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泽毅
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重庆 400036
摘要:在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对于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十分重视。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学校在开展体育课的同时,强化拓展训练,优化学生身体素质,建立健全的体能训练计划,保证中职学校学生身体素质在全面增强的同时,还可以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中职体育;身体素质优化;实效性
1严整体育课堂秩序,养成良好学风
中职学校的体育课对学生的要求一般较低,也没有一套很严格的考核标准,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很多学生心中体育课等于随便玩。为了提升体育课教学质量,是时候对这种现状进行整治。为了改变学生自由散漫的不良上课习惯,体育教师团队应该通过集体讨论建立一套普遍适用的体育课堂上课规则,并严格督促每名学生遵守规则,夯实纪律意识。上课规则中应包含以下要点:第一,上课后应要求学生自觉排队,排队应做到迅速有序,排队过程中应严禁学生讲话。第二,学生在上课时还应自觉完成教师规定的锻炼任务,将“师令如山”四个字牢记心间。第三,教师还要严禁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释放任何负面能量。严禁学生出现上课不耐烦、怨声载道的现象,让每名学生都成为正能量的代言人,这样教师和学生全体才能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朝着强健体魄的美好目标大步前进。
2加强投入,增加对体育教师的持续教育培训
信息技术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观念和方式,在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碰撞下,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才能推动教学课程与时俱进,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和需求的人才,所以要重视中职学校体育教师的技能培训,合理组织继续教育培训。教师的专业水平也有所差别,因此在培训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师等级和类别来进行,这样能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也能有效的节省成本。另外可以对优秀的教师进行鼓励和有针对性的培养,以精英带动整个团队的进步。从而不断的提升教师们的专业素养和能力,能够科学的采用数字化教学,提升教学的质量。
3制定科学合理的拓展训练课程内容
拓展训练需要科学的课程内容来保证体育教学的实施效果。拓展训练的课程内容设计应该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挑战能力为核心目标,让学生不断地挑战身体极限,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拓展训练的课程设计内容应该以户外的训练为主。比如,经典的“巨人梯”“荒岛求生”拓展训练课程内容,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拓展训练课程内容能够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许多团队项目都能够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与其他学生进行紧密的合作,学生需要通过自身与团队的共同努力完成拓展训练项目内容,实现最终的训练目标,能够将拓展训练教学的实际效用最大化发挥,为学生将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强化对多元化体的训练模式的应用
在组织开展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想保证体能训练开展的更加合理高效,着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应该合理的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相对轻松的训练氛围,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训练中。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加大对体能训练模式和方法的创新。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在刚入校时,应该开设与体育教学相关的体能训练,在对中职学生身体素质进行培养之后,可以利用实践活动、选修课以及基础课等统一的模式,帮助学生加强体能方面的训练和学习。
同时,教师也可以积极的采用是课外社团以及社会实践等方式来开展体育体能训练实践。此外,教师应该选择同动作技能、身体素质等相适应的体能训练内容,合理规划和设计实用型体育教学方案,以便学生的运动系统可以得到增强。
5积极开展个性化体能训练
通常情况下,对于每一位中职学生来说,兴趣爱好以及所擅长的体育项目往往会存在很大不同。所以,教师在组织开展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以及需求,科学设计训练计划,保证训练能够有较强的针对性。比如:在对篮球等运动项目进行体能训练过程中,对于跳高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投篮训练。如若学生的跑步耐力比较高,体力非常好,教师则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运球以及传球训练。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来进行体能训练,学生的运动兴趣以及运动潜力能够得到有效激发,有利于体能训练效果的提升。
6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充分的尊重。体育教师要对中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对各个学生的差异和性格进行充分的尊重,以免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采用分阶段教学的方式。如果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习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对不同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群体,然后对不同的群体进行专门的教学。在学习一些新的运动项目时,如果有些学生的综合素质比较差,身体协调能力不强。教师可以适当地降低教学的难度,并且对这些学生进行示范。通过对动作进行分解,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例如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有些学生认为体育活动的开展并不重要,对于科目的学习并不尊重。教师应该与其进行沟通,对其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这一科目学习的重视程度。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义,提高学生活动的参与程度,教师要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变。要使用综合教学方法,还可以制订一些竞赛活动和游戏,使得教学方法在应用时更加的灵活多变。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定期组织一些篮球比赛和跳绳比赛以及足球比赛等。这些小竞赛不仅可以增强学生自身的竞争意识,还可以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行团结协作,增强学生的体育精神。在竞赛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提高自身的集体荣誉感。在获得竞赛胜利时可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逐步提高学生对这一课程的兴趣,养成锻炼的爱好,爱好一旦养成,学生将会坚持锻炼,身体素质也将逐渐改善。
7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
要想优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在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原有的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改变。要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因为在进行体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这项课程比较特殊。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不能将学生的分数和成绩作为整体评价目标,应该对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因此要注重学生的潜能。例如在开展评价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制订专门的评价内容。可以将课程参与程度和游戏参与程度以及日常学习情况作为评价内容,对评价侧重度进行科学的设计和规划。要通过评价工作的开展,对学生的学习潜能进行充分的了解,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8结束语: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在学习时获得更多的愉悦感,通过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这一课程的魅力。逐渐养成主动锻炼和运动的习惯,以此为基础,达到优化身体素质的目的。促进体育课程进行可持续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世雄.探究信息化背景下中职体育教学方式变革[J].考试与评价,2020(11):126-126.
[2]朱月.浅析中职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德育的培养方法[J].东西南北:教育,2020(9):0194-0194.
[3]王国雄.中职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的策略分析[J].体育风尚,2020,000(002):P.174-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