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项管理”下的初中数学作业优化布置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11期   作者:尤明忠
[导读] 作业一直是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与孩子的学习息息相关,作业改革更牵动着万千教师、家长的心弦。
        尤明忠
        福建省南安市第五中学,362308
        摘要:作业一直是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与孩子的学习息息相关,作业改革更牵动着万千教师、家长的心弦。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检测学习效果,如今却逐渐演变成广大学生的负担,甚至给家长和教师带来了"作业焦虑"。本文将结合“五项管理”的要求,对初中数学作业的布置提供优化策略
        关键词:五项管理,初中数学
        一、“五项管理”要求
        教育部今年先后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明确要求在中小学校开展手机、睡眠、课外读物、作业、体质健康等五项管理。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也印发通知,要求开展"五项管理"督导工作。"五项管理"以小见方向、以小见责任、以小见情怀,内容切口虽小,撬动的却是整个教育变革。做好"五项管理",是教育部门的重大责任,也是解决广大家长急难愁盼的有力举措。
        1.手机
        是否有学生手机带入校园申请制度;是否规定并严格执行学生手机不得带入课堂;是否有手机保管装置;是否有手机保管责任人;等等。
        2.睡眠
        是否规定并严格执行小学上午上课不早于8:20;是否规定并严格执行中学上午上课不早于8:00;是否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否告知并督促家长保证学生按时就寝;等等。
        3.读物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是否进行全面指导与管理;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是否进行监督检查;是否按照办法中列出的12条负面清单对校园推荐图书进行清理;等等。
        4.作业
        小学1-2年级是否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3-4年级每天书面作业时间是否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时间是否超过90分钟;是否指导小学生基本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等等。
        5.体质
        小学1-2年级是否安排每周4课时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小学3-6年级和初中是否安排每周3课时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高中是否安排每周2课时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每节课间是否允许学生出教室适量活动或放松;是否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等等。
        牵牛要牵牛鼻子,教育的改革是系统的,抓好这"五项管理"正是通过系统性解决深层次问题,来实现对当前现实问题的重要突破。所有信号表明,加强"五项管理"已经成为推动基础教育系统性改革的重要切口。当然,所有的改革要想顺利进行,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不同主体的有机协同,达成共识,共同治理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二、初中数学作业布置情况
        作业作为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更需要教师能够加强重视,引导学生及时温习学习的知识,另外也要通过有效的作业布置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时提升他们良好的学习探究能力以及数学实践能力,实现学生数学素质的综合发展与全面发展。目前有关中学生作业布置的现状如下:
        1.整体上学校数学学科布置的作业量是适度的。


        首先,学生自制力较差,必须有作业,也需要家长辅导与陪伴,中阶段正是形成良好知识框架和学习方法的阶段,一旦养成,终生受益。很多作业是上校外辅导班布置的任务。其次,中学生学科多,任务重,作业多是常态。特别是对刚入校的初一学生而言,九门学科作业压力很大,数学作业更是重中之重。
        2.以知识点替代学习目标,模糊处理学习目标,即使有了清晰的目标,教师也很少将其与作业设计相联系。
        3.学生作业时间正呈现越来越长的发展趋势。
        4.分层布置作业落实不到位。
        三、“五项管理”下的初中数学作业优化布置策略
        作业是教师基于教育哲学对学习资源的重新整合,是学生基于特定学习任务的一种活动,它应该是学生在认知与情感的交互作用下,运用只是解决现实问题的学习过程。
        1.优化作业设计体系,促进作业差异化
        每一位学生在不同学科中的学习状态、学习方法等因素不尽相同,学生对作业的需求以及需要的作业指导、反馈也存在较大差异,而教师布置的作业类型、难度、数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压力情况。这意味着学校及教师需要优化作业设计体系,争取做到作业分层,推广差异化作业;能够在布置作业时结合教学内容、难度和时间,合理布置作业,不出现超越教学内容或与教学内容脱节的现象。分层首先要找到依据——主要是考虑学习目标和学生情况。如果说学习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期望,那么学生情况则是期望的实现程度,为作业分层提供了参照。一是以一致性思维选择、改编、创编作业内容。二是评估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对作业类型、难度和数量进行至少两个层次的区分,如基础题与拓展题、巩固题与挑战题、书面作业与实践操作作业。三是明确作业层次的选择,引导学生量力而行,确保每个学生选择与其能力水平相当或略高的作业。
        2.时间少,负担重,作业时间需要合理规划
        作业时间能够综合反映作业的质与量,作业时间过长会带来不良后果,然而有调查显示,学生作业时间正呈现越来越长的发展趋势。导致作业时间增长的原因众多,比方说教师对学生所需作业时间的预估过短,忽视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不同学科的教师间缺乏关于作业量和作业时间的协调,各科作业纷纷抢占学生作业时间;家长对作业作用和重要性的认识不恰当,主动给孩子增加作业量。要科学合理地预估学生的作业时间。对于部分教师而言,他们倾向于对学业成绩最好的学生的要求为标准来要求全体学生,对学生的认知存在偏差,或是忽视了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可能会花费的查阅资料、向他人求助等时间。其次,教师还要关注学生自主作业的时间。所谓自主作业的时间,就是学生自愿进行作业或者自己安排自己想做的作业的时间。教师不能一味地用自己预设的作业内容填充学生全部的课外作业时间。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安排自己的时间,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补充适合自己的课外学习任务,从而间接达到提高作业针对性和选择性的目的。
        3.作业评价机制需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
        一般来说,教师来不及批改作业则说明作业量偏多了,作业反馈不及时又不能充分发挥作业的价值效用。因此,有必要建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更综合、更平衡的作业评价机制。首先,教师应该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作业评价观,实现由重视作业的"量"到重视作业的"质"的转变;教师应既着眼于班级整体,又关注班级中不同层次学生能力水平和发展程度。其次,注重作业评价主体的多元协同以及评价过程的科学合理性。教师要及时、认真地批改作业,并在批改过程中汇集典型问题,思考其产生的根源;在批评过程中,教师要作业点面结合,集中批改与面批相结合;同时,适当安排学生按照评价标准进行自我批改或者同桌间批改、小组内同学互相批改。此外,作业评价机制的建构需要整体推进,在学校层面甚至是区域教育层面建构素养导向的作业评价机制,由上至下促进作业改革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滕术红.初中数学作业布置方式的探究[J].中学数学.2021(12):77-78
[2]丁建国.以校本化作业破解“五项管理”瓶颈[N].中国教师报.20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