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的实践思考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11期   作者:徐文敏
[导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一大难点,因此有效地开展数学应用意识的教学已经成为了小学数学的重要研究课题,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特征进行全方面的分析
        徐文敏
        庐江县城北小学   231560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一大难点,因此有效地开展数学应用意识的教学已经成为了小学数学的重要研究课题,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特征进行全方面的分析,并立足于学生的能力基础上,探索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加强学生在数学基础知识的水平,提高应用的实践能力。基于此,本次将重点分析培养学生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参考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应用意识
        引言:目前,对于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学会数学理论知识,更要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实践中强化应用意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对于小学数学的培养工作,教师要重视数学教学方案的优化,提高教学质量,针对数学教学不足及时纠正,并做出调整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存在的问题
        (一)、问题表现形式单一,结构固定,问题出现类型化特征,导致学生的解答模式和思路的方式都基本一致,禁锢了思维,不利于学生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对所学到的数学知识点不能正确地应用到实际情况中,从而降低了实践的能力。
        (二)、在教学中,不注重语言在教学中的应用,只是一味地在黑板上写出数学的解题流程,让学生自行理解,导致学生在产生了思路上的误差时,也没有在教师的引导下,将数学对应到日常的生活中。
        (三)、对于数学所涉及的实际意义,数学理论,以及学生的理解关注度不够,仅仅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成绩为唯一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按照从实际问题到数学问题再到数学模式的步骤进行,学生知识被动地接受知识,逻辑思维能得不到更好地发展。
        二、如何培养小学数学学生应用意识
(一)、创设情景教学,激发应用意识
        小学低年级的数学题难度对比以往有很大的提升,而且题目的表达相对抽象化,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在解题中无法按照一贯的顺向思路去思考,加上教师习惯在课堂上运用板书讲解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容易导致学生按照老师给出的思路框架下去学习,不利于发散思维,提高学生主体的发挥。因此,教师要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灵活地运用情景教学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大,发挥其优势,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二年级《学习角》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或者在黑板上画出来,利用学生容易接受的素材来进行教学,先向学生提问生活中出现的“角”有哪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情景教学打好基础,再利用多媒体将“角”的图片展示出来,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来深入探究,估计学生在合作中共同学习,将抽象化的题目变成平面化的问题,可以在情景中找出解题的思路和逻辑,更好地造成数学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还可以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分组合作,利用教具来对加深对“角”的认识,如引导学生对活动角的比较认识,从而在提高操作能力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对知识点到应用意识。
(二)、加强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
        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所包含的知识点比较多,因此对于学生的解题要求更大,如果学生连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如加减乘除的具体运算都不了解,那么在进行数学应用中容易摸不着头脑,或者计算出现错误。

正是由于学生对以往的教学内容基础打得不牢固,所以面对抽象化的数学知识的运用,无法灵活地应用理论知识来进行解答,当学生在找不到突破口的时候,容易对数学题丧失了自信,出现畏难的情绪,从而影响今后数学的下一步学习。因此,教师不能一味地执着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更应该把关注点投入到学生的基础知识上,让学生在巩固知识之后再提升知识,学会运用知识,从而确保学生在丰富的理论知识基础上,高效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提高解题效率和应用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厘米和米》这一节课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进行预习,教师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梳理,尽量以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课堂的学习氛围。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展示生活中的数学题,如跳绳活动中的绳子的长度等,旗杆和铅笔的长度比较等问题来让学生在数学题中找出和所学到的知识的共通之处,明白不同物体之间长度的对比以及运算,教师要在讲题中进一步发现解题的突破口,提高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满足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中的成就感和解题的自信。同时教师也要避免出现单一的建模模式的情况,如在讲解某一个题目的时候,不仅要运用板书的形式,将数学问题的逻辑问题列出来,还要在多媒体上将题目和具体的情况说明和图表展示出来,最后,教师要运用语言来进行有针对性,技巧性地讲解,让学生在轻松,高效的环境中体会学习数学题的快乐,因此,想要更好地运用数学,就要打好数学基础,从而提高自身的数学思维和实践应用意识。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对于学生而言,掌握数学知识,并不仅仅能在作业中得到良好的成绩,也能让学生无形中收到积极的影响。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多关注过程而并非结果。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在学生处于无从下手的状态时,这就要转变思路,将问题巧妙地转化为图形等容易认知和理解的情形再进行分析,这样就比较容易找到突破口,进而引导学生的思维转换,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思考能力,找到数学学习的本质和价值。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这这一课时,教师要学会将多种教学结合起来使用,避免出现单一的教学方式,如在对图形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一方面利用物体,来进行制图和呈现,其次,又要利用图形转换的工具,来进行实物讲解,让学生从虚拟到实际的环节都能直观地掌控,了解,让各种技术能够相互补充,完善,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兴趣。可以通过策略培训来解题思维进行训练,在理解物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情况下,联系具体的实际问题,将抽象转化为平面,如指导学生在草稿纸上画出一个正方体,并分为三个部分,并把其中的一个部分涂上颜色。其次,让学生进行观察,学会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和了解物体的构成。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纠正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出现的问题,同时,从物体观察的思考到推理再到提出设想,最后进行验算都要保证有充足的时间,让思路能呈现一个完整的结构,避免被中途干预或者中断,不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并引出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物体的构成要素以及如何学会多角度观察的方法。教师要帮助学生将耐心和细致贯穿到解题的每一个环节,确保解题思路有理有据,层次分明。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不仅要注重落实教学的目的,更要注重将知识和典型结合起来,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利用科学的手段来引导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数学的应用意识,满足学生对数学学习上的成就感,在课后指导学生对学习进行总结,将不足的方面以及良好的表现记录下来,反省不足,发扬优点,加强对自身学习的思考和规划。
        总结:总之,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也要不断提升,而不能局限于旧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数学培养工作,以学生的认知和需求为出发点,教师要重视小学数学课堂模式的优化,让学生在不断地积累经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和实际运用的能力,提高课堂的参与度,促使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朱正玉."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思考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6):266-266,
[2]侯义昌."论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应用能力."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5):241.
[3]钱惠忠."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实践与思考."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8):78-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