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歌曲走进历史课堂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11期   作者:姚芳会
[导读] 本文以长征、九一八事变、改革开放三个知识点为例,选取《长征组歌》、《松花江上》、《春天的故事》三首歌曲展开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有很好的的导向作用。
        姚芳会
        咸阳市实验中学  陕西咸阳  712000
        摘要 本文以长征、九一八事变、改革开放三个知识点为例,选取《长征组歌》、《松花江上》、《春天的故事》三首歌曲展开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有很好的的导向作用。
关键词  长征  九一八事变  邓小平南方谈话
        历史歌曲是时代的产物,它是现实生活在人们意识形态中的反映,它在历史上曾经有一定的影响力。历史歌曲有非常强的带入感,可以创设历史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果在历史课堂上能够恰当地运用历史歌曲教学,一定能产生独特的效果。
        在学习“长征示意图”时,我用电子白板播放了《长征组歌:四渡赤水出奇兵》MV,歌词如下:“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歌声响起,视频给学生形成强大的视觉冲击,学生心情非常激动,情绪迅速调动起来了。我先让学生找出长征途中的三件大事:四渡赤水、强渡乌江、巧渡金沙江;再对照地图说出经过的省份:贵州和云南。学生不但从中体会到了行军的艰难和军民鱼水情,以及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而且形象地记忆了长征中的关键知识点,进一步体会到先烈们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勇于献身、追求崇高理想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激发了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感情。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华的开始,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课本中歌曲《松花江上》的歌词作为教学参考资料呈现:“?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 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九一八 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 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 ,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 ,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 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我先让学生集体朗读歌词,再播放著名歌唱家殷秀梅演唱的这首悲愤激昂的歌曲。音乐感染了学生,把学生带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学生能从歌词中总结出日本占领东三省的主要原因:森林煤矿、大豆高粱。

接着我引导学生联系世界经济危机的知识,面对危机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应对方式:美国罗斯福新政缓解危机、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外侵略扩张转嫁危机,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日本侵华的背景,也能感受到“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乃至全国人民的悲愤情怀,人人心中都郁结着悲苦怨愤,要倾吐,要爆发……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铸成成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
        在学习敌后战场的抗战时,我播放了著名诗人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视频,“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听到这首歌,学生的情绪受到了极大的感染,许多学生忍不住低声吟唱,学生能准确定位这是敌后战场的抗日场面。更为重要的是,《黄河大合唱》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以其铿锵有力的力道影响着抗日的人民,激励着中华名族的前进,鼓舞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这比老师的言词教导产生的效果不知要好多少倍。
        《春天的故事》虽然只是一首歌曲,却有着史诗般的意境。它讲述的是大题材、大人物,同时它又如百姓家常话,真切细腻,令人如沐春风,倍感亲切。在学习“改革开放”这个知识点时,我为学生播放了具有时代气息的歌曲:“?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啊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学生虽然不太会唱,但是对旋律比较熟悉。教学中可设计如下问题:(1)为什么说“1979年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指什么?(2)“有一位老人”中的这位“老人”指的是谁?请你用一句话评价这位老人。(3)老人在1979年“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4)歌词中的“老人”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么?学生基本上能做出比较正确的回答。这首歌曲包含了两个重要的历史知识:第一批深圳经济特区的开发开放,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深圳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试点和窗口,它的示范作用显而易见。邓小平1992年南巡涉及到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国际上苏联解体,国内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提通过歌曲教学,学生对这两个历史事件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进一步理解改革开放成果来之不易,也理解了为什么邓小平被誉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在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教学时,适当运用爱国歌曲,不但可以活化历史课堂,还可以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家国情怀。让学生在歌曲中学习历史,感悟历史,让历史歌曲更好地为我们的课堂服务。
         参考文献
         [1].[美]埃德加.斯诺著,董乐山译:《西行漫记》,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
[2]彭敦文:《国民政府对日政策及其变化: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