媒体教室一楼有25排、40列座椅,二楼总计有465个座椅,其一共能容纳多少人观看演出”、“四(3)班组织‘书香润童心’活动,平均每人每月读4本书,班中共有38人。已知我校图书馆馆藏2000余本各种少儿读物。如果每位学生读的书都不重样,现有书籍不能满足大家的阅读需求,这样说对吗”等。使学生参与教学游戏,得出合理结论,并用数据证实自己的答案。
        (二)进行创新施教,培养探究意识
        做好中高年级应用题教学,使学生形成核心素养,还需教师具有灵活施教能力,创新应用题教学方式。从而,增强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获得感,让他们形成预习习惯,具有探究能力。譬如:教师可以运用智能教学平台,以混合教学、在线施教、翻转课堂等不同的方式,有效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使其具有信息素养与数学应用能力。
        例如:在五年级《简易方程》教学中,教师可让大家自行观看微课,画面中播放——体育老师申请到1000元教学器材购置金,他来到体育器械商场。先放入购物车5个标价160/个的足球,在选购羽毛球时,上面没有价签。老师拿了2桶(15个/桶),最后找回60元。你知道羽毛球多少钱一个吗?使学生展开创新思考,让学生初步认识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检查所列等式是否正确。在数学课堂中,让学生分享自身的解题思路,使其发表不同看法,促进师生角色互换。从而,培养高年级小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三)关注分层教学,助力个性发展
        鉴于中高年级小学生历经低段数学学习,已经具备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与实践能力,为使其形成统计意识、增强应用能力,教师还应具有分层教学意识。
        例如:在《折线统计图》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对班级学生的了解,出具难度不同的题目,使A层学习能力强、富有探究意识的学生看图并解析(如图1)“汽车与火车的每分钟速度分别是多少,汽车比火车早到多长时间”;让B层学生分析“火车到站停靠多久与其行驶中每分钟速度”;培养C层学生识图能力、应用意识,用数学语言描述所看到的图形信息。在多样化教学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促进同伴互助,分享创新想法
        使中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更具有效性,不仅应重视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还应鼓励同伴交流、对话,让他们在探讨中分享自身的创新想法与思路,使其眼界更开阔,不断获取有益知识。
        比如:教师可出具相对复杂的问题,使学生合作分析“某大学食堂购入一批大白菜,第一个月用去总量的20%,第二个月食用了290kg,此时剩下的白菜数量比最初的一半多20斤,最初购入了多少的大白菜?”使学生以画图法、列分式、设未知数等不同的方式,进行问题解析,进过组内探讨,选出最简便、快捷的方法。让大家共享应用题解题思考,更加注重教学过程,使小学生思维变得开放、敏捷。教师可进行班级小组合作学习的巡视,给予学生适时点拨,使他们积极参与、自主分享,体现同伴互助学习价值,让小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掌握应用题解题技巧。
        结语
        总而言之,为做好中小教学衔接,帮学生夯实数学基础,使他们具有理性思维,教师应重视应用题教学,使中高年级学生具备数学核心素养。在此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应形成生本意识,注重对不同难度应用题的设计,使教学工作具有层次性、实效性;另一方面,还应总结施教问题,以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开数学应用题施教。在拉近师生关系,构建生动课堂中,使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让他们具有探究意识与自学能力,拥有数学思维[5]。
参考文献:
[1]杨世学.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质量的提高策略[J].名师在线,2020(5):15.
[2]李初生.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方法探析[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5):25.
[3]刘斐.浅谈小学中高年级应用题教学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12):19.
[4]沈秉琼.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21(3):1.
[5]李省三.解决问题讲究策略——以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应用题为例[J].安徽教育科研,2020(1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