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文星
吕梁市高级实验中学 033000
摘要:高效课堂是每一位教师的追求,它是新课程发展下对学科教师的新要求。高中数学教师要从新课程改革的角度理解高效课堂,要突破课堂中存在的“灌输教育”壁垒,这样才能够为高中数学课堂增色,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打造。文章从弹性预设、有效提问、合作交流、资源捕捉、例题精选五个角度入手,就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教学策略做了具体探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叶澜教授说过:“一堂好课的标准之一是有生成的课,即丰实的课,这样的课不会完全是预设的结果,在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尤其思维是相当活跃的。在整个过程中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的生成。”为打造高中数学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符合“好课”标准,是一节有生成的课。高中数学教师在推进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就要注意教学创新,关怀“动态生成”,打造具有生命力与创造力的数学新课堂。
一、弹性预设,引导预习,创设自学空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让学生获取学习的空间,能够从自主层面对所学知识初步了解,初步掌握。教师就要基于对数学教材和学生学情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从导学层面对整个教学活动做规划和设计。最有效的预设方式便是借助导学案的制作,引导学生完成导学活动,投入自主学习。
导学案对学生的课前预习具有导向作用,它能够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明其内容、建其框架,能够从学生层面给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发挥的空格键,进而为课堂生成提供可能,借此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
如在学习“集合”时,教师可设计如下导学任务:
(1)预习掌握元素与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2)预习掌握集合相等的含义;
(3)预习掌握元素和集合之间的关系、记法、读法;
(4)预习完成课后练习题,进行预习自我检测,明确学习问题。
二、有效提问,引导探究,诱发思考契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了让学生能够在数学课堂上学、思并举,能够有效的学,更能够有效的思。教师就要认识到提问的重要性,可以针对所讲解的重难点知识,设计提问情境,引导学生做问题思考,这样能够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也能够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让学生的知识吸收通过深度思考更有效。
教师要注意问题的设计应当“循序渐进”,要在课前进行相关问题的预设,借助问题预设捕捉深度教学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做深度学习思考。
如在学习“指数函数定义”时,教师可以创设如下问题情境:
(1)第一基础性问题:学号为1的学生准备1粒米带入课堂,学号为2的学生准备4粒米,学号为3的学生准备6粒米,以此类推,让学生思考,学号为51的学生应当准备多少粒米?
(2)第二进阶性问题:若让班级学号为1的学生准备2粒米,学号为2的学生准备4粒米,学号为3的学生准备8粒米,以此类推,学号为51的学生需要准备多少粒米?
(3)第三进阶性问题:若我们将班级内学生的学号假设为x,每位学生需要准备的米粒数为y,那x与y之间有何关系?
这样的问题层层推进,步步引导探究,能够顺利引出指数函数这一函数模型,通过问题的延伸讲解,将指数函数与一次函数、二次函数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认识指数函数,再思考与再创造的角度理解所学内容,学习自然深刻,自然有效。
三、合作交流,引导深化,合作解决问题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积极改变教学理念,要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在问题探究中感受和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及发展过程。为此,教师在推进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要从合作交流、合作探究、合作深化、合作思考的角度给学生合作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吃透内容,实现问题解决。
当然,教师在应用该教法时也要注意精心划分合作小组,精心设计合作问题。
如在学习“圆锥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时,学生在前期的课程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椭圆曲线以及双曲线的相关内容,在进行该知识学习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设计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迁移类比的方法,进行自主知识探究。
.png)
上述探究任务实际上是由已学的双曲线以及椭圆入手,引导学生通过画图以及类比的方式进行圆锥曲线的探究,给学生合作探究的空间,能够让学生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深化的数学学习能力发展,实现有效学习。
四、捕捉资源,引导分析,促进精彩生成
在数学课堂教学推进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意外”,无论是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的疑问还是学生解题的错误,都是不可多得的动态生成资源,他们具有较高的教学价值。高中数学教师要以积极的眼光去看待这些“意外”,要善于捕捉课堂上的生成资源,抓住资源进行点拨,这样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向纵深处发展,也能够找准新的数学课堂教学着力点,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深度理解与学习。
分析该同学的解题思路,明显发现学生忽略了隐藏条件t≥0,所以出现求解错误。但教师不要直接否定学生的结果和思路,可以让其他同学们发表一下看法,抓住该动态生成资源,促进学生们进行求解方法的探究。这样学生们的解题思维被打开,纷纷投入到错误的纠正之中,既能够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又能够进行课堂内容二次强调。
五、精选例题,一题多变,拓展思维。
正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尤其是数学学科,该科目的知识较为零碎,复杂,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很容易思维僵化。为了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能够就所学知识进行多方面的应用,引导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教师就要从例题的选择方面做教学创新,可以通过精选例题,选择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驱动学生做知识多元应用。
改编后,考查的内容和侧重点发生了改变,且题目的难度不断增加。这样能够驱动学生在完成不同类型题目的基础上做知识的深层应用思考,也能够借此创新题目,从题目创新的角度丰富课堂内容,实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结束语:
总之,高中数学教师要想打造高效数学教学课堂,就要充分理解高效课堂的含义,要打造一节“有生成的课”、“师生互动的课”,这样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能够形成高度契合,学生的学才是有价值的学。上述文本结合实践从多个角度就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做出探究,具有实践参考价值。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认真落实上述举措,推进教学环节完美融合,力求达成教学目标,实现高效课堂构建。
参考文献:
[1]李榕.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探讨[J].高考,2021(01):63-64.
[2]张成芳.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模式初探[J].学周刊,2021(03):109-110.
[3]陈仕勇.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方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02):23-24.
[4]丁强生.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动态生成探索[J],数学教学通讯,2021(03):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