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钢琴学习兴趣影响因素分析及思考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11期   作者:李芳
[导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幼儿学习开发智力的动力,能促使幼儿创造性的学习,还能激发、维持、促进儿童的探索欲望,并使之形成积极主动,富有坚强性的性格特点。
        李芳
        富源县第二幼儿园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幼儿学习开发智力的动力,能促使幼儿创造性的学习,还能激发、维持、促进儿童的探索欲望,并使之形成积极主动,富有坚强性的性格特点。钢琴学习对幼儿而言非常有益,并越来越受到家长的喜爱成为孩子们课外学习的首选,本文从兴趣培养、厌学原因、影响因素方面,结合幼儿厌学的特点,就如何培养幼儿钢琴学习的兴趣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让幼儿体验学习的快乐,消除幼儿的厌学现象。
        关键词 :兴趣;幼儿;钢琴;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性的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一个人只有对某种事物发生浓厚而稳定的兴趣时,他才会积极去观察思考、大胆的去追究其实质。对于幼儿而言,他们的心智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控制力、毅力都很差,对于任何事物,他们都是以兴趣为诱因去探索。有了兴趣幼儿就能自觉的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并产生欣慰和快乐的情绪,能抑制疲劳克服困难。兴趣是幼儿学习开发智力的动力。能促使幼儿创造性的学习,还能激发、维持、促进幼儿的探索欲望,并使之形成积极主动,富有坚强性的性格特点。钢琴学习是一个长期的、枯燥的、乏味的过程,它意味着对幼儿毅力、恒心、韧性的考验,幼儿本身有好动的特点,定性较差,他们能够很快对新奇的事物产生兴趣,但是这种兴趣却又很容易转移。本课题通过对幼儿钢琴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对幼儿钢琴学习兴趣培养提出了适当建议,从而更好的找到有效的途径,促进钢琴学习质量的提高,优化幼儿钢琴教学效果,真正的把对幼儿的钢琴教育与兴趣培养相结合。
        迄今为止,关于幼儿钢琴学习中兴趣培养问题的研究大致有一下一些:但昭义的《少儿钢琴学习与辅导》,赵晓生等人编写的《钢琴演奏之道》,魏小凡等人编写的《少儿钢琴学习指南》,童道津和孙明珠共同编写的《少儿钢琴学习辅导》,陆佳编写的《在琴键上跳舞》分别从儿童的心理特点、生理角度和钢琴教育的规律方面入手对幼儿钢琴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梳理和介绍,并从幼儿钢琴学习的不同角度对幼儿钢琴学习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和方法。黄亚萍的《学前儿童钢琴教育模式研究》,金晓丹的《儿童钢琴学习的价值、特点及其教育》,徐帆的《儿童钢琴的教育现状引发的思考》,刘畅标的《关于练琴引发的思考》等大部分钢琴教育理论的研究都集中在纯技术技巧、基本的教学法或演奏法上,尽管有部分也偶尔提及幼儿钢琴学习兴趣的培养的问题,但都因篇幅有限,未能深入论述。
        本文以培养幼儿钢琴学习的兴趣为研究的主要内容,从幼儿钢琴学习的特点、影响幼儿钢琴学习兴趣的因素、幼儿钢琴学习兴趣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幼儿钢琴学习兴趣培养的方法等方面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就如何培养幼儿钢琴学习的兴趣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培养幼儿兴趣,引导幼儿学习的建议,希望幼儿在钢琴学习的过程中喜欢学习,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加强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的学习效果,达到钢琴学习的培养目标,以及幼儿在学习中保持较好的学习兴趣和状态。
        二、幼儿学习钢琴的特点
1.幼儿学习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
        本文将“幼儿”定位3-6岁的儿童,幼儿期是孩子身心发展最快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在学习时注意力容易分散。幼儿对钢琴的接受心理与成人对钢琴的接受心理有着本质的区别[1]。在实际的幼儿钢琴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接受能力,在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段内抓住幼儿的兴趣和特点教授幼儿。钢琴教师多是“专业”的钢琴教师,并非“幼儿专业”的钢琴教师。因此,很多老师在不了解幼儿心理特征的前提下,常常按照自己的意愿把一些成人才能够理解的语言、观点、方法灌输给幼儿,他们会忽略幼儿的发展特点,整节课都给幼儿灌输乐理知识或者让幼儿不休息一直弹枯燥的曲子。事实证明,这种无视幼儿身心特点的教育是失败的,孩子在学琴过程中感到挫败感,随之学琴的兴趣也逐步丧失了。由此可见,幼儿的心理特征对幼儿的学琴至关重要。了解幼儿钢琴学习的特点是钢琴教师在从事钢琴教学前所做的必要的准备工作。
