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琴
四川省乐山市柏杨小学 四川乐山 614000
摘要:随着教育不断改革发展,目前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关注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进步,注重因材施教的原则落实。为了能够实现学生差异性教学,分层教学模式目前受到了很多教师的关注,它能根据学生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在这个基础上为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从而让学生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获得发展,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本文就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数学教学
分层教学法的实施需要教师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在这个基础上为学生设定不同的学习任务和目标,让每一位学生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掌握知识,获得能力的提升。目前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能够提升整个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进行分析探究,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示。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分层教学的意义
(一)分层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在分层教学模式下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性格特点为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因为学生存在着差异性,所以学习能力和接受知识的水平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分层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情况选择合适的学习任务,完成自己能够胜任的学习活动,这样能有效的消除学生学习上面的压力和对于过难的知识造成的畏惧心理,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提升学习的效果。
(二)分层教学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在分层教学模式下教师会考虑到学生的综合情况,不仅仅会为学习能力偏低的学生安排适合他们的学习任务,同时也会考虑到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能会存在的吃不饱的情况,所以教师为学这些学生拓展知识,丰富学习的内容,那么学生就可以在分层教学模式下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这样能够有效的拓展学生的视野,帮助这类学生获得能力进一步的提升和全面的发展,所以在分层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顾及到每一位学生的情况,这样不同程度上的学生都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
(三)分层教学有助于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很多教师采取的是一刀切的教师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需要统一学习一样的知识,完成统一的学习目标,所以导致很多学生会存在着学不会或者吃不饱的现象,整体的课堂教学效率并不能因此得到有效的提升。如果教师可以利用分层教学模式落实教学活动,往往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去掌握不同知识,便于学生更好的消化吸收,这对于提升整个课堂教学的效率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在老师科学的安排下获得全面的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实践策略
(一)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保障分层教学合理落实
为了确保分层教学模式可以顺利的落实,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根据教学的内容和目标以及学生的基本情况来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通过分层全面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需要首先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在这个基础上为学生设定学习目标和任务,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学习。首先教师应该对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够了解学生基本的情况,然后按照学生的兴趣喜好和学习成绩以及能力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对数学能力比较强,学习兴趣也比较浓厚的学生教师可以将他们分到A层,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分配到B层,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分到C层。而且值得教师注意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分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的情况和成绩来进行调整。
如果学生一段时间后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比如可以和B层学生持平,那么就可以把这位学生从C层调到B层,这样一个灵活动态化的方式也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变得更加的努力。提升整体的学习效果,发挥出分层教学的优势。
(二)分层教学落实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提升学习效果
在分层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积极开展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这样更有助于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学生分层之后,教师要把学生所在的层次打乱,坚持同组异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让每个小组同时拥有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可以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让学生能够在合作中共同进步。所以分层教学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让不同的学生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彼此取长补短,获得共同的发展。比如在落实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个设计统计图的任务,然后将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分组,明确学生的分工。比如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负责前期简单的数据的收集工作,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负责数据整理和统计图制作,而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带领其他的学生分析设计的统计图,并且对统计图进行问题设计,然后各个小组交换统计图完成设计的题目,通过这种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要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了整个课堂学习中,有助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三)授课过程中注意分层,帮助学生更好的获取知识
在整个教学中授课阶段是核心阶段,也是学生掌握知识最关键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落实分层教学,为学生安排不同的教训内容和训练的目标任务,让学生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教师可以为优等生制定高层次的有深度的学习任务,重在引导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对于中等生教师可以制定中间层次的学习内容,可以借助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注重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和启发。而对于能力偏弱的C层学生,教师尽可能设计基础性的任务,帮助学生打牢基础知识。比如在开展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公顷和平方千米》这部分内容时,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布置的任务基本以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为主,让学生可以充分的理解这两个面积单位,并且掌握换算的方式方法,而对于能力较强的A层学生教师则可以加入一些解决实际的面积问题的任务,从而拓展学生思维,帮助学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
(四)注重作业分层,拓展分层教学范畴
因为学生在掌握知识方面的能力存在着差异性,所以教师为学生安排的课后作业也存在着差异性。作业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巩固知识有效的途径,而且借助作业也可以有效的检测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通过作业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因为学生存在着差异性,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也要坚持分层的原则。在作业具体设置的时候要分开设计基础题目和拔高拓展题目。优等生需要完成基础题目的同时,去完成拔高拓展题目,而能力一般的学生需要在完成基础题目后完成一定的拔高题目,对于能力偏弱的学习教师要求完成基础题目即可,如果学生希望提升自己,也可以尝试完成其他的题目,通过这种分层安排和学生的自由选择的结合,能够很好地提升作业完成的效率,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性,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么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需要在课堂中落实分层教学模式,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和分层,让学生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掌握知识,获得能力的提升,通过分层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下掌握数学知识,提升数学能力,同时让学生可以通过合适的作业获得对知识的巩固复习,全面的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实现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望平.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J].速读(上旬),2019(12)
[2][2]黄萍,付家蓉.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J].魅力中国,2019(47).
[3]王琳.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J].赤子,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