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11期   作者:张玉臣
[导读] 随着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渗透到各个教学阶段之中,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索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逐渐引起广大高中数学教师的高度关注。
        张玉臣
        莒县文心高级中学  山东日照  276500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渗透到各个教学阶段之中,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索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逐渐引起广大高中数学教师的高度关注。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引言:在新课程教学改革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越来越注重高效课堂的构建,因为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还有助于数学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是经过实际的教学时间调查可知,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渗透核心素养、构建高效课堂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一方面是教师的教学理念不够先进,课堂教学模式过于陈旧、单一,课堂缺乏趣味性,无法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则是教师只是照本宣科的讲解知识内容,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缺乏给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的空间,导致学生学习的效率不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能够得以实现。
一、合理组织课堂设问,营造课堂氛围
        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很大一部分取决于课堂的初始阶段,如果调动好整个课堂氛围,让学生一开始就进入一个相对轻松愉快的学习状态,那么这堂课的教学效果是事半功倍的。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合理设问的形式,利用课下自己组织设计好的问题在课前进行提问,恰到好处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与此同时,课堂支出的设备也能够奠定整堂数学课的基础,同时也是演出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最好时机。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性格需求,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有趣、丰富的故事去调动学生的情绪,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恰当的提出问题,引出这堂课的教学内容,从而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比如,在学习人教B版高中数学有关“数列”的内容时,在讲解有关等差数列求和内容的时候,教师不需要急着在课堂教学之初,就讲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而是可以利用一个有关数列求和的小故事作为开篇进行铺垫:“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小故事,大家都知道德国的数学王子是谁吗?没错,就是高斯,在小的时候,高斯就非常有数学的天赋,有一天,他的数学老师故意除了一道比较难的数学题目去刁难他们,1+2+3+4+···+99+100=_______。数学老师刚写完这道题目,大部分的同学都在埋头苦算,把这些数字一个个相加,但是高斯就和其他同学不一样,他立刻报出了答案是5050。高斯的这个回答让老师刮目相看。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高斯是如何迅速、准确的算出答案的呢?”这是同学们都会瞪大眼睛,想要听最终的答案,随后,教师可以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高斯的这种速算方法,也就是倒数相加。这是等差数列求和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设问方式的导入,不仅帮助学生构建了有趣、生动的课堂情景,同时还调动了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引出了本节课堂教学的中心,为后续教师的教学做好了铺垫,从而构建了一个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
二、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构建高效课堂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随着新课改教学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的需求,为了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高中数学课堂越来越趋向于构建能够引导学生参与,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其中,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突出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理念,同时让学生自由的发挥与想象,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正在逐渐被广大高中数学教育工作者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在为了实现共同学习目标的前提下,相互配合和协作的过程。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进行学习和探究,激发学生参与数学课堂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和场地,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之中完成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究,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敏捷程度,从而带领学生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合作学习情景,让学生在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当中,互帮互助,激发自身强烈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他们大胆的开展实践活动。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我校科技楼顶伫立着一座天文观测台,那么如何通过测量求出天文台顶距地面的高度呢?”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分析题目的背景:天文台顶距离地面的高度就记为AB,但是B点无法达到,因此不能够直接的测量。随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分组讨论解决方案,如果不能够直接测量AB两点的距离,那么还有其他的方法或者数据来求得所需的数据呢?学生们在小组之内迅速的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每个人都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言论和看法,与其他同学交换知识经验,很快便能够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随后,小组内商量后确定最终方案,派一个代表上台讲解,有的小组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测量:在可以到达的地方取C、D两点,然后使这两点与点A在地面上的垂线保持在同一平面内,如下图所示,然后设CC1表示测量仪器的高度,在C1点和D1点分别测出A的仰角为,C1D1=a,在△AC1D1中,我们可以利用正弦定理求AC1,然后在Rt△AB1C1中,利用AB1=AC1·sin求出AB1,最后便可以求得AB=AB1+B1B。

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强化课堂效率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很多学生在解题时会经常“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体现了学生对数学算理的不了解,虽然学生机械的记住了某道题的解题方式,但是却没有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的思路,在考试时稍加变化,学生就可能出现无从应对的现象。因此为了能够构造有效的数学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教师必须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让学生在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当中实现对问题本质的了解和掌握,这样也有利于学生日后的自主学习和数学综合解题能力的提升。
        比如,高中数学有一些复杂抽象的函数知识,学生如果单纯的看公式做题,难度会比较大,长期发展也会消磨学生解决函数问题的信心。此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教学“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相关内容时,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便利,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引导学生一步步的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通过多媒体软件设备,可以将多个指数函数图像合并到一个坐标系中,然后清晰的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直观的结合图像的特征对函数性质进行归纳和总结。通过这种形式,学生不仅能够对指数函数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时还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从而构建了一个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结束语: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数学教师要重视高效课堂的构建,提高学生参与数学课堂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动力,让学生在快乐学习的同时,强化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党少杰.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探索[J].社会科学,2917,(12):34-35.
[2] 王平.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教育科学,2016,(111):56-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