         2.幼儿有依赖性的特点
         对家长和教师的依赖是幼儿钢琴学习过程中表现的一个突出特点,由于幼儿缺乏一定的自制力、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都处在一个发展的初级阶段。意志力弱,不能自己独立完成功课或任务,常常需要父母和老师的监督和指导。因此,在学琴期间,练琴和上钢琴课经常是在父母和老师的督促下完成的,一旦脱离了父母和老师的监督,大部分幼儿不能自己独立的、有意识的去练琴。所以很多幼儿练琴要在父母老师的监督下才能完成,没有监督就不能练琴或是随便应付弹一下就过了。这样练琴的效果没有达到,一段时间之后幼儿觉得自己没有进步,对学琴就会失去信心,从而培养幼儿的练琴习惯和兴趣就会变得很困难。在练琴的过程中要慢慢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幼儿有意识的去练琴,并喜欢学琴,把幼儿对钢琴的兴趣培养起来。
         3.幼儿的认知能力不强
         在幼儿的认知活动中,感知觉占重要地位,以感知和思维相比,感知在3-6岁幼儿的认知活动中仍占优势。幼儿对于世界和事物的认知比较简单、直观,还停留在认知的初级阶段。他们多感兴趣于一些形象、直观、易理解的事物上,而对于那些抽象、难理解的事物他们不怎么关注。在皮亚杰的守恒实验中,幼儿对物体长短、大小,对液体容量的多少等等的判断,往往根据直接感知的形象,而不是事物的本质。幼儿的记忆也直接以利于感知的具体材料。对直接感知过的形象地记忆,比对词语记忆的效果好。尤其是读谱和认谱对幼儿来说更加的不容易。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使用抽象复杂的语言,如在教幼儿识别二分音符时可以使用这样的语言:先问幼儿“宝宝平时三用什么吃饭的”幼儿会回答“小勺,”“那我们的小音符是不是和小勺长得很像啊”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认识二分音符就像我们吃饭的小勺是空心的。当我们用小勺吃饭的时候小勺满了起来,那就像普上的四分音符,把小圈填满了。宝宝使用小勺的时候就会想到音符,幼儿就可以形象直观的感受到音符,现象直观的比喻更便于幼儿理解。
         4.好奇心强是幼儿身心发育的又一特点
         幼儿往往对身边的一切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有强烈的好奇心,初学钢琴时由于对钢琴及乐谱有着好奇感,很多幼儿很乐意并且享受学琴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幼儿保持新鲜感,教授幼儿要循序渐进,慢慢培养幼儿的兴趣,并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感受到钢琴的深奥和简单。[2]就如在教授幼儿节奏的时候我们分为很多节奏,像平时走路,眨眼都是有节奏的。在学习得时候把生活和钢琴联系在一起,同时也让幼儿感受到钢琴的艺术和魅力。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培养幼儿钢琴学习的兴趣,抓住幼儿的学习特点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愉悦的感受,从而养成良好的学琴的习惯。


        5.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其它记忆
        幼儿阶段意识和认知都在发展和初级阶段,对事物的认知以形象记忆为主。认知能力弱,对直观、形象、生动、图式的事物感兴趣,对复杂、抽象、具体、概念的则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高于其他记忆的效果。形象记忆所借助的形象,带有直观性、鲜明性。钢琴上的黑白键,琴谱上的小逗号,起初会让幼儿感兴趣产生好奇心,有想认识的想法,可是一段时间的反复练习和记忆后幼儿对这些难懂的音符会失去兴趣。由音符、节奏、旋律加在一起的小曲子就要求幼儿反复练习,手型保持,坐姿端正。这些都无疑是在给幼儿增加困难和负担。由于幼儿的有意记忆较差,幼儿很难花费大量的精力去背谱,去记忆,所以在练琴的时候往往会忘记音符而导致学习的进度较慢。并且会导致幼儿不愿意练琴,不原意背谱。幼儿对弹钢琴的兴趣也就慢慢失去了。
        6.幼儿身体动作的发展具有规律性
        幼儿身体的动作和手的动作的发展是有客观规律的:从整体动作到局部的、准确地、专门化的动作。从中央部分动作到边缘部分动作。幼儿最早出现的是头的动作和躯干的动作,然后是双臂和腿部的幼规律的动作,最后才是手的精细动作。从大肌肉动作倒小肌肉动作。而手指的精细动作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练琴正是手指的小肌肉运动,双手的协调都与精细动作发展相关。3-4岁的幼儿能够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幼儿练琴时间过长,练琴过程中动作、手型要求都会让幼儿很难受。在这样的情况下要让幼儿继续练琴,保持练琴的热情是很困难的。更不用说是让幼儿识谱,记忆。因此,教师在教幼儿学琴的过程中需要帮助幼儿一起克服这些困难,才能在培养幼儿兴趣上做出改善,幼儿兴趣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钢琴的学习是一个长时间的练习过程,只有日积月累的反复练习才能有所提高。兴趣的培养也要贯穿在这一过程中。
