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数学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11期   作者:钊亚萌 孟秋
[导读] 当前大学数学教学存在教师教学程序化,学生对数学的认知不足,考核评价方式的单一化的问题
        钊亚萌 孟秋
        北华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摘要:当前大学数学教学存在教师教学程序化,学生对数学的认知不足,考核评价方式的单一化的问题,为此,建议应采取以下对策:(1)注重非智力因素,创设优质教学情境;(2)注重知识间的联系与应用,强化数学的思想方法训练;(3)尝试建立面向学生的多维度分层教学评价模式,从而促进大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大学数学;教学现状;对策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教学对象的不断变化,高等教育迅速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当前我国大学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由于数学知识体系的逻辑性和演绎性的紧密结合,大学数学被许多学生家长普遍认为是最难进入的学科之一。面对数学教育发展的现状,我们应该深入思考如何重视实践教学,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实现我国数学教育的更高目标。
        一、当前大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些教育学者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部分大学生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开始数学学习,并对当前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反思,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点:
        (一)教师教学程序化
        多年来,大多数高校对大学生数学一直采取较为传统的一课式教学方法,连续讲授占据了数学课堂的大部分学习时间。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形成全面的课堂教学主体性。调查发现,大学数学教学改革严重滞后,科学现代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等教学方法在大学数学课堂上很少得到充分利用。在这种过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很难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对于一些主要涉及两头的数学知识,例如掌握数学的基本思想,并结合数学的实际应用,教师往往选择略说或不说,这导致一些学生感到普通高校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困难,也影响了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
        (二)学生数学认知不足
        受数学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学生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自主学习的心理状态普遍偏低,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由于大学数学很难理解,一些学生反映,主要原因可能是数学教师往往忽视了一些基础的数学语言教学,使得很多班级的学生无法理解一些常见的数学语言。而且,有些数学语言概念很抽象,很难理解,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受到很大影响。大学生学习数学所使用的语言大多是代数符号、文字和代数公式的复杂混合体。对于初学者来说,还有一个重要的自我学习和社会适应的过程。如果这种学习过程脱离传统的教学过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能会受到严重损害。另一方面,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大学数学课程是较为抽象的学科之一,是少数人投入的领域,与大多数人的专业学习和日常生活没有多大关系。于是,一些学生自然错误地认为学校数学课程本身没有趣味性或讲故事性,课堂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因此学习的主动性不高[1]。
        (三)评价方式单一
        目前,大多数高中数学课程期末考核成绩评价仍采用直接以期末考试成绩为基础的综合评价方法,学业成绩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期末考试成绩。这种评价方法实际上是不完备的。由于他们的基础知识水平不同,努力学习的程度也不同。

根据期末考试成绩,逐一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有失偏颇的。虽然大多数高校的综合评价一般只采用学生平时成绩综合评价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价两种方式,然而,对于许多学生来说,这些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提供真正的主动性动机,从根本上实现自主学习思维方式和学习活动兴趣的双向转化。学生根本无法主动实现从“我要学”到“我要学”的双向转变[3]。
        二、解决大学数学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注重非智力因素,创设优质教学情境
        结果表明,除了优化知识结构外,由兴趣等非智力因素构成的个性化心理品质对新时期创新人才的能力培养尤为重要。良好的学习兴趣培养能有效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实践参与性。由于数学的学习一直被人们视为一件“苦差事”,不少学生会产生一些无力、软弱的不良心理暗示。因此,教师应努力营造一个愉快、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从信息时代数学的实际应用和现代数学的美出发,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理想信念和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
(二)注重知识间的联系与应用,强化数学的思想方法训练
        为了不断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综合能力,提高理论教学的效果,根据不同的学生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探索精神和自主创新精神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首先,教师要积极加强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从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入手,提高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案例研究的能力[2]。其次,教师可以尝试运用启发式课堂教学法,选择一些难度适中的内容让学生参与讨论,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为师生相互交流创造有利条件。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仍然可以分层次实施课堂教育,因材施教,从而大大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教学的有效性[3]。
(三)建立多维度分层教学评价体制
        由于个体差异,目前单一的综合评价教学模式不能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如果都遵循一种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教学评估,不利于学生自我能力的发展。因此,学校可以从考虑学生基础水平的差异入手,尝试探索分层教学和分层自我评价的新模式。为了满足教学大纲基本目标的要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水平,设计每门课程的教学评价指标,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自我评价需要。比如,思维较为活跃的学生需要能够结合未来深造的实际要求,多开展数学学科竞赛和各学科综合能力课程的习题指导,它能有效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2]。
        四、结束语
        在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并重的今天,高校数学教育改革必须坚持正确面对教学中可能存在的热点问题,坚持不懈地学习和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理念,促进高校教学改革,整合各种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各种教学方法,实现各种教学探究过程的良好配合,激发学生实践学习和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实际应用能力,同时,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从而不断提升大学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弗赖登塔尔.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M].陈昌平,唐瑞芬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110.
[2]李杰.大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误区及其成因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4(1):34.
[3]徐利治.数学方法论选读(第三版)[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86-89.
[4]王建磐. 中国数学教育: 传统与现实[M].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9.
[5]米山国藏. 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M]. 成都: 四川教育出版社, 19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