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龙
云南省宣威市倘塘镇第二中学 655418
摘要:探究式教学起源于20世纪,它随着教育改革体制的发展,早已进入大众视野,它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积极,对物理的探索更加深入,也可以大大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增加师生间的有效交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枯燥的物理课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
关键词:物理;探究教育;课程实践
引言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与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入,教育更注重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而任务探究教学法的运用,其作为新型的一种教育方式,在具体教学中,也十分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因此,物理教师在实际教学时,需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知识掌握程度,并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出社会所需的综合性人才。将任务探究教学法应用于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其不仅能够将教学内容以及知识点转变为任务或问题形式呈现给学生,而且还能使学生通过任务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使学生实现高效学习。
一、探究式教学的概念
探究式教学这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教学模式,其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激发,并且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锻炼。在这种学习方法中学生掌握了课堂的主导权,会有效地促进学生兴趣的激发以及积极性的激发,让学生可以更有质量地进行知识的学习;而教师则成为了课堂的引导者,减轻了教师的知识教学占用时间,可以让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学生良好品格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中。同时探究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以及思维体系,这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而且最主要的是初中物理教学本来就具有很多探究性的内容,在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务实相关知识,然后提高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当然在具体的操作中,教师需要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学生进行组内探究,这不但可以促进组内学生实现互补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探究式教学法在物理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进行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教学的主要方式是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深入探究,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对重要知识点印象更深刻,不容易遗忘。老师可以给学生建立模拟课堂提供合适的情景,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与场景出发结合实际,让学生对书本上的认知在生活中形成具体概念。例如,小汽车的挡风玻璃是倾斜的,它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把虚像从驾驶员的正前方移动到斜上方,避免干扰驾驶员的视线。这样学生就会发现物理就在生活中的各个角落,这种学习方式会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得出的结论会更加生动、具体,让学生在枯燥的物理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同时在课堂中也能让自己变得更加有参与感,更加主动、认真。
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增加一些在生活中会遇到的趣味小实验,用一些简单、神奇的小实验调动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与爱好,例如,讲显色反应时可以拿一瓶白醋让学生自己在纸上写字,然后照蜡烛让字显示出来,让学生仔细探究为什么用火烤会显示出字,增强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从这些实验中延展出老师的结论,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为以后学习更加复杂的物理知识打下良好的探究基础。
(二)基于任务探究的创新意识提高
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中运用任务探究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相应的创新意识,而且还是学生实现高效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物理教师可在课堂教学时,创建相应的课题或问题,引导学生联想与其有关的知识,对其中的要点实施探究,或是在结束物理实验学习后,以任务探究的形式,引申出其他的相关物理知识,促进学生思维开发与思考,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得到显著提高。例如,对“浮力”当中的物体浮沉条件及应用开展教学时,本节课的主要探究任务为物体浮沉的条件是什么。首先,物理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播放不同重量、不同质地、不同形状物体在水中出现的浮沉变化,指导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对物体浮沉会受到什么因素影响进行设想。然后,在学生探究之后,会设想物体的浮沉会被物体质量所影响,且重量愈大,其下沉愈快,浮力也就愈大。此时,物理教师可依据学生的设想,指导学生实施实物演示,以此对自身的猜想实施验证,并根据猜想进行操作与演示,以此引导学生实施猜想与总结,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创新力得到显著提高。
(三)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问题是学生探究活动开展的源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应该以合理设疑的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合理引导。疑问的价值往往体现在通过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并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让学生掌握科学思考物理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科学求证、物理观念和科学态度等多种物理核心素养得到良好的培养。举例而言,在学到《物态变化》这一课时,这堂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学生明确温度的概念,让学生知道摄氏温度的单位,使学生能够对温度计的原理和构造加以明确,对三种物质存在形态加以分析。而教师也应该通过对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物态变化知识的学习之中养成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可以从物态变化的本质出发,以问题对学生加以引导,通过什么是温度?温度变化会造成哪些影响?吸热物态变化与放热物态变化的区别在哪?晶体与非晶体熔化过程之中存在着哪些异同?等多种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结合自身所学知识和实际的生活情况对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进行探究,从而使学生能够对本堂课程的教学重点和要点加以全面掌握,推动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达到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使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这可以有效地促进核心素养的培养效率。而且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还可以对学生的相关品格以及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同时,核心素养又是体现学生各方面素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入深度学习状态,并且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当然在初中教学中,整个培养过程是潜移默化的,这就需要教师做好相关课程的设计工作,并且结合探究式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为物理核心素养的培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海华.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生活教育,2016(7):103-104.
[2]王昕.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女报:家庭素质教育,2020(5):53.
[3]廖蕾.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界(综合教育),2019(9):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