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制造理念下中职专业教学改革探究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11期   作者:韦婵良
[导读] 在中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中,机械制造专业作为一门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十分紧密的专业,对促进经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韦婵良
        532200   广西崇左市
        摘要:在中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中,机械制造专业作为一门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十分紧密的专业,对促进经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制造理念下,扭转机械制造专业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促使机械制造专业向现代化、未来化和精准化的方向发展,这既是适应经济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保障和路径。
关键词:现代制造理念;中职机械制造专业;职业教育;就业;
1引言
        机械制造专业是传统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制造理念背景下,教师也要始终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依据市场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重新机械制造专业的课程教学,以期更好地适应市场行情发展,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促进他们的就业,真正培养复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高水平和高技能的人才,彰显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意义。
2立足学生实际,探索合理的教育改革
        不同于普通人才培养要求,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以期促进学生们的就业。在这一人才培养的背景下,落实到课程教学中,专业教学内容也要尽量贴合学生的学习内容[1]。基于此,在机械制造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建立过程中,首先参考人社部的职业技能标准,充分结合学校承担的责任,对学生的专业理论学习、技能掌握和综合素质培养目标等进行合理定位,进而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职业规划,确定机械制造教学的课程体系构建。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中职院校也要因时而变,引入全新的职教理念,开展“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前期通过扎实的专业理论教学,保障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后期,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到相关岗位实习,运用所学掌握实践技能,深化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理解,稳扎稳打,为学生顺利实现就业打好基础,提升其自身职业素养,真正为就业再添砖加瓦。
3完善课程体系,有效贴合行业发展趋势
        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优化相关课程。若想促使学生掌握专业能力,落实到专业教学中,我们就要加强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如制图、机械制造、工艺制造,这些都是机械制造专业中实践技能较强的课程。不言而喻,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专业素养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往往由于知识的抽象性,给很多学生增加了困难,因此,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我们要重视结论的应用,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给学生的专业学习带来实质性的帮助。更关键的内容在于,通过完善机械制造专业的相关课程,我们还要将学生的实习内容,如学生在整个实习阶段总结的专业经验、企业对学生做出的评价等内容,渗透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成立机械制造专业指导委员会,引入企业骨干与专业课教师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内容开发、教学内容的修订和教材的选择,机械制造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动力。
4迎合产业发展步伐,更新实训设备
        由于机械制造专业实践性较强的固有属性,在专业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其中还有一点需要教师特别注意,就是完善实训教学设备。机械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于,为社会输送源源不断的技能型人才[2]。因此,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十分关键。而在实训教学过程中,选择适合的教学设备是关键。从当前机械制造产业的整体发展态势而言,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有效搭建现代制造业中理论与实践的桥梁,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又能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进行培养。基于此,学校可在现有教学设备基础上,建设部分虚拟实训室,引入具有可视化功能的教学设施,帮助学生理解专业知识,掌握相关技能。例如,为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理念,在虚拟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加入与企业相关的6S、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实训内容。

依托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调动起学生对与现代制造产业相关的其他产业,如物流、信息、软件等专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在之后的专业教学过程当中,不断培养学生们的创业理念。
5遵循时代发展,打造专业教师团队
        教师综合能力的高低也影响着学生的专业学习质量。因此,教师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首先,教师需要不断学习。由于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绝大多数学校也逐步构建了信息技术下的网络教学平台,辅助教师的日常教学[3]。如钉钉教育平台,在考勤、师生互动、学情分析等环节中,实现了在线教学。学生们可以在该平台上根据学习要求完成相应的学习内容,在线提交作业,由系统进行评价或者教师在线指导等。还有,慕课、微课、网络教学资源库的构建等,都提升了学校的信息化教学程度,真正让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辅助教师教学,降低教学成本。对于那些专业知识较为深奥的内容,教师可以采取灵活的方式教学,如设计PPT。PPT的教学内容不仅要结合书本知识,必要时还可以插入某些操作过程步骤的视频、实际图片和一些关于机械制造的相关知识等,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对机械制造专业的学习兴趣。通过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其次,还要不断优化实训教学方式、改造实训中心,更好地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其实,现阶段,我国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大。
6优化职业素养培训,促进人才培养
        人才在促进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战略性的作用。不管是操作人才、管理人才还是设计人才,提升其综合素质十分关键。而这也要求教师要从产业发展的实际出发,以企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为基准,在知识传授与技能操作的过程中,逐步促使学生专业综合素养的形成此外,学校在教育和管理的过程中也要不断给学生渗透与职业相关的敬业、合作、创新精神等。还可以通过日常的教学管理,从小事切入,培养学生的精神品质。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在专业知识讲解之余,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宽容他人,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与团结合作的意识。另外,良好的就业指导,也能真正帮助学生了解岗位特点,使其更好地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扎实学习、谋求发展。在现代机械制造业中,由于人工成本的不断提高和技术的进步,工业机器人的大量使用,让那些服务于一线的低端劳动者丧失了劳动机会,整个机械制造向着集约化和高端化的方向发展。因此,这也要求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要不断提升自我学习的能力,“在其位谋其职”,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
7深化校企合作,服务人才培养
        深化校企合作,实现合作共赢。在校企合作背景下,我们可以依托企业中先进的制造设备与经验丰富的一线工作人员,开展相关的培训交流活动。在对整个师资进行培训的过程中,让理论经验丰富的教师增加实践经验,丰富教师的专业能力。另外,教师还能了解各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对制造业在不同行业中所具备的知识、能力、技术等有更深刻的了解,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动态,具备不同的能力,如沟通、管理、创新能力等,不管是自身专业能力,还是行业发展带来的新变化,他们都能更游刃有余地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以更专业的知识服务于人才培养。
8结束语
        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机械制造专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因此,提升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质量,真正以市场为需求转变教学方法、优化专业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更新实训设备、打造教师团队、深化校企合作等,为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和职业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夯实基础。与此同时,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其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与渗透,也在不断冲击着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促使教师要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在此基础上不断满足机械制造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要求,推动机械制造专业又好又快地向高质量、高水准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范梅梅,罗恺,常小芳.现代制造背景下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改革策略探讨[J].职业技术,2019(7):48-52.
[2]韩素华.中职数控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2(4):28-28.
[3]常东辉.现代制造背景下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的改革初探[J].中外交流,2019,(019):186-1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