    三、影响幼儿钢琴学习兴趣的因素
   (一)钢琴自身的学科特点对幼儿钢琴兴趣培养的影响
    1.钢琴的语言特点
        就目前使用的钢琴教材来看,小汤姆森第一册《玛丽有只小羊羔》、《老麦克唐纳》、《摘棉花的老人》、《我的忧愁谁知道》等曲目,都不是中国孩子熟悉的曲调,虽然也会上口,但是国外的孩子学习这些曲子可能会更快,这是他们早已熟悉的旋律,这些曲调对中国孩子来说会很生疏且没有亲切感。在进一步的学习中这个问题会越来越明显,《拜厄基础教程》、《车尔尼599》、《车尔尼849》、《车尔尼299》、《小奏鸣曲》等系统教材都是沿袭西方传统教材音乐习惯,较注重和声性,巴赫的多部作品就显得更难,幼儿难以控制巴洛克音乐“不分主次的几条旋律线纠结在一起的副调织体”[3]更难理解其“严肃复杂和宏达深奥”的音乐风格。虽然古典时期的钢琴音乐已转入“以旋律为主的主调和声形式”,但其“音乐旋律深受意大利歌剧音乐影响”。[4]对于潜移默化中听着中国民歌长大的孩子们来说,其音乐语言是陌生而遥远的。同时大部分钢琴作品的音乐语言与语汇特点大都非中国幼儿所熟知和习惯。甚至一些音乐语汇对中国幼儿来说是抽象深刻的较难理解的。有的乐曲幼儿还觉得是很难听。在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把练习曲、复调、奏鸣曲取消,但是这样是不行的,技术、技巧、分句、手指控制等方面的训练会欠缺,幼儿在学习钢琴时,虽然艰苦,但是这些曲子的练习是打开幼儿音乐之门的钥匙,不能因为难就取消了对它们的学习,而是要寻找到其它的方面,让幼儿对这些曲目感兴趣而不是怕,让幼儿理解作品的内涵,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感受作品的美,从而培养幼儿的兴趣。
    2.钢琴弹奏的技术性特点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儿钢琴教学逐渐成为社会中一种普遍的教育现象。本文以幼儿钢琴学习中兴趣的培养为研究对象,在对幼儿钢琴学习的现状,及幼儿自身钢琴学习的特点,对兴趣的培养在幼儿钢琴学习中所占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进行了探索,总结出兴趣的培养是幼儿能否顺利学好钢琴的所在。学习钢琴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教师家长的善意引导和鼓励,最大化的激发幼儿对钢琴的热爱。对于幼儿的钢琴学习,始终伴随着老师、孩子、家长这三个重要因素,只有三方面默契的配合,才能实现其共同的目的。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那么简单,本文从兴趣培养、厌学原因、影响因素方面,结合幼儿厌学的特点,就如何培养幼儿钢琴学习的兴趣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让幼儿体验学习的快乐,消除幼儿的厌学现象。
        【参考文献】
        [1]李民生.《儿童钢琴学习指南》[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12
        [2]李婓兰.探讨学音乐、弹钢琴的兴趣[J].钢琴艺术,2005,(3);54-57.
        [3]但昭义.《少儿钢琴教学与辅导》[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1
        [4]肖安娜.你是孩子的良师益友吗[J].钢琴艺术,2005,(8),45。
        [5]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8
        [6]李坤.如何提高儿童钢琴学习兴趣[J].小演奏家,2006,(6)
        [7]童道锦.孙明珠.《少儿钢琴学习辅导》[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5
        [8]郑欣欣.《钢琴教学的教材安排》[M].音乐天地.2004,(4)
        [9]夏炜焱.儿童钢琴学习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7,(2);110-115.
        [10]赵仲安.兴趣研究的几个问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1,(9).
        [11]赵玉玲、齐春霞.《婴幼儿才艺培养方案》[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
        [12]魏廷格.《钢琴学习指南》[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1)
        [13]陆佳.《在琴键上跳舞》[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5)
        [14]刘畅标.关于练琴的几点思考[J].钢琴艺术,2006,(2),29
        [15]魏晓生.《少儿钢琴学习指南》[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